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孕前检查夫妇2816例,采用地中海贫血一管筛查法检测地中海贫血,采用G6PD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链反应(growthassociatedprotein—polymerasechainreaction,GAP—PCR)法检测a-THai基因,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dotblot,RDB)检测β—THai基因。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人,G6PD缺乏患者的G6PD活性明显小于正常人,a-THai基因+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a—THai基因患者和β—THai基因患者,a—THal基因+β—THal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明显小于a-THai基因患者和β-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低于β—THai基因患者,β—THai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小于a—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联合检测 孕前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切除术。观察组在切除术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患者则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后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同时在一年后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的肿瘤复发及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胸肌萎缩,腋窝疼痛、上臂麻木感、皮肤感觉疼痛或障碍等不良反应,并且显著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保留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胆汁酸、肝、α-羟丁酸脱氢(α-HBDH)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患者80例(观察组)及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α-HBDH水平。依据TBA、肝指标将ICP分级,比较各组围产结局,并分析上述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TBA、AST、ALT、α-HBDH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组、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5);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轻度组显著高(P〈0.05);α-HBDH预测早产敏感度81.26%,TBA预测羊水污染敏感度89.05%;TBA、AST、ALT、α-HBDH预测低出生体重儿敏感度分别为80.18%、80.04%、80.01%、80.00%。结论TBA、肝指标及α-HBDH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妊娠结局预测敏感度均较高。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酸 肝酶 d一羟丁酸脱氢酶 围产结局
  • 简介: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以确切的疗效,相对较轻的毒副作用,加之低廉的费用,促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期乳腺癌的治疗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均敏感。以往的研究发现,雌孕激素受体状况不明者的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20%~30%,ER阳性者为50%~60%,ER、PR均阳性者为75%以上。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磷酸化
  • 简介:<正>该文发表在2013年的《FetalDiagnosisandTherapy》杂志上。生长发育受限(FGR)胎儿出生后将存在一系列的远期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是对个人日后的生存质量影响最为深远。胎儿生长发育受限(FGR)作为胎盘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并发症,将增加神经发育延迟的发病风险。脐动脉(UA)多普勒血流阻力的显著升高引起胎儿心血管及生物物理功能的恶化,以及随后发生的早产是早

  • 标签: 神经发育 远期并发症 胎儿生长发育 血流阻力 胎盘功能不全 多普勒
  • 简介:乳腺癌现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治疗目前遵循综合模式。改良根治术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中各种损伤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为乳腺癌手术的重要部分。临床医师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

  • 标签: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 简介:精神紧张、压力增加是现代人的通病.不过,不必焦虑不安,有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缓解精神负担。俄罗斯《读者文摘》杂志近日报道,用一周时间试试下列7种方法.每天只要10分钟,掌握其中的一项,你就能摆脱紧张状态。

  • 标签: 神经紧张 精神紧张 焦虑不安 精神负担 紧张状态 现代人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合-2(cyclooxygenase,COX-2)在子宫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为实验组,并取其邻近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反应分别在蛋白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标本中COX-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COX-2蛋白表达,平滑肌细胞阳性指数(MPI)为11.90,子宫肌瘤细胞阳性指数(FPI)为4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COX-2在实验组(O.872±0.03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O.202土0.0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在实验组(0.122±0.062)中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0.025±0.0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子宫肌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COX-2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患者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platelet-activatingfactor-acetylhydrolase,PAF-AH)水平,探讨其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46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30例正常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母血及脐血中PAF-AH活性,分析其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结果1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10.52±3.11)μmol·min-1·L-1]与对照组[(11.40±2.88)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8.23±1.41)μmol·min-1·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与轻度组[(12.81±2.60)μmol·min-1·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09±2.10)μmol·min-1·L-1]与对照组[(5.75±1.96)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58±2.68)μmol·min-1·L-1]与重度组[(5.69±1.50)μmol·min-1·L-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AF-AH活性与子痫前期程度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PAF-AH活性降低,其活性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病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 简介:糜蛋白临床用途广泛,给药途径有肌肉注射(肌注)、雾化吸入、输卵管通液、腹腔灌洗、湿敷、静脉滴入等,但引起过敏性休克并不多见,尤其用于输卵管通液致过敏性休克报道甚少。现将我站予糜蛋白行输卵管通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糜蛋白酶 输卵管通液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绝经期子宫内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息肉组均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取息肉组织为实验组一,取远离息肉的内膜组织为实验组二。经石蜡病理证实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外周血激素6项,将两组中雌激素进行对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息肉及子宫内膜中芳香化的表达,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平均光密度值为比较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分别为:(16.5±2.11)pg/ml和(15.8±2.28)pg/ml,两组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组织中芳香化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011±0.0013)、(0.0255±0.0010)、(0.0247±0.0007),以α=0.05的检验水准,实验组一中芳香化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中芳香化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不依赖于体循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芳香化过表达有关。

