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肠鸣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患者肛门排气,多于对照组的16例(P<0.05);两组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肠动力,但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 简介:背景:近年胃癌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TUG1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0.3087±0.0252,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D1途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起癌基因的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目的:探讨痔瘘患者术后坐浴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坐浴护理,实验组落实全面坐浴护理。比较两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创面痊愈的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护理前后患者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创面痊愈的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2.31±0.71)d,且排便时较为通畅;对照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3.52±0.86)d,且排便通畅性欠佳,两组排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坐浴护理在痔瘘手术护理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和控制炎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和坐浴次数,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痔瘘患者 术后坐浴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

  • 标签: 统计处理 设计类型 来稿 临床试验 横断面调查 实验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率。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和手术病理学诊断。分析对比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胃癌的准确率、病理分型、以及分化程度。结果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胃镜活检病理的确诊率为75.5%、疑诊率为15.3%、未确诊率为9.2%,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MC的胃镜活检病理占3.0%,与手术病理病理学检查的2.0%相当;胃镜活检病理PAC和TAC患者占88.8%,髙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69.3%,而SCC患者占8.2%,低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28.5%;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型患者占44.9%,低于手术病理活检64.2%,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不良型患者占55.1%,髙于手术病理活检35.7%,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胃镜活检病理对于不同类型胃癌的判断存在局限性,胃镜活检病理的准确率和外科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差异。胃镜活检可作为术前检测胃癌的初断方法,胃癌病变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 病理诊断 准确率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应激反应较对照组显著较轻,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较对照组18.0%显著较低,且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较为良好,消化功能恢复速度较快,P<0.05。而观察组满意度96.0%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并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消化功能的恢复速度,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程无缝隙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运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ERAS护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镇痛次数、排便、进食、排气等消化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肝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自2000年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以来,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胃炎的研究日新月异,因而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

  • 标签: 慢性胃炎 防治 诊断 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 共识意见
  • 简介: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在营养、免疫、增进母子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因部分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不了解,存在一定的心理疑惑,为此我们就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了孕产期宣教,并调查了母乳喂养情况,现总结介绍如下。

  • 标签: 母乳喂养知识 孕产期 宣教 母乳喂养情况 喂养方法 喂养问题
  • 简介: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O%).进展期胃癌15例(13.O%),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86.8%,P〉0.0580.O%66.7%,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 标签: 胃肿瘤 胃镜检查 靛蓝二磺酸钠 病理学
  • 简介:本文1996年10月至2001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腹水的患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与腹水AFP量的比较,发现腹水AFP的平均数值及阳性率均较血AFP的平均数值及阳性率高(P<0.01),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检测原发性 肝癌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诊治的65例胆总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US、MRCP检查结果,比较两者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经手术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EUS和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分别为93.8%和83.1%,敏感性分别为94.6%和85.7%,特异性分别为88.9%和66.7%。通过计算Youden指数,JEUS=0.89;JMRCP=0.76,说明EUS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要髙于MRCP。结论EUS诊断胆总管结石较MRCP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髙的优势。

  • 标签: 超声内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作者: 张连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9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第16期
  • 机构:仁怀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分析,研究采用组多学科多模态影像学分析,观察2组患者胰头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包括多期强化特征等)、边界;肿块区及周围是否存在囊性灶,邻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包括有无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脾有无转移、肾筋膜有无增厚等。结果:研究组胰腺肿块形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肿块钙化、坏死囊变、分叶征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具有良好影像学鉴别与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氩气71动物脾脏部分切除创面进行止血的实验,观察氩气71脾脏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脾脏创面分别行缝扎法和氩气刀止血法,两者的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组织学检查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并测量氩气刀封闭血管的直径、形成焦痂的厚度。结果实验表明,氩气刀止血时在脾脏创面形成一层厚约2.5mm的焦痂,可以封闭2mm以下的血管,从而有救进行止血。具有速度快、出血少、损伤轻、愈合快等优点。结论氩气刀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脾脏创面止血方法。

  • 标签: 氩气刀 脾脏创面 止血
  • 简介:近期在VacA的研究中发现,该毒素多种生长因子(尤其是EGF)作用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有显著影响,VacAEGF诱导的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receptorprotin-tyrosinekinase,RPTK)自身磷酸化及随后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外学者已初步分离并克隆出胃癌细胞株膜表面的VacA受体,分子量大小约250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受体属于受体蛋白酪酸磷酸酶家族(receptorprotin-tyrosinephosphatase,RPTP),RPTPT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与RPTK相拮抗的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受体,可导致多种信号肽的去磷酸化,从而减弱EGF等生长因子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修复的促进作用.

  • 标签: EGF 受体蛋白 胃癌细胞株 影响 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 简介:1970年,Zeegen等临床上无肝性脑病症状和体征的肝硬化病人进行了可定量的心理智能测试,结果发现部分病人存在智能障碍,其操作能力下降。不久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他的发现。随后各种测试方法也相继出现。研究者把这种临床上无脑病症状、常规神经精神功能检查正常但严格心理测试和大脑诱发电位检查表现异常者称为亚

  • 标签: 亚临床性肝性脑病 体表感觉诱发电位 测试方法 大脑诱发电位 乳梨醇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肝活检HBV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的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者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者,HBVDNA载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57),HBVDNA≥10^7copies/ml与HBVDNA〈10^7copies/ml感染者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病理学
  • 简介: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可清晰显示前列腺的内部结构、测量肿瘤的大小及引导穿刺活检,可使前列腺癌得以及时诊断,从而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治愈率。我们回顾性分析2003-08/2004-10应用经直肠超声检诊的32例前列腺癌超声资料,旨在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及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癌 诊断 穿刺活检
  • 简介:以不同浓度TNF-α与IL-2配伍培养LAK细胞,并做TNF-x单抗阻断试验,用LDH释放法检测LAK抗瘤活性: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检测LAK抗瘤活性,探讨TNF-x影响LAK抗瘤活性的特性,以MTT法检测TNF-α联用5-FU、ADM或MMC的体外抗胃癌效应,并观察TNF-α联用MMC的荷胃癌裸鼠的体内抑瘤效应。结果表明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的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使LAK其抗瘤活性提高约9%,TNF-α联用化疗药物体内外抗胃癌效应均明显增加。

  • 标签: TNF-x 癌肿 IL-2 化疗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大鼠和胃溃疡患者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用乙醇灌胃造模,给予抗氧化剂银杏制剂预防胃粘膜损伤,测定胃粘膜和血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胃溃疡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服用硒卡拉胶囊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胃粘膜的LPO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银杏预防组大鼠胃粘膜和血中的LPO含量均明显低于乙醇模型组(P<0.05和P<0.01).胃溃疡患者服用硒卡拉胶囊治疗后,胃粘膜LPO含量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抗氧化剂银杏制剂和硒卡拉胶囊大鼠和胃溃疡患者由氧自由基所致的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氧自由基 抗氧化药 胃粘膜损伤 胃溃疡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