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1.教你给宝宝洗澡洗澡前的准备:1时间选择:吃奶后半小时或1小时、或两次喂奶之间,宝宝觉醒状态时为宜。

  • 标签: 育儿 觉醒状态 洗澡
  • 简介:1--2个月的母乳喂养1~2个月的宝宝,由于生长发育迅速,食量增加,所以此期合理的喂养很重要。此期母乳喂养仍是首选,母乳喂养的宝宝,1-2个月是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的。喂奶的时间间隔保持在2.5~3个小时喂一次即可,夜间喂奶比白天间隔时间长一些。

  • 标签: 营养需求 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 时间间隔 间隔时间 喂奶
  • 简介:这个时期宝宝主要需要的营养2~3个月的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大脑进入了第二个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仍要以母乳喂养为主,并且要开始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D,维生素C可以对抗宝宝体内的自由基,防止坏血病,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 标签: 营养需求 生长发育 维生素D 维生素C 母乳喂养 高峰期
  • 简介:多与宝宝互动,让宝宝更聪明这个时期宝宝的运动以反射性为主,腿逐渐变得强劲,开始尝试伸直,比新生儿时期有力量;手部运动的变化也增多,并且手臂能够向外伸展;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已经有了表达的意愿,当父母和宝宝对话时,宝宝也会模仿大人的口型,并做出说话的动作。此时的父母应多与宝宝交谈,锻炼他的语言能力;一至两个月的宝宝最佳注视距离是15—25厘米,宝宝两眼肌肉逐步发达,喜欢追随亮光和看鲜艳的东西,也会转头寻找声源,此时期父母应该多给宝宝创造追视和追听机会。

  • 标签: 早期教育 手部运动 新生儿时期 语言能力 反射性
  • 简介:亲子互动——与宝宝玩小游戏以下小游戏备助于帮助和宝宝沟通、交流,不妨抽出一个小时来试一试和宝宝一起做。打电话游戏意义:打电话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除了教会宝宝使用普通话外,文明用语的传授是十分重要的。会通过电活与人交流,是个人教养的重要一环。方法:先向宝宝介绍电话机的用途。教会宝宝怎样拨号、听声、问话、答话及对拨号音、忙音等提示音的识别;与宝宝一起模拟打电话。在这个过程中向宝宝传授电话用语,如:您好,

  • 标签: 电话机 文明用语 电话用语 游戏 普通话 传授
  • 简介: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其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两例P-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肠息肉部分腺上皮细胞增生,符合P-J息肉改变,诊断为P-J综合征、肠套叠.病例2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幼年性息肉并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区域腺上皮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两例均好转出院.结论P-J综合征常并发肠梗阻,应予尽早以手术治疗.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肠套叠
  • 简介:自1798年wilson报道了第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来,对该病的认识在数百年来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手术治疗方式.1957年Darling对于该病的分更进一步使得该病的诊断具体化和合理化.该类畸形占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该类患儿若不采取手术矫治,75%的患儿在1岁内死亡.因此,正确认识和诊治该类疾病有着显著的意义.

  • 标签: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诊疗 WILSON 医疗技术水平 手术效果
  • 简介:Alport综合征(alportsyndrome,AS)是以血尿、感音神经性耳聋、眼部异常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疾病。临床表现以镜下血尿最常见,少有以肾病综合征方式起病的。临床上表现为肾炎肾病,激素耐药,有家族史的需考虑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尽早行肾活检确诊,并判断其遗传方式。

  • 标签: ALPORT综合征 肾变病综合征 病例报告 儿童
  • 简介:目的糖原累积病Ib(GSDIb)是由于SLC37A4基因突变引起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G6PT)活性缺陷所致,该病患者大部分有反复感染及炎症性肠病的发生,预后较差。SLC37A4基因的检测对GSDIb患者的诊断、分、预测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研究糖原累积病Ib患儿SLC37A4基因突变的情况,探讨基因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拟诊GSDIb的28例患儿行SLC37A4基因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的突变筛查。结果7例患儿检测到SLC37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5%(7/28例),包括错义突变:p.Gly149Glu(9/13,69%)、p.Gly115Arg(1/13,8%)、p.Pro191Leu(1/13,8%);移码突变:c.959—960insT(1/13,8%);剪接突变:c.870+5G〉A(1/13,8%)。结论c.959—960insT为新突变,p.Gly149Glu为本研究最常见的突变,P.Gly149Glu突变可能与患儿的严重感染相关。

