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血液流变最早的毛细管检测方法是来自传统的基础理论Hagetl—Pioseuille方程(Q=△Pπt^4/8ηL),即在限定压力梯度(△P)和管长(L)条件下,其流量(Q)与管径(r)4次方成正比,与粘度(η)成反比。在不同切变率条件下的血牯度检测迅速被扩展到治疗观察指标的临床应用,因血液的非牛顿液体性,创造了椎板粘度计和牛顿液体性的血浆采用毛细管检测法,结合红细胞(HBC)变形、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纤维蛋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老年保健 临床应用 血细胞压积 椎板 治疗观察
  • 简介:一、影像诊断在老年肺癌普查方法上的进展肺癌是我国居民发病率和死产率最高的癌症,造成肺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无症状而难以发现。对老年肺癌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有90%的病例在早期X线胸片上已有异常改变。造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为:结节隐藏在心脏后、肺尖区、肺门旁、

  • 标签: 老年肺癌 影像诊断学 早期肺癌 高死亡率 X线胸片 死产率
  • 简介:70年代初,国内血液流变首先用于对中医学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治则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前提下而兴起的。从80年代起,它应国内临床对占人类死亡率之首的心脑血栓病进行防治研究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 标签: 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 心脑 国内 血瘀证 中医学
  • 简介:生物流变创始人CopleyAL教授对于血液流变的研究领域曾做过精辟论述。他认为血液流变是研究血液在血管流动和变形的一门学科。它从宏观、细胞及分子不同水平研究有关的流变现象。Copley把血管和血液作为一个整体,并称之为“血管一血液器官”。因此,血液流变改变,应考察这些方面的变化。

  • 标签: 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管 血瘀证 老年 中医 AL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一种疾病形式.在美国大约有4百万人口受此病捆扰,而在逐步走向老龄化的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10%;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高达30%.AD起病隐匿,表现为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性死亡造成记忆、语言等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带来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病理上以细胞外老年斑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AD通常为散发,只有5%~10%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这也为生物标记物的寻找带来难度.现在研究认为疾病的进程经历症状前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逐步发展为AD.寻找和开发高敏感、高特异的标记物以求对疾病早期诊断和建立预警机制,从而对疾病实施包括神经保护治疗在内的早期干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见图1).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记 诊断研究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大脑皮层神经元 早期
  • 简介:痴呆是由各种原因造成人的智能全面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限于个体的疾病,而且因其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痴呆是继心脏病、癌症、中风后的第四位死因,据估计我国现有约500万左右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猛发展,老年性痴呆必将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卫生和社会问题,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中的主要类型.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 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性痴呆 disease 临床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专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CK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与CKD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结果CKDⅠ~Ⅴ期患者共129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72例。CKD主要并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69.0%)、贫血(44.2%)、高血脂(43.4%)、心脏疾病(41.9%)、糖尿病(30.2%)等。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降低和高血压为CKD并发CVD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血脂、年龄增加皆为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GFR水平降低、高血压、CRP水平升高、高血脂、年龄增加为CKD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现CKD并发症和严重程度,重视各种危险因素对CVD和CKD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心脑血管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与放射性肺炎可能相关的放疗剂量体积参数与血液指标,以期获得具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参数用以指导预防性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胸部放射治疗且年龄〉60岁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物理计划和随访资料。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记录放疗后6个月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统计学分析多种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回顾性分析患者80例,放疗结束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22例(27.5%)。单因素分析显示≥2级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V10、V20、V30、MLD、D-二聚体有统计相关性(P=0.011、0.000、0.008、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20、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是放射性肺炎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2)。结论通过限制V20有助于控制老年胸部放疗患者的急性期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而血浆D-二聚体对于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通过密切检测D-二聚体浓度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

  • 标签: 放疗 放射性肺炎 D-二聚体 剂量体积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和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和B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的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本文对204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的经验总结.方法麻醉采用全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在围术期内进行呼吸管理和无创心肺监测结果全组192例苏醒迅速,12例苏醒延迟;178例术毕顺利拔管,2]例延迟拔管,无麻醉死亡.结论年龄并非是决定手术麻醉的唯一因素;认真进行围术期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麻醉管理 围术期 老年人 肺癌患者 拔管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当前世界人口日益老化,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HealthAgeing,健康的老龄化。我国老年保健队伍中的年龄结构也在老化,尤其是高龄老人,笔者从事老年保健工作八年余,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保障老年健康的保健工作,还须总结过去,找出差距,瞻望明天,为此整理了近4年的老年医疗保健部分资料。

  • 标签: 老年保健 门诊管理 老年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医疗保健 高龄老人
  • 简介:到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242万,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占总人口的10.1%;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达3000万.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和国家民政部“9073”的养老模式,97%的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仅有3%的老人进入各级养老机构.

  • 标签: 高龄老人 营养问题 聚焦 管理 高龄人口 养老模式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on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肺部疾病,肺功能呈进行性进展,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1]。目前为止,COPD仍然是一个严重并且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据统计,到2020年.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机制 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中的问题.探讨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策。方法调查57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患者近2周治疗情况。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慢阻肺组16%并发肺心病,40%有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例数较对照组多(P<0.01).68%服用抗生素,5%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稳定期治疗不规范,建议加强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

  • 标签: 慢阻肺 患者 老年 稳定期 治疗中 对照组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的[1]。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其他环境暴露如生物燃料和空气污染起了重要作用。除了上述暴露,宿主因素也有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慢阻肺 噻托溴铵 慢病管理
  • 简介:目的利用有创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级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年龄85~9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7mL/Kg)。对照组根据CVP和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行补液治疗,当CVP<5cmH2O、MAP<65mmHg时适当加速补液,至CVP>5cmH2O、MAP>65mmHg时停止补液。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每搏量变异率(strokevolumevariation,SVV)。当CI<2.5L/min/m^2、SVV>13%时适当加速补液,同时注射麻黄碱0.2mg/kg,至SVV<13%时停止补液。分别于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60min时和缝合时记录2组MAP、HR和CV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目标治疗导向液体补液和小剂量升压药后MAP和CVP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切皮时和手术60min时MAP及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对照组插管后HR和MAP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切皮时HR和MAP低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P<0.05)。缝合时2组患者的MAP、HR和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结论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在有创心排量监测下,通过有效补液和应用升压药,CVP可以很快回升,而HR和血压波动较小,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有创心排量监测 麻醉 血流动力学 高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