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SCC)术后运动功能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肺癌M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体力状态评估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癌组织学类型、术前行走状态(Frankel分级)、责任椎体有无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数目、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压迫节段、手术方式与术后行走状态的相关性。结果VAS评分由术前(6.4±1.2)分降至术后1周(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上升至术后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术前可行走率(Frankel分级D级及以上)为46%(26/56),术后可行走率为75%(42/56)。术后4周31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22例Frankel分级维持不变,3例Frankel分级下降。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术后行走状态与术前行走状态和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行走状态好、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短的肺癌MSCC患者术后行走状态好,有症状的肺癌MSCC患者应当在减少并发症的前提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 标签: 脊柱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1水平5例,C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 标签: 颈椎 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服0.5mL生理盐水,氯沙坦治疗组小鼠按照10mg/(kg·d)的剂量灌服氯沙坦水溶液0.5mL。建模后8周和12周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腰椎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模型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治疗组8周、12周时小鼠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差异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周时相比,模型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D、Tb.N、BV/TV和Tb.Th均升高,而Tb.Sp和SM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mRNA、RANKmRNA相对表达量�

  • 标签: 腰椎 骨质疏松 卵巢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 小鼠
  • 简介:目的用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大鼠模型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对CKD时肾性骨病和血管钙化的影响,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进行比较。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KD组、CKD普通肝素组(CKDHeparin)、慢性肾脏病低剂量LMWH组(CKDL-LMWH)、慢性肾脏病高剂量LMWH组(CKDH-LMWH)5组。第6周末处死大鼠,行主动脉血管钙磷含量测定,取股骨和第5腰椎做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查、腰椎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CKDH-LMWH组血管钙磷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股骨总BMD、股骨松质骨BMD和腰椎BMD均明显降低,而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与CKD组比较上述参数无明显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的股骨皮质骨BMD无明显差异。腰椎压缩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参数明显降低,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分别与CKD组比较上述力学参数无差异。三点弯曲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CKDL-LMWH组或CKDH-LMWH组力学参数均无差异。结论LMW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松质骨BMD和骨力学参数无影响,而UFH可以降低松质骨的BMD和骨力学性能;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皮质骨BMD和骨力学性能无影响。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血管钙化无影响。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血管钙化 低分子肝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方法行PLIF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