  • 标签: 糖原累积病Ib型 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 SLC37A4基因 突变 儿童
  • 简介:病例1:患儿,男,4岁,因咳嗽、喘息3d,加重8h入院。病程中伴有发热,体温38.0℃左右。既往有哮喘病史,未系统治疗。入院体查:一般状态差,烦躁不安,呼吸困难,45次/min,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口唇发绀,右肺呼吸音粗,呼气相明显延长,可闻及高调哮鸣音,心率140次/min,心音有力,肝肋下4cm,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 标签: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病 小儿 系统治疗 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评价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systemonset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SoJIA)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确诊为SoJIA并初次接受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传统治疗方案组(对照组),15例;MMF1组:传统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病情无缓解,加用MMF治疗,7例;MMF2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泼尼松+MMF治疗方案,13例。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2、4、12周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6个月。结果治疗前MMF2组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MMFl组和MMF2组的泼尼松用量明显减少,ESR明显减低(P〈O.05);MMFl组患儿体温高于另两组(P〈0.05)。治疗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MMFl组泼尼松用量减少(P〈0.05),ESR降低(P〈0.05);MMF2组泼尼松用量减少,体温下降并恢复至正常,WBC值降低,ESR降低,铁蛋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Fl和MMF2组相比,MMF2组体温更低(P〈O.05)。MMF治疗组均未出现MMF用药的副作用。结论MMF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控制SoJIA患儿病情,更快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联合应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剂量,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治疗 麦考酚酸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患儿中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选取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271例,其中IVIG敏感252例,IVIG无反应19例;发生冠脉扩张的患儿7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同时实验室检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CRP、血清谷草转氨酶、血钠和血钾水平。结果IVIG治疗前,敏感及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亦高于敏感患儿(P〈0.05);IVIG治疗后24~48h,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高于敏感患儿(P〈0.05);IVIG治疗前,IVIG敏感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IVIG无反应合并冠脉扩张患儿sICAM-1水平亦明显高于IVIG无反应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无反应患儿sICAM-1水平与治疗前后WBC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r=0.7562、0.8435,均P〈0.01),与治疗后CRP水平变化亦呈正相关(r=0.8936,P〈0.01)。结论高水平的sICAM-1表达可望作为预测KD患儿对IVIG反应情况及发生冠脉扩张的一项危险因素。

  • 标签: 川崎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退黄散保留灌肠加口服序贯治疗新生儿湿热黄疸的疗效。方法100例湿热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加退黄散保留灌肠及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治疗,疗程5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消退情况、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及2周内黄疸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和平均退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周内复发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退黄散保留灌肠加口服序贯治疗新生儿湿热黄疸比单纯蓝光治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黄疸 中药保留灌肠 序贯治疗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行ACTN4、TRPC6和INF2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WT1基因外显子8和9直接测序。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27名成员,现有成员23名。发病者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26.9岁。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临床特点符合AD-FSGS诊断。7名成员中未发现ACTN4、TRPC6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外显子8、9有致病性突变,其中5例发病者INF2基因外显子8均有纯合缺失突变,缺失的碱基为CCCCACCCCCAC(c.1249delCCCCACCCCCAC,P.T420_P423del),缺失在外显子8第274-285位点,该位点突变既往未见报道。c.1249delCCCCACCCCCAC位于1NF2表达分子invertedformin重要的Diaphanous抑制结构域(DID)编码区。结论INF2基因外显子8上的杂合缺失突变可能是该家系AD-FSGS患者的致病原因,c.1249delCCCCACCCCCAC是引起AD-FSGS的一种新型突变。

  • 标签: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缺失 测序 INF2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联合α-2b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程3~7d。观察患儿体温、口腔溃疡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口腔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52/54),高于对照组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总病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 标签: 手足口病 药物疗法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治疗应用 干扰素 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