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对204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的经验总结.方法麻醉采用全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在期内进行呼吸管理和无创心肺监测结果全组192例苏醒迅速,12例苏醒延迟;178例毕顺利拔管,2]例延迟拔管,无麻醉死亡.结论年龄并非是决定手术麻醉的唯一因素;认真进行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麻醉管理 围术期 老年人 肺癌患者 拔管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牢也逐渐增加。为研究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处理特点,以达到“根治肿瘤,改善生活”的最终目的,现归纳分析北京海军总医院于2002年10月~2008年8月收治70岁及以上的老年大肠癌患者123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大肠癌患者 围手术期治疗 老年 围手术期处理 恶性肿瘤 海军总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三节段腰椎手术患者手术出血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三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手术时静脉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10mg/kg体重,中1mg/公斤体重·h维持),对照组静脉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2组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后栓塞性并发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分别为(748±352)mL:(1202±672)mL;(199±65)mL:(277±144)mL;3例:13例](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后路三节段腰椎手术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栓塞性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老年 脊柱手术 椎管狭窄 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评估肺保护性通气对该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为临床该类疾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中采取的通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包括麻醉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肺部感染进行评分(CPIS)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CPIS分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上升,但常规通气组患者的第1、3、5天CPIS分值较麻醉前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的20%(6/30)(P〈0.05)。结论与常规通气比较,肺保护性通气可以减少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压通气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胰腺癌病人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从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手术治疗的36例胰腺癌病例,按年龄将病人分成老年组和中年组,分别对比两组病人手术的生命体征变化,提出手术的治疗方案.结果老年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病人手术后的心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0.83%,相对中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腺癌手术复杂,创伤大,对老年病人更容易产生心肺功能异常和并发症,需要在手术各个阶段认真对待.

