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第20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于2010年3月25~28日在我国北京召开,以下就酒精性肝病(ALD)方面的报道作一简要概述。一、临床研究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ALD分为酒精性脂肪肝、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亚太肝病学会 纪要
  • 简介: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逐年提高,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2017年4月19日~2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52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暨国际肝病大会上NAFLD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受到重点关注。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领域均呈现了丰富的成绩和成果,现就精彩的数十项研究简述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新药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在西力国家,酗酒历来是导致严重肝脏疾病的首要因素.我国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1].典型的酒精性肝病(ALD)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和肝肿大、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性肝硬化.尽管A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大量资料表明,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造成肝脏和其他脏器损害的主要元凶[2].乙醇脱氢酶(ADH)和肝脏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通路均可产生毒性代谢产物乙醛,乙醛继而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舷物,进一步导致蛋白酶失活、DNA修复蛋白功能损害、自身抗体形成、谷胱甘肽耗竭、线粒体损伤和氧利用障碍[3].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发病机制 肝损害 磷脂代谢紊乱
  • 简介: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炎、抗氧化、结合和转运物质以及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终末期肝病患者体内白蛋白存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可以增加有效循环容量,减少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人血白蛋白还可用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发挥吸附小分子物质、清除毒素等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白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新证据,同时分析了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误区,以期为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人血白蛋白 肝肾综合征
  • 简介:我院于1996年8月~1997年1月对56例各类型肝病采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系住院病人。治疗组56例,男45例,女11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肝炎轻度14例、中度13例、重度4例,肝硬变6例;ALT升高者40例,TBIL升高者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疗效分析 慢性肝炎 吉林市 各类型肝病 急性肝炎
  • 简介:酒精性肝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肝病之一。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过量酒精摄入是导致人体疾患的主要原因,重症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为该病治疗的重点和热点。Child-Pugh分级、Maddrey判别函数、MELD模型、GAHS评分、年龄-胆红素-INR-肌酐(ABIC)评分及Lille评分可较好地预测预后,评判疗效。肝移植仍为终末期酒精性肝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肝功能评价模型 糖皮质激素 治疗
  • 简介:瘦素(Leptin)是人类肥胖基因(obesegene,ob-gene)编码的一个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994年,Zhang等[1]应用定位克隆法(positionalcloning)从肥胖和糖耐量异常的小鼠中首次成功克隆出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序列(位于人类染色体7q32),人和小鼠间的ob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源性高达84%,基因的高同源性提示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的高度保守性.

  • 标签: 瘦素 肝病 病理机制 肥胖 基因结构
  • 简介: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引起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破坏了该平衡状态时,即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促进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应用益生菌治疗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治疗慢性肝脏疾病带来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失调
  • 简介: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酗酒会导致机体多系统受损,其中包括神经损害和精神障碍。临床上,酒精所致的神经精神损害表现复杂多样,常导致诊断困难甚至出现误诊。本文将对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的机制、5种常见的酒精性精神障碍疾病的识别要点及酒精性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进行综述。多学科有效协作、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相互合作对此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酒精中毒 酒精戒断综合征 精神障碍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非基础治疗。非基础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因而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基础治疗中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基础治疗
  • 简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患者中慢性肝炎轻度15例,中度25例,重度15例,肝硬化5例。对照组54例患者中慢性肝炎轻度10例,中度26例,重度12例,肝硬化6例。诊断符合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口服联苯双酯,齐墩果酸片,静滴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肝病电脑仪治疗,穴位有天鼎、膻中、中脘、关元、1号

  • 标签: 慢性肝炎 疗效观察 电脑仪 病毒性肝炎 肝病 齐墩果酸片
  • 简介:目的:心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有焦虑障碍的乙肝携带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焦虑障碍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焦虑障碍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之后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焦虑障碍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 焦虑障碍 干预效果
  • 简介:2001年Unger把过量的游离脂肪酸(FFA)由脂肪组织(AT)异位集聚于非AT(NAT)引起细胞损伤现象称为脂肪毒,胰岛素抵抗(IR)和脂凋亡是其两个特征性表型。近来,研究认为脂毒性是NAFLD的多重打击的主轴,其多臂表型介导了NAFLD进展及代谢综合征(MS)发生[1-5]。此假设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NAFLD是脂毒性肝病1.1脂滴(LD)是脂肪肝(FL)形成的根[6-8]FL不仅是肝细胞脂质贮聚,且有LD形成。LD为高动力性多功能细胞器。初生LD在内质网(ER)以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酯为核心,环绕磷脂单层形成,随着其成长成熟,LD合成脂质、外被蛋白(PLINS)、跨膜转运蛋白、酶蛋白、转录因子、组蛋白及其他LD蛋白,构成膜脂质双层结构的细胞器。胞质的LD与其他细胞器对话,细胞核LD诱导核受体(NR)及其信号改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毒性 发病机制
  • 简介:由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江苏省医学会联合举办,南京市第二医院协办的"第五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将于2010年5月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预计将有超过20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 标签: 重症肝病 南京市第二医院 江苏省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专家学者 医学部
  • 简介:胆汁淤积是由于炎症、结石和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胆汁生成功能障碍、胆汁分泌受抑制或排泄受阻,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逆流入淋巴、血液循环系统而出现的病理现象[1]。定义广义的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合成、分泌、排泄障碍原发于肝内;肝外胆汁淤积是由肝内大胆管或肝外胆管器质性或机械性病变所引起。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治疗 药物疗法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日益增加,趋于超过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3].NAFLD已成为大多数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如能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肝脏病变则可能逆转,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因治疗 行为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fatty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

  • 标签: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指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本文分析比较了CHB、NAFLD与CHB合并NAFLD患者在血清学指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病毒-宿主与代谢综合征等的关系仍备受争议,进而引发临床医生不同的治疗思路,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