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全球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发病明显增加,儿童IFI亦呈增加趋势,而且在医院内感染中居重要位置。由于IFI常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患儿,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变化与其他许多疾病很相似,使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病死率很高。所以,IFI诊治已成为儿科当前重要问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延误治疗 INFECTIONS 组织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医院内感染
  • 简介:姚开虎副研究员非常高兴邀清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附属AnnaMeyer儿童医院ChiaraAzzari教授来北京儿童医院做学术访问,在您“侵袋性细菌感染分子诊断:一个有川临床一具”报告中谈到采用分子诊断方法评估意大利肺炎链球菌疾病负担工作,这些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RT-PCR方法 细菌感染 分子学诊断 检测 佛罗伦萨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2017年1至12月国内10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标准。结果共监测到67774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2.1%,革兰阴性菌占57.9%,前5位分离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8904株,肺炎链球菌83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976株,流感嗜血杆菌65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1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在新生儿组及非新生儿组分别占17.9%和9.5%、42.9%和55.4%、39.5%和24.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两组检出率为35.8%和39.5%。非脑膜炎来源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分别为23.2%和21.7%,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在两组分别为54.8%和59.9%。结论我国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新生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比例较高。

  • 标签: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煨袭性真菌感染(IFI)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IFI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89%);感染前均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4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人性操作史,其中4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检查无特异性。真菌培养共检出致病真菌5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其次为曲霉菌(25%)和毛霉菌(20%);所有患儿及时予以高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呼吸道为最常见IFI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多数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和侵入性操作史;早期诊断、及时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引起小儿感染危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儿科住院29例ESBLs阳性细菌感染病例和同期住院89例ESBLs阴性细菌感染对照病例进行调查,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联合应用抗生素天数、插管、免疫抑制剂使用和住院前3月内住院次数是产ESBLs阳性细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阳性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对易感因素认识,采取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避免不必要插管,强调无菌操作防治措施,以降低ESBLs阳性细菌感染发生.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小儿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性血流感染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性血流感染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目的川崎病(KD)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部分患儿为不完全性KD临床表现,本文拟对KD患儿实验检查指标中ESR、CRP、PLT、血浆白蛋白(ALB)、ALT、Hb和WBC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实验指标异常协助临床诊断意义及与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关系。方法根据KD诊断标准,对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调查协作组45家医院2000至2005年收治急性期KD患儿实验资料进行汇总,将各指标同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行Pearson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KD患儿1745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1335例进入分析,其中男868例,女467例。本组患儿ESR、CRP、PLT和WBC增高,ALB减低和Hb降低发生率分别为96.0%、90.0%、92.2%和80.4%,45.7%和48.8%。Hb降低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存在明显差异,ALB和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P(0.05),CRP、ALB、ALT、Hb和WBC计数与IVIG抵抗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ALB、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CRP升高、Hb降低、ALT和WBC升高与IVIG...

  • 标签: 川崎病 实验室检查 冠状动脉损害 IVIG抵抗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UV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病原菌。方法对112名出生体重大于1500g、出生24h内行UVC新生儿,于置管后即时做培养及置管后24h和1脐根部皮肤拭子细菌培养。置管相关性感染定义为"脐轮持续红肿超过24h置管后明显腹胀,无原因精神反应差,培养阳性"。结果置管相关性感染率为8.9%。所有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置管后24h和1脐根部皮肤表面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和16.2%。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5.2%和44.8%,革兰阳性菌中以B族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结论UVC与新生儿院内感染之间存在一定关联,UVC相关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相似。

  • 标签: 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新生儿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出现临床表现.方法对确诊为MP感染22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0例中90例(40.9%)出现肺不同脏器、系统损害,其中以消化、血液及泌尿系统多见,分别为41.1%、23.3%及20%,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后痊愈出院.结论MP感染常引起肺并发症,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引起误诊误治,故临床上遇到此类病例时,需注意MP感染可能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及早确诊、治疗.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致病力 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
  • 简介:为搭建一个更好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我刊对各类基金资助项目科研项目文章将优先刊发作重点号刊发。凡投寄我刊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基金资助科研立项文稿,请于投稿时附寄资助证明复印件;凡在本刊发表论文在获得科研成果奖后,请及时将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编辑部。

