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处理。患儿出现患肢疼痛等症状的时间为1d至2年,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时间为2h至15d。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并发的其他部位外伤骨折或肿瘤病灶,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再次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X线片提示肿瘤病灶及病理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3例股骨骨囊肿、1例胫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儿术后1年局部病灶复发;1例股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年后复查愈合良好;其余49例术后未见复发。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疗效均为优秀。结论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及植骨,对病理性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后良好,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 自发性/外科学 四肢 儿童
  • 简介:游戏目的锻炼宝宝。让宝宝反复使用肌肉,能增强其肌肉力量及弹性,为翻身和爬行做准备。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能使宝宝情绪愉快,形成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和自制自省都有帮助。

  • 标签: 四肢运动 舞蹈家 四肢肌肉 反复使用 肌肉力量 意志品质
  • 简介: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在儿童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先行清创及VSD治疗,再择期闭合创面。结果30例患儿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均于肉芽组织大致覆盖创面后行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或组织瓣移植,获得成功。结论儿童皮肤软组织缺损使用VSD负压引流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减轻医护工作量及患儿的痛苦,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引流术 四肢 皮肤 软组织损伤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大鼠肢体发育早期血清学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s,FGFs)的表达以及后肢标本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e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在大鼠后肢肢体骨骼发育早期过程中,组织学上随时问变化的规律。方法将5只清洁级孕鼠的新生鼠分组为A、B、C、D、E五组,分别为10、6、6、8、6、6只。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FGF的浓度,并对其后肢标本进行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从而观察bFGF在关节软骨、骨骺、干骺端及骨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新生小鼠的后肢标本免疫组化染色中,bFGF在软骨、骨膜和关节面均有表达,且随出生后时问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①在关节软骨中bFGF在关节面软骨的表达要强于中心部位的软骨,这种表达随出生后天数增加呈逐渐减弱的趋势。@bFGF在骨骺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以及骨膜内早期表达较强,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减弱趋势,在出生后10d以后bFGF表达已不明显。③在干骺端成骨细胞内bF-GF的表达不同于它在其他组织内的表达,一直呈现为较高表达,并不随生后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减弱趋势。结论在大鼠后肢发育早期,bFGF在后肢肢体各组织中存在良好的表达,提示它在肢体发育过程中与软骨增殖、关节发育与关节内软骨基质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骨骼 骨发育/免疫学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作者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青少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11例,均为男性,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1岁,按Robison分型均为ⅡB1型,术中采用闭合复位、锁骨内侧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早期恢复自主活动。结果患儿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8~22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周(平均5.6周)。术后4周均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及运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94~97分(平均96分),术后3—6个月(平均4个月)去除内固定。结论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可恢复锁骨长度、固定稳定、恢复患肢活动早、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锁骨 青少年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后x线检查情况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与预后相关,本组年龄≤10岁的儿童疗效优良率为87.3%,〉10岁的儿童优良率为61.1%。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95.O%的O’BrienⅠ型骨折疗效优良;0’BrienⅡ型和Ⅲ型骨折疗效优良率分别是87.O%和66.7%。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仅需石膏固定者优良率最高(96.2%),而需手术复位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钉固定者优良率只有72.3%;手术患者中经皮闭合复位固定的有80%的优良率;虽然术后影像学上评估切开复位骨折对位对线优于闭合复位,但优良率只有50%。结论儿童桡骨颈骨折的预后与年龄、骨折类型、处理方法等因素相关,小于10岁、骨折移位轻、需手术干预少者预后优良率高。建议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需要手术者尽量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

