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检测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水平以计算MELD分值。按照治疗前患者MELD分值〈30分、30~40分和≥40分分成三组,观察各组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PE治疗后112例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3个月内,在MELD评分〈30的63例患者中,死亡12例(19%);在30≤MELD评分〈40分的34例患者中,死亡20例(58.8%);在MELD评分≥40分的15例患者中,死亡15例(100%,P〈0.05)。结论MELD评分系统能预测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终末期肝病模型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人院后及时行BISAP、APACHEII及Ranson评分,比较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轻度、重度AP患者BISAP评分[(1.48±0.76)vs(2.72±1.81)]分、APACHEII评分[(2.82±2.18)ra(10.71±2.87)]分、Ranson评分[(1.68±0.35)ra(4.56±2.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01)。58例AP患者中预后不良8例,预后良好50例,两组三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0.05)。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预测敏感度分别为〇.76、0.65、0.64;APACHEII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2、0.78、0.94;Ranson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0、0.71、0.72。结论三种评分标准在预测AP严重程度上类似,但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上APACHEII评分预测价值最大,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 标签: 床边指数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 RANSON评分 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病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肝硬化患者228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分别计算Child—Pugh及MELD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MELD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Z=1.96,P〈O.05)。结论MELD评分较好地预测肝病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度,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 标签: 肝硬化 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评估
  • 简介: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和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衰竭 预后模型
  • 简介:背景: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患者而言,在入院初期准确进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LIF-COF、MELD、MELD-Na评分为较好的短期预后预测模型,但评分方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目的:提出更简单、客观的简化MELD评分系统,以期准确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住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共890例,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和预后信息。计算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含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三项指标),根据评分及其对应的28d死亡率进行预后分群。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群体1年累积生存率,以ROC曲线分析各预后模型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可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和不同中长期预后群体,三组对应评分分别为0~2分、3分和4~6分,28d死亡率分别为5.5%、19.8%和48.6%。简化MELD评分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与CLIF-COF、MELD、MELD-Na评分无明显差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1、0.828和0.830。结论:简化MELD评分可准确地在入院当天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区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群体,评分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急性失代偿 预后 MELD评分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衍生模型iMELD、MELD-Na和MESO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12周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按照现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67例HBV-ACLF患者,收集患者诊断成立时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分别计算MELD、iMELD、MELD-Na和MESO模型评分,应用MedCalc15.8软件分析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MELD及其衍生评分系统对ACLF患者12周死亡风险预测的最佳截断点和约登指数,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ACLF患者短期生存的效能.结果在治疗12周内,在67例HBV-ACLF患者中,死亡45例(67.2%);入组时,生存组MELD、iMELD、MELD-Na和MESO评分分别为(22.12±3.24)、(41.59±5.30)、(22.55±4.07)和(1.64±0.24),显著低于死亡组分别为(30.47±9.01)、(51.88±11.09)、(32.35±11.58)和(2.28±0.70),P〈0.01;MELD、iMELD、MELD-Na和MESO模型预测患者12周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02、0.806和0.817,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2.70、47.76、22.16和1.69,约登指数分别为0.5040、0.5535、0.4808和0.4818,提示四种模型的预测效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ELD、iMELD、MELD-Na和MESO四种评分系统对于HBV-ACLF患者12周生存情况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强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过程,使病人得到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整体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 出院 入院 护理模式 护理服务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整体护理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整体化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方面来考虑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这表明社会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整体化护理的开展使护理服务的工作量自然而然地随之大幅度增加。

  • 标签: 护理医德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健康观念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估重症护理中亲情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应用于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患者 亲情化护理 效果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1月90例水痘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水痘患儿家长满意度;体温正常时间、疱疹结痂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儿精神状态;继发性感染、脑膜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水痘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温正常时间、疱疹结痂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精神状态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继发性感染、脑膜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水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病情,使其更快康复和出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水痘患儿 护理 应用
  • 简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人类繁衍的基本自然规律,然而对一个产妇来说,尽管可以排除诸多因素(胎儿因素、产道因素等)所导致的难产,但由于产时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可导致难产的发生。所以产时对产妇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使其临产时能够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对保证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难产 心理状态 产时服务 心理护理 产程 临床实践
  • 简介:我院2003-01/2005-01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20例,烧伤面积均在50%以上。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和采用妥当的护理措施,病人休克复苏率明显上升,为后续的创面处理、防止感染和预防脏器并发症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积极救治打好了基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大面积烧伤病人 休克病人 护理措施 抗休克治疗 脏器并发症 烧伤面积
  • 简介:静脉肾盂造影(IVP)是将泛影葡胺快速静脉注入,造影剂很快从肾脏排泄,从而显示双肾、尿路形态及病变的检查方法,它对协助临床诊断泌尿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高渗离子型有机碘造影剂,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部分病例仍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碘过敏试验和严密注意过敏反应,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护理体会 有机碘造影剂 碘过敏试验 泛影葡胺 泌尿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提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创伤失血休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休克的患者的护理措施要注重护理风险的管理才能对护理效果有更好的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 标签: 创伤失血休克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脑出血的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多见于严重脑外伤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颅内血肿的特点,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现将术中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术中护理 病死率 物品准备 药品准备 静脉通路
  • 简介: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与手术、放疗的综合应用。使治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晚期广泛性转移的病人。化疗可抑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我科近两年来共收治各种肿瘤化疗病人39例。其中,乳腺癌9例,直肠癌4例,胃癌5例。肺癌18例,肝癌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0岁,男性28例,女性11例。以上化疗病人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化疗病人 肿瘤化疗 护理 治疗手段 肝癌 乳腺癌
  • 简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但限于现有的诊疗水平,很多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尚元有效的解决办法。死亡是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对无法治愈的病人,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比不惜一切代价地延长其生命更为重要。因此,晚期肿瘤病人和其他终末期疾病病人住院期间的死亡应视为正常现象。临终关怀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临终关怀强调病人及其家属的情感、心理、社会、经济和精神的需要,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安祥、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 标签: 晚期癌症病人 护理 生命过程 临终关怀 终末期疾病 污染状况
  • 简介: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实施介入性治疗的通道。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分泌物,减轻呼吸道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以上,从而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给氧、气管内给药及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便于较长时期机械通气治疗,在抢救呼吸危重的病人时,实行气管切开,迅速建立人工气管是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气管切开后的人工气管护理管理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使病人安全渡过治疗期,及早拔管的关键。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 雾化疗法 气管护理管理 室内环境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