  • 标签: 出示论文 基金资助 成果证书
  • 简介:为搭建更好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本刊对各类基金资助项目科研立项文章采取优先刊发作重点号刊发。凡投寄本刊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基金资助科研立项论文,请于投稿时附寄资助证明科研立项复印件,凡在本刊发表论文在获得科研成果奖后,请及时将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编辑部。

  • 标签: 基金资助项目 论文 证书 科研学术交流 科研立项 复印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采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1.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初检到314篇文献,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系统评价(n=2179)。6篇为前瞻l生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CRP最适界值为30~91mg·L^-1。严重细菌感染患病率为1.7%一29.3%。4篇文献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严重细菌感染独立预测因素。报道敏感度和特异度文献间具有高度异质性,采用描述性分析,CRP不同最适界值诊断严重细菌感染敏感度为33%~89%,特异度为75%一97%。报道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文献间具中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43(95%CI:3.49~5.63),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0.29—0.54)。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Q指数为0.78。结论在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婴幼儿中,CRP对严重细菌感染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应用时尚需结合临床表现其他实验检查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不明原因发热 儿童 严重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胃镜检查前不同时点口服不口服西甲硅油乳剂对胃镜操作中视野清晰度影响。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胃镜接受胃镜检查≥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甲硅油20min和西甲硅油30min组,分别不口服西甲硅油、胃镜检查前20和30min口服西甲硅油10mL,3组均于胃镜检查前5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以胃镜下视野清晰度(A~D级)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胃镜操作时间,胃镜检查前、检查后即刻和检查后30min不良事件,口服西甲硅油和利多卡因依从性(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和患儿家属候诊依从性(数字疼痛分级法)作为次要观察指标。对西甲硅油30min组和对照组视野清晰度行优效性检验(优效标准δ=0.10),西甲硅油20min和西甲硅油30min组视野清晰度行非劣效性检验(等效标准δ=0.05)。结果2005年3月1日至4月30日600例符合纳入标准行胃镜检查患儿数据行中期分析,其中6例未记录主要结局指标,594例进入分析。对照组191例,男98例,年龄(10.0±2.6)岁;西甲硅油20min组193例,男108例,年龄(10.0±2.7)岁;西甲硅油30min组210例,男111例,年龄(9.8±2.5)岁。1视野清晰度B级及以上比例:对照组为73.8%(141/191),西甲硅油20min组为95.3%(183/193),西甲硅油30min组为92.8%(195/210);西甲硅油20min和30mi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西甲硅油30min组和对照组间差值为19.0%(95%CI:11.9%~26.2%),P=0.006〈0.025;西甲硅油20min组和30min组间差值为2.5%(95%CI:-2.1%~7.1%),P=0.00069〈0.025。2对照组、西甲硅油20min和30min组胃镜操作时间分别为(180±96)、(167±71)和(162±81)s,差异无统计意义(P=0.08)。3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4西甲硅油20min组和30min组口服西甲硅油依从性评分≤2分分别为99.0%和97.5%。对照组、西

  • 标签: 儿童 胃镜 西甲硅油乳剂 视野清晰度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SBIs)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SBIs诊断价值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平均热程(<24、~48和>48h)PCT、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诊断SBIs敏感度、特异度指标进行汇总,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Stata12.0软件判断发表偏倚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初检到442篇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中文1篇,英文10篇)。1平均热程<24h对SBIs诊断价值:PCT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95%CI:0.69~0.80)和0.80(95%CI:0.77~0.83),SROCAUC为0.870(95%CI:0.817~0.923);WBC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8(95%CI:0.41~0.55)和0.54(95%CI:0.51~0.58),AUC为0.484(95%CI:0.440~0.663);ANC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0(95%CI:0.21~0.40)和0.78(95%CI:0.73~0.83)。2平均热程24~48h对SBIs诊断价值:PCT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95%CI:0.79~0.91)和0.63(95%CI:0.60~0.67),AUC为0.857(95%CI:0.761~0.953);WBC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4~0.65)和0.46(95%CI:0.41~0.51),AUC为0.558(95%CI:0.479~0.636);ANC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7(95%CI:0.28~0.66)和0.12(95%CI:0.08~0.17)。3平均热程>48h对SBIs诊断价值:PCT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5~0.90)和0.55(95%CI:0.50~0.59),AUC为0.816(95%CI:0.596~0.996);2篇WBC文献敏感度分别为0.69(95%CI:0.41~0.89)和0.34(95%CI:0.28~0.41),特异度分别为0.81(95%CI:0.69~0.91)和0.29(95%CI:0.24~0.35);AN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5%CI:0.75~0.95)和0.40(95%CI:0.34~0.46)。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诊断SBIs价值,发热<24h检测PCT有较高特异度;发热24~48h检测PCT有较高敏感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不明原因发热 热程 儿童 严重细菌感染 诊断
  • 简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与成人MDS相比具有不同分子生物特征,一些常见髓系肿瘤突变在儿童MDS中发生率较成人患者低,而异常甲基化发生与成人患者相似。另外,新分子因素如线粒体DNA突变在儿童MDS发病中作用值得注意。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儿童MDS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子生物学 儿童
  • 简介:近四倍体在儿童髓系恶性肿瘤中是一种少见遗传异常,其意义还不清楚。该文就1例近四倍体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分析其特点。采用骨髓涂片方法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收集骨髓标本做流式细胞术分析,24h培养R显带做常规核型分析。该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显示大而突出胞核,染色体分析显示近四倍体核型,结合骨髓形态和免疫分型结果诊断为AML—M4。患儿经过4个疗程化疗治疗,最终获得了临床缓解,但该患儿达到缓解时间比正常核型患儿要长。我们认为近四倍体核型是影响儿童AML治疗与预后重要因素。

