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途径。方法应用拉呋啶100mg,1次/d,住院日均在46天以上,观察期均在7个月以上,检测病人TBIL、PTA、HBVDNA的变化及病人的存活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TBIL、PTA、变化上有显著差异(P<0.01),HBVDNA阴转率及病人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拉呋啶能够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肝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提高病人存活率。

  • 标签: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拉米呋啶 疗效观察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是儿科常见危急诊症状之一,反复发作高热惊厥可损害小儿大脑细胞造成后遗症(如癫痫)。因此,寻求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的方法很有必要。我科应用鲁那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再发 小儿高热惊厥 鲁米那 预防 反复发作 常见
  • 简介:目的观察抗抑郁药赛乐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5例FD病人纳入观察,42例治疗组予以抗抑郁药赛乐联合西沙必利,对照组43例单用西沙必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抗抑郁药临床见效快,尤其是对于临床上合并有心理应激、焦虑、失眠等症状的病人。

  • 标签: 赛乐特 抗抑郁药 西沙必利 对照组 治疗组 FD
  • 简介: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可直接了解食道、胃、十二指肠的病变部位、范围、性质情况和程度,并进行治疗.但因检查有一定的痛苦,使不少病人难以接受,因此,我院开展胃镜检查的病人辅以异丙酚与依托酯静脉麻醉,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丙酚 依托米酯麻剂 胃镜检查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人工流产手术,前1h一次含服索前列腺醇(后称索)400μg及阴道后穹放置400μg对初次妊娠妇女宫颈扩张的效果。方法征集对象15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含服),Ⅱ组(阴道放置),Ⅲ组(对照)。结果Ⅰ组宫颈内口最大直径为6.54±0.98mm(X±S,下同),明显高于Ⅱ、Ⅲ组(最大直径为4.57±0.73mm,4.25±0.65mm,P<0.01)。另外,与Ⅱ、Ⅲ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官颈管炎的发病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Ⅱ、Ⅲ组之间无差异。结论人工流产术前1h一次含服索400μg,既可发挥扩张、软化官颈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炎的发病率,从而大大减轻了初孕妇人流时的痛苦。

  • 标签: 含服 米索前列腺醇 人工流产手术 新用 手术时间 术中
  • 简介: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HBV体外感染系统和实用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了其相关研究。因此建立生物学背景清晰、易于获取、经济适用的小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有关HBV感染模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鼠方面,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BV复制感染的小鼠模型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建立由血清指标和腹部B超组成的无创性诊断模型来预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280例,随机抽取166例作为模型组,84例作为验证组,均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肝硬化病因、年龄、性别以及入院后腹部B超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应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MPV)、血小板(PLT)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模型(PVT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VTindex值为7.2时,其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0.753,0.946),诊断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3.53%,阴性预测值为64.58%,诊断精确性为81.77%。将PVT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0.785,0.962),诊断精确性为82.16%。结论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血小板等指标构建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PVT的形成。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卡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卡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大便中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转阴情况及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8.3%比较(P<0.05);观察组血常规白细胞增多3.3%,低于对照组的15.0%,大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转阴率为96.0%、95.0%、98.3%,高于对照组的81.7%、83.3%、88.3%,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卡星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作为抗菌药物的首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腹泻 左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对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21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被分成血浆置换组(8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MELD评分及3个月时的病死率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MELD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但在MELD〉40的患者,则无明显降低;PE组患者病死率(49.4%)低于对照组(64.8%,P〈0.05),在MELD≤39的患者,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最佳MELD临界值为26,其敏感度为80.2%,特异度为79.5%,准确性为80.0%,而PE组为30,其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69.8%,准确性为72.9%。结论MELD评分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血浆置换 预后
  • 简介: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是原型TNF-α的改构体,前期实验显示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广作用。目的:初步研究nnhTNF对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构建移植瘤模型,随机予rmhTNF、TNF—α。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和0.9%NaCl溶液(阴性对照)进行干预,观察各组裸鼠一般情况、移植瘤生长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裸鼠成瘤率为100%。各药物干预组移植瘤生长均明显减慢.其中rmhTNF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生长曲线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移,抑瘤率显著高于TNF—α组和阳性对照组(83.1%对59.8%和50.1%.P〈0.01),一般情况与接种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移植瘤组织中可见较多凋亡和坏死细胞。结论:BGC-823细胞在BALB/c裸鼠皮下有良好的成瘤性。rmhTNF在体内能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坏死.对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胃肿瘤 细胞系 肿瘤 肿瘤移植 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替沙坦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替沙坦干预组(16只).在制备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成功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结果替沙坦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平均标记指数(PI)为0.284±0.068,正常对照组为0.076±0.033,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739±0.065,P〈0.01);替沙坦干预组大鼠PDGFPI为0.259±0.050,正常对照组为0.039±0.023,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511±0.107,P〈0.01);替沙坦干预组PPAR-γ平均PI为0.326±0.068,正常对照组为0.115±0.021,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0.038±0.018,P〈0.01).结论替沙坦通过活化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PAR-γ,抑制肝脏细胞因子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替米沙坦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病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肝硬化患者228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分别计算Child—Pugh及MELD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MELD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Z=1.96,P〈O.05)。结论MELD评分较好地预测肝病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度,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 标签: 肝硬化 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评估
  • 简介: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和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衰竭 预后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干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PL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和观察组41例,采取瑞士奶酪模型干预。比较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PLC患者,就是用心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收效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瑞士奶酪模型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危重并发症之一,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内镜治疗方案。对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荐于EVL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加压素3—5d以预防早期再出血。目的:明确利加压素联合EVL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96例急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EVL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10mg/d×5d,干预组静脉推注利加压素1mg/d×5d,其后两组患者均以维持剂量长期服用普萘洛尔。记录术后5d内和3个月内的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早期(5d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对12.5%,P〈0.05),两组近期(3个月内)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4.2%对14.6%,P〉0.05)。结论:急诊EVL联合利加压素预防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效果优于EVL联合普萘洛尔,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特利加压素 普萘洛尔 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再出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胃高敏感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和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胃刺激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和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和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胃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胃轴调节中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