  • 标签: 桡骨颈骨折 治疗 方法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1995年5月。2005年1月我院分别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肘关节内侧入路克氏针固定、肘后正中切口舌形切断肱三头股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8例。结果158例患儿术后随访1-3年.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89例,良52例,可17例,总优良率为89.24%。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术式简单有效,肘后正中切口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显露清楚,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更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屈曲型27例,伸直型36例,均为移位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或失去手法复位时机的病例.结果经临床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3例发生肘内翻(内翻角均在5°以内),肘关节功能受限10°~20°2例,优良率93.6%.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主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能预防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微创肘内、外铡联合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微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儿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个月,肘关节活动95%恢复到正常,5例肘内翻。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采用微创肘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安全、方便,损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肱骨骨折/治疗 骨折/康复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其发生率占肘部骨折的首位,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上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8例,现结合临床对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外科学
  • 简介:目的总结法乐联症(TOF)患儿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32例小儿TOF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8例,女34例;年龄4个月至12岁,平均12.85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性手术,部分病例以自体心包或带瓣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对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4例(3.03%),其中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随访129例,随访时间12~90个月;失访3例。6例残余微量分流,生长发育正常,无不适。结论对症状显著的TOF患儿应尽早手术矫治,提高手术水平,加强术后监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乐四联症 外科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2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分析两组患儿是否在骨折后8h内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处理的骨折闭合率和手术时间。结果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7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66例,平均手术耗时(3083±316)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4例,平均手术耗时(4500±183)min;8h内未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5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4例,平均手术时耗时(3992±270)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6例,平均手术时耗时(6012±314)min;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者的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骨折后未早期简单复位者显著提高(P<005),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P<005)。即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可显著提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成功率,且缩短手术所耗时间;无论术式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患者预后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483),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给予骨折简单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是降低切开复位术式的有效措施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术式,8h内早期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

  • 标签: 肱骨骨折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可吸收缝线 儿童
  • 简介:目的缺血后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尚缺乏大组病例报道。该研究观察了缺血后处理对法洛联症患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法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处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手术,处理组给予缺血后处理,即间断夹闭升主动脉3次。术后以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输血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以及乳酸代谢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处理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37±21)hVS(54±26)h],输血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计分明显减少[(308±230)mLvs(526±515)mL和(5.9±5.0)vs(10.3±7.7)],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好,乳酸蓄积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法洛联症根治术患儿有心肺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法洛四联症 心脏手术 儿童
  • 简介:WHO第届全球预防暴力里程碑会议于2009年9月17~18日在WHO总部日内瓦举行。来自全球的4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医护人员,CDC人员、法律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联合全球有关人士在世界范围内预防和减少暴力。

  • 标签: 会议简介 WHO 暴力 预防 2009年 社会工作者
  • 简介:目的总结69例婴儿法洛联症一期根治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婴儿法洛联症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我们实施婴儿法洛氏联症一期根治术69例,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等一种或多种畸形。采取标准体外循环手术4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手术26例。均常规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均实施一期根治手术。结果69例中,死亡4例,治愈65例。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全部病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h,平均(35.1±21.8)h。ICU滞留时间5~12d,平均(7.3±3.9)d。术后住院时间10~26d,平均(13.2±5.2)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9例,低氧血症8例,肺不张14例。结论婴儿法洛联症围术期应注重循环及呼吸的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婴儿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用“定位针”、“防旋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与疗效,探讨一种改良的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100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行手法复位骨折端,先自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外侧向肱骨髓腔方向打入“定位针”,再自肱骨外髁向内上方斜向打入“防旋针”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后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参照Flynn等[1]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921例,良107例,一般54例,差18例。优良率93.69%。结论闭合复位与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儿童
  • 简介:编辑委员会是杂志依托全国各地小儿外科专家办刊的重要组织形式。杂志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热心杂志工作、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编审能力的编委会队伍。为此,根据第三届编委会推荐以及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社编委会换届章程,第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将于2017年6月4日在长沙举行。

  • 标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 会议 编委会 外科专家 学术水平
  • 简介: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针与逆行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远期并发症,探讨顺行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技术儿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5例,为A组,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2例(为B组)Gar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分别对两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ROM测量、提携角测量。结果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1,P〈0.05)。A组提携角改变较B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均无肘外翻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较克氏针固定技术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预防肘关节僵硬和肘内翻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