  • 标签: 近四倍体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肺并发症220例列入观察组,无肺并发症患儿340例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MP感染并发症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热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肺不张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并发症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与杀灭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患儿热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肺不张可作为并发症预防观察指征。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肺炎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宝鸡市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细菌病原谱构成和细菌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0—08/2011—07宝鸡市三区五大医院儿科住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息儿6234例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6234例送检标本中,1827例份结果阳性阳性率29.31%。共培养出致病菌1882株23种,检出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72%)、肺炎克雷伯菌(17.48%)、肺炎链球菌(16.84%)、铜绿假单胞菌(6.59%)、金黄色葡萄球菌(6.32%)。(2)宝鸡市区AL—RI致病菌66.05%是G一菌,其中绝大多数是肠杆菌科细菌占86.56%.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高居前2位占57.84%;而G+球菌共占29.05%;真菌位居第7位。(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棒酸、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高度敏感。可作为经验治疗首选抗菌药物。所有G一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本地区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0.57%,对一至四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高度敏感。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痰葡萄球菌检出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依次为92.69%、82.69%。在本地区链球菌属导致儿童细菌性ALRI仅占到3.03%.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仍是首选抗生素。(4)作为导致儿童ALRI占主要病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感染率有增高趋势。结论宝鸡市区儿童ALRI细菌病原谱复杂,有其明确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这4类细菌是宝鸡市区0~14岁儿童各年龄组ALRI常见致�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 病原谱 药物敏感性 多中心研究 儿童
  • 简介:预防这种疾病方法有:1.要及时给宝宝更换尿布,经常清洗宝宝会阴部,保持部干燥,及时治疗尿布皮炎。2.宝宝不要穿开裆裤。3.纠正宝宝玩弄生殖器习惯,给宝宝洗澡时应将男孩包皮翻开洗净。

  • 标签: 尿路感染 预防 尿布皮炎 换尿布 会阴部 开裆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表现和病原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病原菌诊断明确细菌性脑膜炎住院患儿,采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资料,分为0-28d(新生儿组),-1岁、-3岁和〉3岁组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4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进入分析,新生儿组58例,-1岁组36例,-3岁组20例,〉3岁组32例。①新生儿组发热、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发生率较低,〉3岁组伴有颅面、脊柱解削畸形50%(16/32)。②革兰阳性菌占54.8%(80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株)、肠球菌(19株)和肺炎链球菌(12株)为主;革兰阴性菌占45.2%(66株),以大肠埃希菌(30株)和鲍氏不动杆菌(10株)为主。③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3/10株鲍氏不动杆菌和1/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余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达到66.7%、60.0%和100%。④63例(43.2%)出现急性期并发症,以硬膜下积液(26例)、脑积水(20例)和局部神经损害(13例)最常见:出现并发症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5/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33)、肺炎链球菌(6/12)和鲍氏不动杆菌(6/10)。⑤出院结局:死亡放弃治疗31例(21.2%),其中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为5/12例(41.7%)。结论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3岁患儿应关注神经系统相关解剖结构缺陷可能。可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可能不良。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病原菌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