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07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3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高磷血症知识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总均分为(17.73±5.53)分,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2分,依从性得分均分为(10.45±2.26)分。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透析龄及是否服用磷结合剂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高磷血症知识的认知水平低。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关注文化程度低、透析龄短和未服用磷结合剂的患者。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调查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2月28日。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8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HD对血磷(SMD=-0.50,95%CI:-0.89~-0.12,P=0.01)及甲状旁腺素(SMD=-1.31,95%CI:-2.06~-0.57,P=0.0006)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F;2组患者血钙水平均增高,但HFH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HDF(SMD=0.25,95%CI:0.03~0.48,P=0.03)。2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HDF均能显著的清除血透患者体内的大中小分子毒素,且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但HFHD较HDF对钙磷代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非肾门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分析1例经B超和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引起下尿路梗阻症状,行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前列腺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时间为20min,术中出血约30ml,术后留置尿管5d。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无排尿困难,膀胱未见残余尿,阴茎勃起射精功能正常。结论B超、MRI是诊断前列腺囊肿的重要方法,对于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以进一步诊断,经尿道前列腺囊肿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囊肿安全、有效。

  • 标签: 前列腺囊肿 诊断 治疗 等离子汽化电切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协助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间的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1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找寻肾集合管癌的最佳诊疗方式。结果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0例,Ⅲ期7例,Ⅳ期2例;CDC于CT及MRI上多呈形态多变、边界不清的肿块影,于肾髓质处呈浸润性生长,瘤体较小时肾脏轮廓不变,但对于较大的CDC,影像学表现差异巨大;行免疫组化检查后,患者中常见标记物CK19、34βE12、vimentin、PAX-8、PAX-2、INI-1等均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11名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于术后6~11月内死亡,失访1例,余患者截止最后随访时间2018年3月均存活;另有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该患者术后第6个月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肾集合管癌时应积极手术确诊,术后积极随访,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及指导靶向治疗。

  • 标签: 肾脏集合管癌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ox1,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参与核小体稳定、细胞分化、DNA修复基因转录,一旦释放到胞外则具有促炎症作用[1]。HMGB1不仅可以直接充当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作为内源性的免疫佐剂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细胞外 细胞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HMGB1 SLEDAI
  • 简介:为了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本刊对于论文中图、表的制作要求如下:1。图/表:按照其在正文中所标注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序。每幅图/表应冠以图/表题目。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所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的表示意义。

  • 标签: 科技论文 规范表达 出版质量 期刊编辑 制作要求 注释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9例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对其诊治进行临床总结。结果29例带状疱疹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术后4~84个月,平均(45.2±30.6)个月,其中术后36个月内发病者为22例(占75.86%)。出疱疹前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感24例(占82.76%),伴轻度发热7例(占24.14%)。23例表现为寻常型(占79.31%),6例为特殊型(占20.69%),4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占13.79%)。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诊断带状疱疹,必要时可取水疱液检查。所有患者均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并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协助抗病毒感染、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及外用炉甘石洗剂辅助治疗,20例给予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4例同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皮肤疱疹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多数患者出疱疹前感病变部位不适,少数伴轻度发热,疱疹以寻常型表现为主,诊断以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主,治疗上以静脉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辅以对症治疗,可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

  • 标签: 肾移植 带状疱疹 临床分析
  • 简介:自1986年报道了第一例肾脂肪瘤[1],后陆续有报道,但仍较少。本病为良性罕见肾脏实体肿瘤,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易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混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肾脂肪瘤病例并进行文献分析,旨在提高泌尿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巨大肾 临床诊治 实体肿瘤 放射科医生 生长速度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手段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150名MHD患者的睡眠情况,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计算PSQI评分后进行分组,将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好组,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差组,并进行各因素、各维度的比较。结果结果150名MHD患者中82名(54.66%)患者PSQI总分大于5分。睡眠质量差组睡眠质量好组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PTH、Kt/V等指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白蛋白、平均超滤量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上患者60岁以下患者PSQI量表中PSQI总分、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时间3年以上和透析时间3年以下的患者在PSQI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高龄、透析时间长、血红蛋白降低、PTH升高、Kt/V降低更易导致睡眠质量差。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睡眠质量
  • 简介:自从本刊应用在线办公系统以来,在广大作者的配合下,稿件周转速度明显加快,缩短了出版时间。但在投稿、修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请作者注意。投稿注册信息:在线办公系统默认的联系人是作者注册留下的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的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关于稿件的任何进展信息,编辑部都会与投稿系统默认的联系人联系。

