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对排尿控制影响。方法对7415例6~12岁儿童进行无记名回顾性调查,按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将其分为6组(每3个月龄差分一组,第一组:0~3月龄,以此类推,第六组:16~18月龄)。统计每组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月龄。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及各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把尿开始越早获得排尿控制年龄越小(第1组和第6组控制月龄分别为:19.9±7.2,25.9±6.2)。其中,1、2、3组间(1~9个月龄开始把尿训练)白天获得排尿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出生后前9个月进行把尿训练,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时间显著早于9个月后开始排尿训练。

  • 标签: 把尿训练 婴幼儿 排尿控制 开始时间 排尿训练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与肾骨营养不良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相关。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结论MHD患者肾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可以作为肾骨营养不良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无精症(NOA)人群中多态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和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基因多态分型,分析HLA-A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相关。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分布。在NOA患者组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组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组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易感基因型。

  • 标签: HLA-A 非梗阻性无精症 回族 基因多态性 PCR-SBT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现状及社会支持现状,研究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关系。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96例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相关。研究工具为自制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相关。结果96例患者中,27例无焦虑(总标准分〈50分),64例有轻度焦虑(50分≤总标准分≤62分),5例有严重焦虑(总标准分〉62分)。96例患者中,35.4%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处于低水平,59.3%患者处于中等水平,而处于高水平仅为5.2%。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92,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关于"社会支持程度低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或加重焦虑情绪,而良好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得到更多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其焦虑负性心理应激发生率。医务人员也应保证医院方面给予患者社会支持。良好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缓解、消除消极心理反应,从而有利于疾病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纤维肿瘤(SFT)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输尿管SFT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肿瘤,较独特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侵袭伪足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膜形成一种向外凸起、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力细胞细胞外基质接触结构。侵袭伪足在癌细胞侵袭正常组织、造成局部或远隔转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侵袭伪足各个关键成分逐渐被发现,如何调控这些关键成分从而抑制恶性肿瘤侵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侵袭伪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肿瘤侵袭 侵袭性伪足
  • 简介:根治肾切除术是肾癌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于肾周筋膜外游离并切除肾脏及肾周脂肪、同侧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其切除范围随着人们对肾癌认识改变而变化。从单纯肾切除术到经典根治肾切除术,肾癌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而近30年影像学检查方法进步和普及使得肾癌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行根治肾切除术时,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可不再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并保留同侧肾上腺,同样取得了良好术后生存效果。

  • 标签: 肾癌 根治性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预后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形成与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维持生物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正常活动基础,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物内环境体液也是在富含电解质海水基础上进化演变而来,保持其成分稳定依赖摄取和排泄器官作用,在细胞层面上就表现为通过细胞表面主动泵作用与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 标签: 肾小管 失盐性 治疗 诊断 生物体内 生命起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2月28日。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8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HD对血磷(SMD=-0.50,95%CI:-0.89~-0.12,P=0.01)及甲状旁腺素(SMD=-1.31,95%CI:-2.06~-0.57,P=0.0006)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F;2组患者血钙水平均增高,但HFH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HDF(SMD=0.25,95%CI:0.03~0.48,P=0.03)。2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与HDF均能显著清除血透患者体内大中小分子毒素,且都具有良好耐受及安全,但HFHD较HDF对钙磷代谢具有更好疗效。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META分析
  • 简介: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ox1,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参与核小体稳定、细胞分化、DNA修复与基因转录,一旦释放到胞外则具有促炎症作用[1]。HMGB1不仅可以直接充当炎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作为内源免疫佐剂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启动适应免疫应答.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细胞外 细胞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HMGB1 SLEDAI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低血压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比较45例低血压MHD不能耐受普通血液透析患者CRRT治疗前后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内径(LV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与NT-proBNP下降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水平、左室质量下降水平、左室质量指数下降水平相关,评价CRRT治疗在改善低血压MHD患者心功能中作用。结果45例低血压MHD患者CRRT治疗后NT-proBNP、LVD、LVID、LVPW、IVSD、LVM及LVMI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收缩压升高水平与NT-proBNP下降水平、左室质量下降水平、左室质量指数下降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舒张压升高水平与NT-proBNP下降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CRRT可有效改善低血压MHD患者心脏功能。

  • 标签: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血压 N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肾癌(cysticrenalcellcarcinoma,CRCC)与肾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SCC)两者单独发生较为罕见。但我科近期收治1例更为罕见术前诊断CRCC而术后病理为肾SCC患者,故结合有关CRCC与肾SCC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癌 囊性肾小细胞癌 临床特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压力尿失禁女性膀胱颈动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压力尿失禁女性120例(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症状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距离参考线位置,参考线上为正数(+),参考线下为负数(-),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女性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相对位置。结果静息状态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2.63±0.3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2.51±0.45)cm,Valsalva动作后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1.83±1.0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1.21±0.65)cm,病例组膀胱颈移动度为(3.11±1.34)cm,对照组为(1.81±0.75)cm。静息状态两组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两组膀胱颈位置及膀胱颈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动态检查显示,压力尿失禁女性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位置明显降低、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 标签: 超声 膀胱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探讨结痂膀胱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我院收治1例结痂膀胱炎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62岁,输尿管结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经实验室、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诊断考虑为结痂膀胱炎,行钬激光碎石+膀胱病损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结痂膀胱炎较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依靠影像学联合膀胱镜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治疗上包括抗感染、酸化尿液和病灶刮除等对症治疗,本研究采用经尿道膀胱钬激光碎石+膀胱病损黏膜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庆大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明显,对于结痂膀胱炎患者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 标签: 结痂性膀胱炎 钬激光碎石 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2例膀胱炎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维持血液透析(MH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ESRD替代治疗手段,透析充分是MHD患者长期存活基础。MHD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贫血、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关系密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SF-36量表 生活质量 应用 评估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相应预防措施及干预手段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150名MHD患者睡眠情况,并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计算PSQI评分后进行分组,将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好组,PSQI评分>5分者归为睡眠质量差组,并进行各因素、各维度比较。结果结果150名MHD患者中82名(54.66%)患者PSQI总分大于5分。睡眠质量差组与睡眠质量好组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PTH、Kt/V等指标方面差异有显著(P<0.05)。而在白蛋白、平均超滤量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上患者与60岁以下患者PSQI量表中PSQI总分、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时间3年以上和透析时间3年以下患者在PSQI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高龄、透析时间长、血红蛋白降低、PTH升高、Kt/V降低更易导致睡眠质量差。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全身化疗+膀胱内灌注与根治膀胱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56例肌层浸润尿路上皮癌(T2N0M0,~T3N0M0期)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36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及膀胱灌注保膀胱方案治疗,20例采用根治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远期治疗指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评分。结果保膀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根治组(P〈0.05);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肠梗阻发生率方面低于根治组(P00.05)。术后随访3~57个月,平均29个月,保膀胱组远期治疗指标优于根治组(P〈0.05)。采用KaplanMcic,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保膀胱组多领域优于根治组(P〈0.05)。结论与根治膀胱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辅助化疗+局部膀胱内灌注方案治疗T2N0M0~T3N0M0期肌层浸润膀胱癌,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治疗指标优,观察期内生存率相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保留膀胱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认知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07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血液透析303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高磷血症知识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我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总均分为(17.73±5.53)分,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得分中位数均为2分,依从得分均分为(10.45±2.26)分。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透析龄及是否服用磷结合剂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对高磷血症知识认知水平低。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宣教.尤其关注文化程度低、透析龄短和未服用磷结合剂患者。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