  • 标签: 胰腺肿瘤 老年人 手术期间 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处理措施、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手术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65例患者中,治愈42例(64.6%),显效18例(27.7%),无效5例(7.7%),总有效率为92.3%。发生局部并发症6例(9.2%),经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原有系统性疾病的加重或出现新的系统性并发症,安全度过手术。结论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好,妥善的手术处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鼻窦炎 鼻息肉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高龄不是颈外径路咽喉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有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积极手术处理的前提下,手术仍是治疗高龄咽喉肿瘤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头颈肿瘤的发病率中,喉癌仅次于鼻咽癌,某些地区甚至成为头颈部第一位肿瘤[1]。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特点,高龄咽喉肿瘤患者不在少数,而老年人常常伴有身体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或伴发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合理得当的手术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咽喉肿瘤 颈外径路 喉手术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处理 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9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和235例老年COPD患者(包括缓解和急性加重患者)血清TT3、TT4、FT4、FT3和TSH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缓解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急性加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O.05o急性加重的三组:无肺心病和呼衰组(A组)、有肺心病无呼衰组(B组)、呼衰组(C组),B组和C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上都较A组低,但仅有FT3和TT4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呼衰组患者最低。另外,FT3水平下降与PaO2下降成正相关。而且COPD死亡组患者除TSH(p〉0.05)外,其余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着明显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OPD的严重性、进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COPD 甲状腺激素 相互关系
  • 简介:目的分析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干预措施,以供护理配合提高临床手术疗效参考。方法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24例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回顾性分析,依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风险预警和防范干预护理措施。分析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8件,原因包括护理技术缺陷、意识淡薄和过度疲劳,观察组没有出现护理技术欠缺和服务意识欠缺等风险事件,观察组护士长和护理部抽查评分[(0.12±0.03)和(0.11±0.04)]均低于对照组[(0.68±0.26)和(0.72±0.19)](P<0.05)。观察组差错潜在危险问题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0.6%)(P<0.05)。结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中应严密配合手术操作,给予手术风险预警和防范干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干预 护理风险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
  • 简介:目的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的认知程度,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宣教。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量表,将我院心内科病房32例行冠脉造影病人及急诊病房18例行冠脉造影病人作为训查对象。结果心内科住院冠脉造影病人认知程度总体上高于急诊冠脉造影病人(P〈0.05),但同一科室,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受到手术次数、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历高及生活在市区的病人的认知程度较高(P〈0.05)。护理人员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对冠脉造影的认知度有很大影响。结论冠脉造影知识的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认知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清化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脱落3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清化祛瘀方汤剂,由华东医院药剂科提供中药水煎剂,2次/d,100m/次,对照组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丸、金荞麦片、活血通脉胶囊,两组各治疗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量化表评分、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P〈0.0001),但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735)。结论清化祛瘀方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医学 中国传统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行PDT的老年患者(〉65岁)55例,根据气管切开操作时引导方式不同分为纤支镜组(35例)和超声组(20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中及术后出血、术后各类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手术时间比纤支镜组短(12.3±4.8vs.15.25±3.4min,P=0.023),中出血量也少于纤支镜组(9.3±3.8vs.12.8±2.3mL,P=0.005)。两组患者中低氧血症、术后出血、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重症监护室(ICU)及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PDT可有效缩短气管切开时间并减少中出血,可为老年危重症患者快速、安全、精确开放气道的首选方式。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老年人 患者 超声 危重症
  • 简介:随着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从5%上升至55%~67%,同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约5%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恶性肿瘤[1],在我国已列第4位。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有调查显示囝约80%的女性及74%的老年男性(≥60岁)患有甲状腺结节,且老年甲状腺癌在同期甲状腺患者中发病率为14.3%~28.6%。虽然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但是老年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病死率高,临床上仍采取手术治疗为主[3]。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老年男性 低钙血症 肿瘤术后 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tHcy)与老年单纯收缩高血压(ISH)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0例老年ISH患者血压和血脂,并检测其血Hcy浓度、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尿微量白蛋白(MAU),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结果(1)Hcy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利用单变量分析显示:Hcy与血清甘油三酯(r=0.318,P=0.003)呈正性相关,与胆固醇(r=0.238,P=0.029)、低密度脂蛋白(r=0.221,P=0.043)、脉压差(r=0.253,P=0.019)无相关性;而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cy与血清甘油三酯(r=0.302,P=0.004)呈正相关,但与脉压差、(r=0.217,P=0.038)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相关。(2)Hcy与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Hcy与IL-6呈正性相关(r=0.426,P=0.000).(3)Hcy与内皮功能相关性:校正年龄、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利用偏相关分析表明Hcy与FMD的变化呈负相关(r=-0.332,P=0.003)。(4)Hcy与靶器官损害关系:未发现Hcy与CIMT、LVMI及MAU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老年单纯收缩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内皮 血管
  • 简介:目的利用有创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级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年龄85~9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7mL/Kg)。对照组根据CVP和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行补液治疗,当CVP<5cmH2O、MAP<65mmHg时适当加速补液,至CVP>5cmH2O、MAP>65mmHg时停止补液。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每搏量变异率(strokevolumevariation,SVV)。当CI<2.5L/min/m^2、SVV>13%时适当加速补液,同时注射麻黄碱0.2mg/kg,至SVV<13%时停止补液。分别于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60min时和缝合时记录2组MAP、HR和CV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目标治疗导向液体补液和小剂量升压药后MAP和CVP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切皮时和手术60min时MAP及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对照组插管后HR和MAP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切皮时HR和MAP低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P<0.05)。缝合时2组患者的MAP、HR和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结论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在有创心排量监测下,通过有效补液和应用升压药,CVP可以很快回升,而HR和血压波动较小,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有创心排量监测 麻醉 血流动力学 高龄老人
  • 简介:目的观察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EVL)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9%vs41.38%,P〈0.05);观察组有异物感、恶心和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术后自行缓解,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观察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52%vs60.34%,P〈0.01);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2%vs43.10%,P〈0.01)。结论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静脉曲张套扎术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及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至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至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毕,拔管后等各时期的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在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在毕和拔管时可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在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至拔管时可以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的。

  • 标签: 老年人 血液动力学 ST段改变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40例,年龄65-79岁,平均(72.3±4.1)岁.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2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20),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n=20).分别记录入室后麻醉前(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气腹压力稳定后(T3)和气腹结束缝合皮肤时(T4)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rate,HR),采集相应时间点的心率变异性相关数据低频功率(lowfrequencypower,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power,HF)、总功率(totalspectralpower,TP),测定血糖(glucose,GLU)和皮质醇(cortisol,COR),观察记录患者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T2-T4时MAP、HR较T1时下降,术前FBG、T1-T4时GLU、中窦缓和中低血压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GLU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观察组GLU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组患者COR、LF、HF和TP在T2、T3及T4时均较T1时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的自主神经活性在麻醉状态时受抑制,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和糖代谢紊乱,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及手术创伤应激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SCH)与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SCH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并设对照组42例,分析比较2组体质指数,血压水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全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增高(P〈0.05);hs-CRP亦显著增高(P〈0.05),Hcy水平增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老年SCH患者存在血脂紊乱、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示老年SCH患者存在更明显的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基础,可能预示有更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 症动脉硬化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对绝经期、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2例绝经期、绝经期妇女以年龄分为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两组,采用结合雌激素(CE)治疗4周,绝经期症状以Kupperman评分进行评估.用药前后分别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两组治疗后Kuppeman评分显著下降;两组FSH显著下降,E2显著上升;TC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LDL-C/HDL-C显著下降,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结合雌激素对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改善血脂构成.

  • 标签: 结合雌激素 围绝经期 血脂 绝经期 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