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探讨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儿(n=31),根据是否伴有休克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n=19)和休克组(n=12);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9);根据是否伴有MODS分为非MODS组(n=13)和MODS组(n=18)。另设普通感染患儿(n=16)和行健康体检儿童(n=31)作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检测各组血浆生吗啡浓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未检测到生吗啡,普通感染组仅3例患儿血浆检测到生吗啡;脓毒症患儿血浆中均检测到生吗啡。休克组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高于非休克组(P〈0.05);死亡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高于存活患儿(P〈0.05);MODS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高于非MODS患儿(P〈0.05)。ROC结果显示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休克、死亡和MODS均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明显升高,其对脓毒症患儿休克、死亡、MODS风险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内生吗啡 脓毒症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无神经节细胞大鼠模型,为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新生1周龄乳鼠16窝,每窝中随机取4只肛门灌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4只肛门灌注1%的苯扎氯铵(BAC)作为实验组,灌注后2、4、6、8周观察两组灌注后表现(饮食、活动、腹部及排便等情况)以及直肠形态;HE染色、HuD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肠神经节形态,并计算各组大鼠肠肌间神经节的数量;q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灌注后2、4周,两组大鼠无明显异常,6周后实验组出现轻微腹胀,排便减少,至8周时腹胀明显,不排大便,伴精神萎靡,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2周、4周时两组直肠形态无异常,6周时实验组出现轻度狭窄,8周时明显狭窄,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HE染色:术后2、4周两组直肠神经节细胞大小、形状以及数量上无明显异常(P〉0.05),6周时两组神经节细胞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0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P〈0.001),至8周时实验组未见肌问神经节细胞,对照组无变化。免疫荧光染色:HuD在两组大鼠肠肌问神经节中均有表达,2、4周两组无明显区别;6周时,实验组神经节细胞较对照组体积小、形态异常,至8周时,实验组已无荧光表达,对照组无改变。qRT—PCR:2、4周时两组GDNFmRNA、nNOSmRNA均无明显差异(P〉0.05),6、8周时实验组GDNFmRN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0.06±0.03vs1.05±0.32;0.39±0.24vs1.02±0.2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8周时GDNFmRNA的表达量较6周时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01);6、8周时实验组nNOSmRNA比对照明显降低(0.54±0.33vs1.14±0.50;0.40±0.24vs1�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动物模型 大鼠 苯扎铵化合物
  • 简介:WHO将婴儿的粗大运动发育概括为获得6个里程碑,最后2个里程碑是独自站立与独立行走。约86%的儿童可以达到所有里程碑,尽管顺序可能不同,有时甚至跳过某个里程碑而直接进入下一个。通常婴儿在站立的情况下逐渐可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体重,最终约在12月龄时随着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的逐渐完善,开始促发行走。达到最后这个里程碑的年龄一般在8~18个月,取决于各种环境因素,包括感官与运动刺激等[1]。

  • 标签: 神经可塑性 临床应用 跑步机 婴幼儿 训练 骨骼肌肉系统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经腹腔手术治疗婴幼儿鞘膜积液的利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经腹腔手术治疗的1473例鞘膜积液病例资料(腹腔手术组),并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经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1352例鞘膜积液(开放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单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2.3±3.1)min和(17.1±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5,P〈0.001);双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6.1±2.2)min和(35.5±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8,P〈0.001)。腹腔组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合453例,占术前单侧鞘膜积液的32.5%(453/1392),术后复发6例(0.4%),阴囊血肿3例(0.2%),脐上缘切口裂开大网膜膨出2例(0.1%),线结反应2例(0.1%);开放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0.6%),阴囊血肿2例(0.1%),线结反应8例(0.6%)。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手术可作为婴幼儿鞘膜积液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开放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睾丸鞘膜积液 治疗 对比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LeCoeur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可吸收棒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截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的平均值增加至术后的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的41.46°降至术后的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联截骨术中髂骨截骨处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

  • 标签: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全胸腔下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实施的33例全胸腔下肺隔离症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2个月至12岁1个月。患儿均经术前胸部CT增强明确诊断,手术采取三孔法,根据病变情况选择肺叶切除或不规则切除。结果33例患儿均在全胸腔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19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行不规则肺切除术,1例行肺段切除术,7例行叶外型肺隔离症切除术。结论全胸腔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胸腔镜 支气管肺隔离症 肺叶切除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尿道检术在重度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诊治中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7例重型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2~15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尿道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处18例,开口于阴囊15例,开口于会阴部14例。47例均于尿道成形术前行膀胱尿道检术,其中3例行前列腺囊切除术。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超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膀胱尿道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7例重型尿道下裂患者通过膀胱尿道观察到前列腺囊大小不一,长度0.3~3.6cm,以会阴型的前列腺囊长度最长。通过B超发现前列腺囊31例(59.5%),通过VCUG发现前列腺囊3例(6.4%)。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附睾睾丸炎4例(8.5%),其中3例行腹腔下膀胱辅助前列腺囊切除术,术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1例拒绝手术,随访中仍存在反复感染症状。结论膀胱尿道检术能准确发现尿道下裂患者的前列腺囊,并能测量前列腺囊的大小、位置。在前列腺囊切除术中,膀胱尿道辅助腹腔操作,能准确显示前列腺囊的位置,有助于精准完整地切除前列腺囊。

  • 标签: 前列腺囊 尿道下裂 膀胱尿道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间本院收治42例腹股沟疝患儿,平均年龄1岁2个月,右侧32例,左侧4例,双侧6例,均在经脐单部位腹腔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15min,随访6个月,腹部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一次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简化技术,降低难度,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注射器 结扎术 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胸腔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9.70±48.82)个月;叶型143例,叶外型62例,叶叶外同时存在3例。将叶、叶外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手术组,分别比较两型开胸手术组和胸腔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叶型143例中,53例予开胸手术,90例予胸腔手术;叶外型62例中,10例予开胸手术,48例予胸腔手术,颈部手术2例,腹腔手术2例。叶型病例中:胸腔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53±40.80)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6±4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胸腔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86±7.76)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6.53±38.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1);胸腔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2±2.46)d,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67±0.8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胸腔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0.16±265.96)mL,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5.50±120.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胸腔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42±3.04)d,开胸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0±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叶外型病例:胸腔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20.06)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7.50±1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胸腔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26±1.41)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13±7.38)mL,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外科手术 治疗 胸腔镜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