  • 标签: 作者 投稿 注册 办公系统 E-MAIL 编辑部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31例纳入研究。昕有患者术前均行肾脏常规超声和CEUS,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肾脏各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评估CEUS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恶性占位CEUS增强模式以“快进快退”为主,肾良性占位以“慢进慢退”为主,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CEUS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集相关参数,肾恶性占位的达峰时间明显低于肾良性占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1.1%、91.7%、71.1%、91.7%和87.1%。结论CEUS可以无创评价肾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能。

  • 标签: 超声造影 肾占位
  • 简介: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基于GSE36895数据得到2173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最相关的棕色模块(r=0.52)为枢纽模块,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CDK1、CDC20、KIF11、CCNB2、BUB1。通过测试集GSE73731数据对枢纽基因进行验证,各枢纽基因表达量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其中CDC20、BUB1对于低级别(gradeⅠ、Ⅱ)及高级别(gradeⅢ、Ⅳ)肾透明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P<0.0001)。另外基于TCGA数据,各枢纽基因表达量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显著相关。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GSEA显示枢纽基因高表达组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及免疫相关通路。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的6个枢纽基因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基因芯片 枢纽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手术成功的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共1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彩超下的血管内径、流速、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指标;由2个具有3年以上血管通路经验的肾内科医师完成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将手术的成功与否作为应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将有意义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R),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判断手术成功率预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手术前1d至手术当天平均收缩压(P=0.001)、纤维蛋白原(P=0.016)、总胆固醇(P=0.003)、是否存在糖尿病(P=0.000)、桡动脉内径(P=0.017)、头静脉内径(P=0.000)、动脉流速(P=0.000)为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将指标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LogitP=15.637+1.178×总胆固醇-0.071×桡动脉流速-81.642×头静脉内径。绘制该模型对手术成功率预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是0.8883(0.7683To1.008),P〈0.001,灵敏度83.33%,特异度94.44%。本预测模型方程对动静脉内瘘手术预测的准确率96.3%。结论本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综合临床多项指标,建立手术成功预测的模型,利用ROC曲线判断其预测效能,已达到提高手术的阳性预测值的目的。本研究是较为新颖的临床尝试,基于无创、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临床实用性高的彩超而建立,该模型对预测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早期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通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手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最佳途径,其主要关键技术点包括“松解”“固定”“覆盖”,即彻底松解阴茎Buck筋膜表面的异常纤维条索,在阴茎基底部固定白膜皮下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或皮瓣覆盖脱套后的阴茎体。基于此的隐匿阴茎矫形术式繁多,效果不尽相同。阴茎皮肤整形重新覆盖阴茎体是隐匿阴茎矫形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使临床类型不同的隐匿阴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我们构建了阴茎皮肤整形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隐匿阴茎矫形的总体策略,本文就此给予重点阐述并详细解析。

  • 标签: 隐匿阴茎 阴茎皮肤整形 阴茎矫形术 整形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显微镜下低位精索静脉结扎术对合并不育的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合并不育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接受显微镜下低位精索静脉结扎手术后的精液质量、阴囊温度、精索静脉内径及配偶怀孕率,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2例患者术后平均精子密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39.68±15.31)×10^6/mLvs.(13.51±5.12)×10^6/mL](P〈0.05)。术后平均精子活力(a+b级)较术前明显提高[(58.44±9.84)%vs.(21.03±10.18)%](P〈0.05),平均a级精子活力也显著提升[(25.06±5.89)%vs.(11.41±4.63)%](P〈0.05)。术后阴囊各部位平均温度术前相比,其降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茎根部左侧(36.70±0.31)℃vs.(36.89±0.33)℃,右侧(36.65±0.34)℃vs.(36.72±0.39)℃;阴囊中部左侧(36.51±0.29)℃vs.(36.68±0.34)℃,右侧(36.10±0.30)℃vs.(36.57±0.36)℃;阴囊底部左侧(36.20±0.24)℃vs.(36.76±0.21)℃,右侧(36.20±0.24)℃vs.(36.47±0.29)℃](P均〈0.05)。彩超下精索静脉内径在术后降至2mm以下的患者占76.03%(184例)。术后持续随访一年,均未出现睾丸水肿、鞘膜积液、睾丸萎缩等并发症,配偶怀孕率达31.8%(77例)。结论显微镜下低位精索静脉结扎术能显著改善伴有不育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包括精子密度、精子活力(a+b级),以及对阴囊降温机制的恢复有明显作用,提高配偶的怀孕率,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统计。结果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髓样DCs(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性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DCs 免疫环境失稳态 免疫豁免
  • 简介: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10-20倍。血管内皮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触发和促进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KD患者出现内皮损伤的原因非常复杂.

  • 标签: 尿毒症毒素 内皮损伤 内皮功能 CKD 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