  • 标签: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机制 雌激素 芳香化酶
  • 简介: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过影响蛋白的构象变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许多细胞内过程。脯氨酰顺反异构Pin1(proteininteractionwithNIMA1)特异性识别并催化蛋白分子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pSer/Thr-Pro)的构象变化,进而控制蛋白分子与底物的作用、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底物稳定性等。作为蛋白分子的“时间控制器”,Pin1参与多个肿瘤发生通路。在细胞表型方面,Pin1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引起治疗药物耐受,以及促进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在分子机制方面,Pin1可促进癌基因转录,提高其蛋白活性,抑制其降解,还可降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或活性。此外,Pin1基因敲除小鼠的正常乳腺干细胞以及孕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都受到抑制。在临床研究中,Pin1的表达水平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in1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靶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脯氨酸 磷酸化 肽基脯氨酰异构酶 他莫昔芬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P450(P450arom)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病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变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Ⅰ组)、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Ⅱ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Ⅲ组)、正常子宫内膜(Ⅳ组)四组不同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免疫组化评分)。结果①P450arom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中均阳性表达,但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P450arom在异位子宫内膜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P〈0.05);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周围肌肉组织中也有P450arom表达;②P450arom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雌激素限速P450arom是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激素,局部分子水平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②内膜P450arom检查不能作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但可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筛选方法。

  • 标签: 芳香化酶P450 子宫内膜 免疫组化
  • 简介: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大样本调查显示每天大约有1600名美国公民死于癌症,而乳腺癌是继肺癌之后女性死亡的第二号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连续过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交感神经过度反射AHR是高位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认为AHR是由于高位(T_6以上)脊髓损伤病人,损伤平面以下植物神经系统内部调节平衡障碍所致。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支配区受到刺激,可发生交感神经过度反射,主要表现: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变慢、头痛、视物模糊、呼吸困难、出汗、鸡皮疹、神经功能正常部位皮肤潮红等症状。但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反射发作时症状繁多,又缺乏特异性,给护理观察带来一定困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或处理不当将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甚至死亡。结合本组病人的护理,我们的体会是,正确认识AHR,消除易引起AHR各种诱发因素,是预防和治疗AHR,消除易引起AHR各种诱发因素,是预防和治疗AHR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脊髓损伤 交感神经过度反射 护理
  • 简介:<正>该文发表在2013年的《FetalDiagnosisandTherapy》杂志上。胎儿生长发育受限(FGR)出生后将存在一系列的远期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是对个人日后的生存质量影响最为深远。胎儿生长发育受限(FGR)作为胎盘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并发症,将增加神经发育延迟的发病风险。脐动脉(UA)多普勒血流阻力的显著升高引起胎儿心血管及生物物理功能的恶化,以及随后发生的早产是早发性FGR的特征。在迟发性FGR中,通常只存在单独的大脑多普

  • 标签: 神经发育 胎儿生长发育 远期并发症 血流阻力 胎盘功能不全 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1(MT1-MMP)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MT1-MMP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MT1-MMP表达与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CoxRegression。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1-MM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3%,表达强度在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P〈0.050),在不同大小肿瘤间及在ER、PR和HER-2不同表达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1-MMP阴性患者与弱至中度阳性或强阳性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比较,MT1-MMP(-)为65.0%,MT1-MMP(+-++)为27.1%,MT1-MMP(+++)为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不同MT1-M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患者的7年生存率也明显不同,MT1-MMP(-)为77.5%,MT1-MMP(+-++)为60.4%,MT1-MMP(+++)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层分析发现,MT1-MMP蛋白不同表达强度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肿瘤大小的分层分析发现,不同MT1-MMP表达强度的T2期和T4期患者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0),但T1和T3期患者预后没有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MT1-MMP是有意义的预后因子,MT1-MMP强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倍,弱到中度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3倍。结论MT1-MMP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关,MT1-MMP是乳腺癌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乳腺肿瘤 预后
  • 简介:目的建立针对脆性X综合征FMR1基因CGG重复数的快速产前检测技术方法,用于基于人群的筛查。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356名孕妇进行产前FMR1基因CGG重复数检测。结果本方法可检测CGG重复数小于130的携带者,共275例(77.25%)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为2组峰,提示为杂合型基因型,可明确诊断。81例(22.75%)仅见到一组峰,提示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CGG重复数高于130的携带者。结论基于荧光PCR的检测技术,临床上可实现近80%孕妇FMR1基因CGG重复数精确、快速的初筛,剩余病例的明确诊断尚需其他技术辅助。

  • 标签: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FMR1基因 产前检测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儿右上肢垂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儿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 标签: 肩难产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