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肝病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肝硬化有极高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胰岛水平的测定,探讨肝硬化患者的糖代谢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肝硬化组(均为病毒性肝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浆胰岛素 糖耐量异常 水平变化 胰岛素受体 糖代谢
  • 简介:胰岛抵抗(IR)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脂肪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或加重组织IR,并损伤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IR被认为是多种代谢疾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共同原因。随着对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本质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IR和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IR所致的代谢异常和导致IR的某些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但IR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硝普钠是一种常用的强有力的扩血管药,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达到减轻心脏负荷的目的,临床效果很好。现将我科采用微量技术应用该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58例的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微量泵注射 硝普钠 护理 治疗 扩血管药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不同α-干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α-2b干扰、B组给予α-2b干扰和C组给予α-1b干扰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在疗程结束后,A组、B组和C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68.3%、68.3%和65.0%;HBeAg转阴率分别为70.0%、71.7%和66.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3.3%、73.3%和70.0%;三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费用分别为13680元、12240元和14040元(P〉0.05);但是,B组常见副反应明显重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常用国产干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相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干扰、苦参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VDNA转阴率.方法乙肝疫苗60μg肌注,1月1次,共6次,干扰300万单位,肌注1日1次,15次后隔日1次.疗程6个月.苦参片0.2克1日3次,服6个月.结果经治疗3个月HBVDNA<1pg/m146例(76.6%),6例下降,无效8例,6个月HBVDNA<1pg/ml52例(86.6%),下降2例,无效6例.3个月HBeAg转阴26例(43.3%),6个月HBeAg转阴38例(63.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均有免疫功能下降,采用联合用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NK细胞和辅助T细胞功能,增强药物对机体清除HBV能力.

  • 标签: 乙肝疫苗 扰素 苦参素 联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干扰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DNA和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干扰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标签: Α-干扰素 药物治疗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α-干扰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应用α-干扰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α-干扰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半年,观察α-干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出现流感样症状82.5%,外周血白细胞减少27,8%,精神异常11.9%,消化道症状3.9%,皮肤反应3.2%,肾损害0.8%。结论α-干扰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标签: 乙型肝炎 Α-干扰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α-2b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25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中84例接受干扰α-2b再治疗、5Mu/d,1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21例继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0例接受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YMDD变异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干扰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4%和40.5%;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为19.0%和9.5%,护肝治疗组均为5.0%,干扰组与其他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36个月随访结束时,干扰组、拉米夫定组和保守治疗组的综合应答率分别为17.8%、9.5%、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拉米夫定组YMDD变异达76.2%,而另两组YMDD变异分别为3.6%和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仍可选用干扰抗病毒治疗,但远期疗效较差.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与垂体后叶、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与垂体后叶、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叱血的效果。方法将59例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维持24h。治疗组同对照组治疗方法,再加用生长抑(施他宁)联合治疗,止血后继续用药48h停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h内病情好转,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者分别为16例(53.3%)和8例(27.6%),13~24h内止血分别为7例(23.3%)和6例(20.7%),24h止血总有效率为76.6%和48.3%。25~72h内止血分别为3例(10%)和2例(6.9%),5d内总止血率为86.6%和55.2%(32/60)。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欠佳或再次出血需行急症手术者,分别为2例(6.6%)和5例(17.2%),病死率为3.3%(1/30)和13.8%(4/29),两组相比联合组的病死率和急症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31d,对照组43d,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止血率高、使用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老年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P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基础疗法和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PHGF1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4周.结果治疗治疗4周后SB由248±86μmol/L下降至126±126μmol/L,对照组由254.85μmol/L下降至213±117μmol/L;治疗组生存率为60%(18/30)对照组为37%(11/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PHGF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输尿管痉挛性疼痛绝大部分为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症等所致,疼痛剧烈,呈放射性,常以急症就诊。在明确诊断后,解除患者的剧烈疼痛应为首先采取的治疗措施。自1995—08/1998—10用维生K3加阿托品治疗输尿管痉挛性疼痛85例,镇痛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 标签: 疼痛 治疗措施 痉挛性 阿托品 输尿管 维生素K3
  • 简介: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应用干扰-α1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临床 干扰素治疗
  • 简介:干扰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者进行干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50例HBV携带者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

  • 标签: 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质子抑制剂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88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应用质子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疗程为4周,对两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者,同时应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治疗,疗程为7d。4周后复查胃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病灶消失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C术联合质子抑制剂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疣状胃炎 胃镜 氩离子凝固术
  • 简介:目的评估内皮受体拮抗剂及NO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肝肺综合征(HpS)的疗效。方法对门脉高压大鼠应用选择性的内皮受体拮抗剂ETA和ETB以及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单精氨酸(L-NMMA),然后观察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各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和心输出量(C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治疗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肝肺综合征 PAO2 NO合成酶抑制剂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甜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甜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ALT25.60±35.82U/L,TBIL18.82±9.76μmol/L;对照组ALT45.57±44.42U/L,TBIL24.33±12.14μmol/L,两组相比,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甜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一用药。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复方甘草甜素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对照组单用甘利欣,治疗28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1.9%和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85.71%(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用甘利欣.

  • 标签: 治疗组 甘利欣 促肝细胞生长素 联合 慢性乙型肝炎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α-干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同时予以αlb-干扰5MU/d,肌肉注射,两周后改为隔日一次,疗程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YMDD变异率分别为15.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 YMDD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