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药有效应用.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当前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办法。全球每年约完成3000余例心脏移植术,其中原位心脏移植是最主要的术式。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不权依赖于供心的获取和手术的技巧,围术期的麻醉处理也至关重要。本文系作者在澳大利亚访问学者期间,澳大利亚皇家柏斯医院67例(1994年至2004年7月)心脏移植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回顾性总结。

  • 标签: 心脏移植 缺血时间 再灌注 左心室辅助泵 肺动脉跨膜压差 心脏移植手术
  • 简介:目前,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唯一方法,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移植术已越来越为病人所接受。2002年间我院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12例,今将麻醉处理小结如下。

  • 标签: 原位肝移植手术 肝功能衰竭 麻醉药物 药物选择
  • 简介:肝肾综合征是晚期肝病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此而引发的少尿性肾衰也是导致肝移植手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围绕近年来在肝肾综合征病理生理和治疗预防措施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讨论,旨在挺出肝移植受体术前肾功能的评价标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肝移植围术期的肾损害,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肝移植 围术期 肾功能 维护 病理生理 治疗
  • 简介: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学会(ISHLT)成立于1981年,成立之初只有15名心脏病和心脏外科医生,它是一个致力于通过移植、药物维持和创新疗法来提高对心脏和肺移植病人护理的多学科专业协会。该协会的目标是使心脏和肺移植及相关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目前,多种经气管切开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经气管切开技术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临床医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疑惑,通过运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论对多种经气管切开技术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气钱切开的微创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 方法论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办血运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行下肢带蒂移植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腔吗啡超前镇痛或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三组病人的血运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镇痛的两组办血运状况、成活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移植手术采取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办血运状况明显改善,办成活率提高。

  • 标签: 血运 对照组 硬膜外术后镇痛 移植手术 状况 病人
  • 简介:目的:观察经穴位电刺激(TAES)对皮肤不同部位痛阈的影响,以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变化。方法:20例ASAⅠ级腰麻病人随机分为TAES组(n=10)和shamTAES组(n=10),以2-100Hz电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开和外关30min,分别在TAES前(tl)、TAES30min后(t2)和停止TAES30min(t3)时测定手指、腹壁和颈部皮肤电刺激的感觉阈和痛阈,在TAES组同时间点抽取脑脊液测定其中β-EP和CCK-8的浓度。结果:组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电刺激的感觉阈与疼痛阈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AES组各时间点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阈和外阈30min对不同部位皮肤的感觉阈和疼痛阈没有影响,脑脊液β-EP和CCK-8浓度没有变化。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痛阈 Β-内啡肽 Β-EP 八肽胆囊收缩素
  • 简介:肝功能衰竭常累及机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如何保护好包括供肝在内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乌斯他丁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其广泛的器官保护作用使其成为肝移植麻醉的常规用药。本文就乌斯他丁的药理作用以及近年来用于器官保护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乌斯他丁 器官保护
  • 简介: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迅速普及,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OPCAB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对于高危.高龄、心功能受损和凝血功能紊乱的病人结果更佳。术中麻醉医生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在,心脏搬动和移位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第二,在血管吻合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时处理心肌缺血。吸入麻醉药可对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管理 生理
  • 简介:目的:观察猪原位肝移植手术期间的血浆电解质浓度和血糖变化。方法:15只近交系猪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原位肝移植术在术前、无肝期30min、开放门脉即刻、开放后30min及术毕五个时点,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K^+、Na^+、Ca^2+、CI^-、Mg^2+和血糖浓度。结果:血浆K^+浓度在无肝期、开放门脉后30min、术毕期显着下降(P<0.05);在开放门脉即刻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与术前相比无显着差异。血Ca^2+浓度在开放门脉后30min显着降低(P<0.01)。血浆Na^+、CI^-、Mg^2+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无肝期及再灌注一段时间内,应高度注意低血钾的纠正;开放门脉后短时间内,因已采用某些预防措施,血钾升高虽不明显,但仍应警惕严重高血钾的发生。由于大量输血等原因,低血钙较为普遍,应注意纠正。

  • 标签: 门脉 血浆 原位肝移植术 术前 术中 升高
  • 简介:目的:观察经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的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的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的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的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接受肝移植的晚期肝病病人,均伴有轻重不等的肝肺综合征和门肺高压。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于围肝移植期病人的肺保护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肝肺综合征 门肺高压 肝移植 肺保护 策略
  • 简介: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尽管瓣膜手术的最佳时间仍有争议,绝大多数专家均认为应在心室扩张发生前进行瓣膜手术,有时甚至在出现症状前就进行手术。本文概述主动脉和二尖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原则,并简要讨论本领域两个有争议的问题:微创手术和Ross手术

  • 标签: 麻醉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围术期 麻醉
  • 简介:我国产科手术以剖宫产为主,而宫内操作如内倒转术、产钳、毁胎术、脐带脱垂复位术等已很少施行。剖宫产手术期间可能构成猝死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病情因素,主要有羊水肺栓塞;栓子脱落肺栓塞;产前”饱胃”呕吐误吸致窒息或ARDS;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致大出血、低血容量、严重休克、循环衰竭;死胎滞留;多胎妊娠等;

  • 标签: 产科手术 麻醉期间 猝死 胎盘早期剥离 内倒转术 脐带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