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脊柱侧患者通常容易伴有心肺功能的异常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术前要注意做好检查和准备。术中麻醉要着重抓好几个方面:气道管理,术中体位,体温,大量失血的预防处理,脊髓功能的监测,术后注意呼吸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镇痛。

  • 标签: 脊柱侧弯 麻醉
  • 简介:目的:了解麻醉机螺纹管,呼气活瓣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两次对本院18台(共36台/次)麻醉机螺纹管.呼气活瓣进行采样;采用普通细菌培养法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使用纲菌鉴定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结果:2台,/次麻醉机螺纹管检出细菌,均为洛菲不动杆菌(菌落计数〉200cfu)麻醉机呼气活瓣未检出细菌。结论:麻醉机螺纹管可能是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麻醉机 螺纹管 呼气活瓣 细菌污染
  • 简介:1803年Henry提出惰性气体在各种物质中的溶解度概念。1891年Ostwald描述了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λ)的定义。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麻醉药溶解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定义为在一定大气压和温度条件下,麻醉药分子在两个物相间的运动达到平衡,即麻醉药在两个物相间的分压相等时的浓度比值。

  • 标签: 麻醉药 分配系数 测定方法 惰性气体 溶解度 物相平衡
  • 简介:对急性颅脑外伤病人施行急救复苏,或在围麻醉期处理中,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是至关重要的原则。脑外伤病人常发生返流、恶心和呕吐,致声门常沾有胃液等污染物,本文目的在了解这类沾染物的性质与pH值,藉以对脑外伤病人产生吸入性肺支气管感染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 标签: 颅脑外伤病人 PH检测 性质 声门 急性 围麻醉期处理
  • 作者: 陈宁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麻醉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方法:A组为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硬膜外麻醉、C组为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40例患者中,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手术的麻醉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安全性
  • 简介:目的: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阻滞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90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21ml单靶点注射组(单靶组).7ml三靶点注射组(三靶组),21mi传统解剖定位组(传统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和10%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记录各组的操作时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以及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分布区痛觉消失的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阻滞程度(完全、部分、缺乏阻滞)和切皮时麻醉效果(优秀、良好、无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单靶组和传统组的操作时间较三靶组短(P〈0.05),单靶组和传统组的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较三靶组长(P〈0.05)与传统组相比单靶组和传统组麻醉效果的优秀率较高(P〈0.05)麻醉镇痛持续的时间延长(P〈O05)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阻滞完全率较高(P〈0.05)而桡神经阻滞完全幸的比较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单靶组和三靶组均无并发症传统组剌破血管4例,轻度局麻药中毒1例。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单靶点和三靶点注射法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及并发症较少。三靶点注射法的操作时间较单靶点注射法长,但对尺神经的阻滞较快且较完全。

  • 标签: 超声检查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镇静深度
  • 简介: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其中不少可引起病人注射部位疼痛,据统计50%-100%病人在接受某些亚剂量静脉麻醉药时常主诉不适或疼痛,因此,临床上已提出一些减轻或解除注射部位疼痛的方法,例如先静脉注射咪畦唑仑、芬太尼和利多卡因;或先静脉注射丙泊酚或硫喷妥钠,然后再注射罗库溴铵等方法

  • 标签: 罗库溴铵 静脉麻醉 注射疼痛 疼痛机理 止痛效果
  • 简介:全麻病人苏醒期常伴有烦躁及血液动力学波动,其中麻醉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心率变异性(HRV)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监测镇静、镇痛和内脏神经功能并判断麻醉深度的可用指标之一。本研究拟对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的苏醒期,观察心率变异性及血液动力变化,并加以比较,以期探索一种能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较为满意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心率变异性变化 全麻病人 苏醒期 血液动力学 麻醉方法 麻醉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Ⅰ组采用手术治疗;Ⅱ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Ⅲ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加骨盆牵引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治疗前病变范围与症状无明显差异。出院时Ⅰ、Ⅱ、Ⅲ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5%、87%、95%;出院后120例均随访一年,Ⅰ、Ⅱ、Ⅲ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82%、9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首选非手术治疗,以硬膜外阻滞加骨盆牵引为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硬膜外阻滞 骨盆牵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