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广大泌尿外科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现代泌尿外科杂志》近年来取得较大进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部分读者作者询问编辑部如何获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刊载文献的全文数据。现敬告读者、作者:我们在投稿系统网站(www.zgmnwk.com)提供本刊文献的摘要,每期杂志版面确定后及时上线,方便您第一时间阅览新一期杂志主要内容和所有文章(含过刊)的摘要。文献全文可以从国内各大数据库查阅下载(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咨讯均有合作)。如果您所在单位和IP地址不支持从上述数据库下载文献数据,您也可直接联系编辑部,我们将为您免费提供过刊的全文PDF。

  • 标签: 泌尿外科学 文献 杂志 全文数据 万方数据 IP地址
  • 简介: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温哥华格式要求,著录文后参考文献时,英文刊名和人名一律用缩写。这一规则也是众多检索系统在人名著录时的首选规则。下面我们将著者姓名缩写规则的几个要点摘录如下:1.姓名缩写只缩写名而不缩写姓;2.无论东西方人,缩写名的书写形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3.杂志作者名中,全大写一定是姓;4.省略所有缩写点如R.BrainHaynes缩写为HaynesRB,EdwardJ.Huth缩写为HuthEJ等。

  • 标签: 文后参考文献 缩写规则 英文 温哥华格式 科技论文 编辑加工
  • 简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由原发于甲状腺的滤泡性癌转移而来,临床上罕见。由于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与原发于肾脏的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的鉴别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了1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期为该肿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滤泡 滤泡样 肾细胞癌 转移性癌 英文文献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太和医院收治的1例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59.0±14.9)岁;临床分期均≥T3N0M0。文献纳入的5例患者均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最高水平平均为(70.68±25.49)×109/L,术后2周内3例患者血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1例明显下降,但未恢复正常;1例术后血白细胞不降反高于术前,该病例病情进展极快,术后1个月死亡。本例患者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及下肢静脉血栓,不适宜手术,确诊后予保守治疗,2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5.00±3.93)个月。结论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较少见,高度恶性,预后不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动态反映肿瘤的进展及控制情况。

  • 标签: 膀胱肿瘤 类白血病反应 白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起源、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及阳性体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术后标本大体观:左肾上中极见一肿物,大小9cm×8cm×8cm,切面灰白,质软呈实性,肾盂、肾盏结构破坏。镜下观: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梭形,小梁状、巢状或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D10(-)、CD117(+)、CD56(+)、CD99(+)、CgA(-)、CK(部分+)、CK7(-)、CK8(+)、Ki-67(≥25%)、Syn(+)、Vim(+)。结论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脏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肾盂癌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上尿路肿瘤,以尿路上皮癌最常见。其组织分型多样,需与肾细胞癌、肾脏感染性病变以及肾梗死等疾病相鉴别。转移方式亦有多种,包括直接侵犯肾实质或周围组织、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上皮种植,但在极其少见的情况下,可直接侵入静脉或下腔静脉。我院近期收治肾盂癌伴右肾静脉瘤栓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患者,女,50岁,因"右侧腰部胀痛1月余.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瘤栓 肾盂癌 肾静脉 肾细胞癌 转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生育遗传学意义后代的可行性。方法1例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男性患者,年龄29岁,多次精液分析提示无精子,查体双侧睾丸体积小,质硬,约2ml。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37.34IU/L,黄体生成素15.69IU/L,明显升高;睾酮2.13ng/ml,稍微偏低。查染色体核型为47,XXY,Y染色体微缺失正常,确诊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行显微睾丸取精术,同时配合女方取卵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显微睾丸取精术中找到少量活动精子,次日女方取卵后行ICSI,3d后移植2枚新鲜胚胎。术后患者未出现阴囊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睾酮水平较术前偏低,但性功能未受到影响。女方移植后2周查血HCG,为801mIU/ml;移植后4周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单胎,胚胎存活。结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可通过显微睾丸取精术获取精子,同时配合ICSI技术,生育自己遗传学意义的后代。

  • 标签: 克氏综合征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睾丸取精术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植入前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