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试管早产儿早期并发的发生率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22试管早产儿183自然妊娠早产儿(对照组)母亲围产期情况、出生一般情况及早期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25.4%)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3.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病死率(9.0%)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早产儿自然妊娠早产儿相比,更易患RDS,且畸形率及病死率均较自然受孕儿高,故仍应慎重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方式,并加强孕产期监护。

  • 标签: 并发症 治疗转归 试管婴儿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其常见并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两P-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肠息肉部分腺上皮细胞增生,符合P-J息肉改变,诊断为P-J综合征、肠套叠.病例2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幼年性息肉并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区域腺上皮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两均好转出院.结论P-J综合征常并发肠梗阻,应予尽早以手术治疗.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肠套叠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560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220列入观察组,无肺外并发患儿340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肺外并发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MP感染肺外并发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关节。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热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肺不张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肺外并发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杀灭以减少并发发生,患儿热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肺不张可作为并发预防的观察指征。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肺炎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针逆行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远期并发,探讨顺行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技术儿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5,为A组,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2(为B组)Gar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分别对两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ROM测量、提携角测量。结果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1,P〈0.05)。A组提携角改变较B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均无肘外翻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较克氏针固定技术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预防肘关节僵硬和肘内翻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方法选择ASAI~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k),Ⅱ组(10~20k)和Ⅲ组(20~30k),每组40。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2〈95%)和PETCO2升高(〉45mm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ETCO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无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副作用 喉面罩 呼吸 人工/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常见并发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采取手术治疗并存活的303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Ⅲ型食管闭锁患儿按照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开放性手术或腔镜手术)进行分组后比较分析。结果303中,Gross分型Ⅰ型10,Ⅱ型4,Ⅲ型261,Ⅳ型9,Ⅴ型19;术后出现吻合口漏64,吻合口狭窄87。261Ⅲ型病例中,实施开放性手术84,腔镜手术177;术后出现食管吻合口漏56(开放手术组39,腔镜手术组17);食管吻合口狭窄72(开放手术组8,腔镜手术组64);气管食管瘘复发17(开放手术组2,腔镜手术组15);卡方检验,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两种术式之间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常见并发为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对于吻合口漏可采取保守治疗,吻合口狭窄多数食管扩张可以缓解。Ⅲ型食管闭锁胸腔镜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低,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气管食管瘘复发罕见的术后并发,再次手术修补可治愈。

  • 标签: 食管闭锁 手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并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77,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39和循证护理组38。记录两组新生儿护理后CPAP相关并发发生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常规护理组患儿CPAP相关并发发生率为30.8%(12/39),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护理满意率为59.0%(23/39),显著低于循证护理组92.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相关并发发生风险,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72髋),对其并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72髋)中,发生并发7(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 标签: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骨盆骨/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并发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98RDS患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9.5±6.2)dvs(7.0±5.4)d,(13.2±8.1)dvs(10.0±6.4)d],存活率由69.2%上升为87.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由32.7%下降为1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44.2%下降为2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合并BPD的比例由75.0%上升为92.5%,未合并颅内出血由77.8%上升为95.0%,同时未合并BPD和颅内出血的比例由58.3%上升为80.0%,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及提高存活率,降低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了存活者中脑损害和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呼吸窘迫 综合征 新生儿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方法通过查询北京安贞医院(我院)超声影像报告系统及病案管理系统获取病例信息,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或随访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的连续病例,术后时间不限,使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S5-1探头,频率1-5MHz。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医生确诊,并经团队医生共同确认。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34,男19,女15,年龄4个月至25岁,平均(4.7±5.9)岁。28为术后左室-右房通道(LVRAC)形成,3为术后主动脉瓣穿孔并主动脉瓣反流,1为术后LVRAC形成合并主动脉瓣穿孔,2为术后主动脉-左房通道形成。34患者中6接受外科手术矫治,5LVRAC患者在随诊过程中自行愈合,其余23患者继续随访观察中。LVRAC超声心动图表现:(1)心尖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显示三尖瓣隔瓣二尖瓣前瓣之间回声中断,缺损位于三尖瓣环上方;(2)彩色多普勒显示从左室至右房的异常分流信号;(3)连续多普勒记录到收缩期高速射流频谱。主动脉瓣穿孔超声心动图表现:(1)左心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无冠瓣或右冠瓣局部回声中断;(2)彩色多普勒显示源自瓣叶裂孔处的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左房通道超声心动图表现:(1)彩色多普勒显示从主动脉至左房的异常分流信号,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及五腔心切面均可显示;(2)连续多普勒记录到双期连续性高速射流频谱。结论多切面扫查及密切结合血流频谱特点,可以明确VSD修补术后异常分流信号的诊断。

