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细胞极性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过程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制作出生后8周雄性Wistar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自然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用药5d,停药2d)、第14天和第28天采集肾脏标本;另外采集妊娠20d大鼠的胚胎肾脏标本。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以Na^+-K^+-ATP酶作为细胞极性的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比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结果:(1)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管腔内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第14天,肾小管基底膜出现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第28天,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2)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裸露的肾小管基底膜没有Na^+-K^+-ATP酶的表达;第14天,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Na^+-K^+-ATP酶的表达,但此时Na^+-K^+-ATP酶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第28天,Na^+-K^+-ATP酶呈极性分布,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侧基底膜。(3)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是从S形体发育成为不成熟的肾小管,再发育成为成熟的肾小管。(4)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Na^+-K^+-ATP酶的表达从没有极性到有极性分布,即Na^+-K^+-ATP酶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到只局限在侧基底膜表达。结论: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提示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

  • 标签: 肾小管发育 损伤与修复 细胞极性 NA+-K+-ATP酶
  • 简介:目的探讨阴囊皮瓣在阴茎阴囊部Paget病局部广切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12月,我科对12例阴茎阴囊部Paget病患者行局部广切及一期阴囊皮瓣覆盖。详细记录评估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手术切缘情况及临床转归。广切术后皮肤缺损范围48~96(中位72)cm^2,中位随访时间为30(27~39)个月。结果所有皮瓣愈合满意,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局部广切手术可以治愈浅表阴茎阴囊部Paget病。对于术后较大的皮肤缺损,阴囊皮瓣覆盖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乳房外PAGET病 阴囊皮瓣 局部广切
  • 简介: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提高男科和下尿路疾病的诊治水平,定于2013年4月12~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联合主办"中美男科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下尿路修复与重建新进展学习班"和"山东省泌尿外科微创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美国加州大学LinGuiting教授、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姜辉教授、副主任委员商学军教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下尿路疾病 泌尿外科 高峰论坛 山东省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