  • 标签: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左室-右房通道 主动脉瓣穿孔 主动脉-左房通道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对儿童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在儿童下颌骨保存性功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儿童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儿。采用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随访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开始,面部膨隆开始逐渐消退;至术后16个月左右时,12患儿原膨起的面部均恢复正常,X射线可见囊肿完全消失。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儿童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口颌疾病/治疗 口腔肿瘤/治疗 囊性纤维变性 下颌骨 开窗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收集其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患儿中,387(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出血量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发生并发20(20/387,5.17%),其中污粪4(1.03%),失禁1(0.26%),吻合口狭窄2(0.52%),小肠结肠炎7(1.81%),便秘复发6(1.55%)。结论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肛门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厌食合剂治疗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厌食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观察组予厌食合剂口服,对照组予沙棘干乳剂口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食欲、食量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厌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有良好疗效。

  • 标签: 厌食症 中医药疗法 厌食合剂 治疗应用 沙棘干乳剂 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门脉高压患儿50,年龄3~15岁.男18,女32.患儿表现为反复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36,Carolis病合并肝纤维化3,先天性肝纤维化9,门静脉发育不良1,门静脉海绵样变Rex术后复发1.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5~7分),脾静脉直径6.0~15.0mm,平均(9.8±2.2)mm.术中先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将脾静脉游离,于距肠系膜下静脉0.5cm处切断,左肾静脉端-侧吻合.结果所有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255~370min,平均手术时间232min,术中失血10~30mL.分流后门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均下降,门静脉压力分流后较分流前显著降低(P=0.026);脾静脉压力分流后较分流前明显降低(P=0.007).迄今为止随访时间跨度为0.5~11年.随访期间,患儿脾脏缩小,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无一出现脑病.B超检查显示49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1术后1个月发现脾肾吻合口闭合,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Warren手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小儿门脉高压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发生率,保证入肝血流,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脾肾分流术 外科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用“定位针”、“防旋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疗效,探讨一种改良的皮钢针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100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行手法复位骨折端,先自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外侧向肱骨髓腔方向打入“定位针”,再自肱骨外髁向内上方斜向打入“防旋针”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后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参照Flynn[1]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921,良107,一般54,差18。优良率93.69%。结论闭合复位皮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每组均含242化脓性阑尾炎及138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术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的10/380、6/380和2/380,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腹阑尾切除术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SO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2患儿中,8患儿原发病为白血病,4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4)、肝肿大伴触痛(9)、脾大(6)、体重增加(10)。12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凝血功能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7;7患儿行血D-二聚体检查,其中4升高。血常规检测中,4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9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8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弥漫性肝肿大、实质非均质改变,肝静脉变细、显示不清或胸腹水、脾大。2行肝活检,示肝窦内细胞浸润或肝窦扩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均预后良好。结论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患儿治疗后如果发生肝肿大、体重突然增加、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表现,需警惕SOS的发生。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化疗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1病史摘要14岁,男性,因"咽痛、发热1周,SCr升高3d"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我院).入院前1周,出现发热,伴咽痛、腰部酸痛、恶心和呕吐,至私人诊所予利巴韦林及头孢唑啉治疗3d后症状无好转,转至当地市医院就诊,查BP160/70mmHg,SCr878μmol·L-1;尿常规:蛋白(+);血常规:Hb128.4g·L-1,WBC6.04×109·L-1,N0.50.予抗感染、降压治疗后咽痛有好转,SCr未下降、仍有低热,至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程中,患儿无咳嗽、咳痰、气促,无皮疹、关节疼痛和双下肢水肿症状.

  • 标签: 血肌酐升高 咽痛 发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双下肢水肿 Cr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