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根因分析法(RCA)。两组均连续护理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前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RCA法的应用从根本上减轻了AP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急性胰腺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2.7%,髙于对照组的78.0%(P<0.001)。研究组输血量(414.93±49.75)mL、止血时间(2.17±0.59)d、住院时间(6.23±0.5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Forrest各分级的治疗成功率均髙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技术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技术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LSED)治疗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ST)发生的作用。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SED治疗,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另56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随访两组患者两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门静脉血流状况、凝血功能、PVST以及并发症发生隋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B、INR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分别为(20.83±1.15)cm/s、(15.12±1.19cm/s)和(15.86±3.12)mm,均大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4.36±0.74)cm/s、(10.28±0.71)cm/s和(14.27±2.96)mm,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APTT、PT、FIB和TT分别为(25.72±3.64)s、(14.96±2.26)s、(3.51±0.86)g/L和(20.11±3.65)s,均长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3.37±3.52)s、(13.87±2.14)s、(2.62±0.73)g/L和(18.14±3.23)s,均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VST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2.86%,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LSED术后门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安全性高。

  • 标签: 肝硬化 腹腔镜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CD147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I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胆管结石并发ICC标本30例、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30例和正常肝标本1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CD147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CD147mRNA、CD147、MMP-2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经qRT-PCR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mRNA水平为(3.67±1.8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2±0.57),P〈0.01】和正常肝组织【(1.05±0.32),P〈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5cmICC组织CD147mRNA相对水平(2.73±0.97)显著高于〈5cm肿瘤组织【(1.03±0.32),P〈0.01】,有淋巴转移(2.68±0.74)组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1.07±0.44),P〈0.01】,肿瘤分化程度低组织(2.71±0.86)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06±0.42),P〈0.01】;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ICC组织CD147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CD147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27.95±4.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4±9.59),P〈0.01】和正常肝组织【(2.18±0.66),P〈0.01】,而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CC组织MMP2表达量为(1.06±0.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0±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2),P〈0.01】,而癌旁组织MMP2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胆管结石并发ICC组织MMP9表达量为(0.93±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7±0.03),P〈0.01】和正常肝组织【(0.15±0.03),P〈0.01】,而癌旁组织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在ICC组织中,CD147mRNA水平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CD147mRNA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r=0.428,P〈0.05);CD147�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近期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发布了《2017版胶囊内镜临床实践指南》,指出CE在胃肠道出血、乳糜泻、克罗恩病等疾病的应用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手段。指南中以克罗恩病、乳糜泻、胃肠道出血和贫血的患者使用CE的情况为基础,利用系统性的文献检索,由专家组共同探讨并达成具有诊断、评估、建议的指南。

  • 标签: 胶囊内镜 指南解读 克罗恩病 胃肠道出血
  • 简介:目的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肝炎综合征患儿,观察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此外,对观察组加用氦氖激光照射患儿肝俞穴。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4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为(39.7±24.5)μmol/L、谷丙转氨酶为(58.4±28.3)U/L,谷草转氨酶为(66.2±30.7)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30.8)μmol/L、(86.5±42.4)U/L和(85.6±28.1)U/L(P均〈0.001)。结论对肝炎综合征患儿应用氦氖激光照射肝俞穴治疗可提高疗效,加速肝功能指标的恢复。

  • 标签: 婴儿肝炎综合征 肝俞穴 氦氖激光照射 血清总胆红素
  • 简介: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者临床特点及脂肪肝对CHB的影响。方法收集11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其中脂肪肝患者37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41例,CHB患者40例,对三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及肝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Alb、ALT、AST、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GGT和CHO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TG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重度炎症的比例(72.5%)显著重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63.4%)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8.1%)和慢性乙型肝炎组(27.5%)相比,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肝组织中重度肝纤维化比例更高(3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和肝损伤程度。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肝脏病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化脓性肝脓肿(PLA)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PLA患者60例,30例接受穿刺抽脓,另30例接受置管排脓。观察ll缶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0例PLA患者脓液中,培养发现细菌阳性34例(56.7%),获得致病菌43株,其中变形杆菌1株(2.3%),肺炎克雷伯杆菌29株(67.4%),表皮葡萄球菌1株(2.3%),大肠埃希菌5株(11.6%),粪肠球菌2株(4.7%),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1.6%);在23例血培养患者,发现与脓液相同细菌阳性6例(26.1%);穿刺抽脓和置管排脓患者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9.18±1.84)d和(12.57±1.67)d,P〈0.05],体温恢复正常分别为[(2.18±0.52)d和(2.24±0.59)d,P〉0.05],住院日分别为[(12.84±1.97)d和(12.04±1.78)d,P〉0.05],医疗费用分别为[(13982±1604)元和(16007±1657)元,P〉0.053。结论两种抽脓方法治疗PLA患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风险小,且术后基本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化脓性肝脓肿 经皮穿刺抽吸术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I(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I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髙于对照组I的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72h的胃液pH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72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I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且与对照组I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髙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兰索拉唑 VCL、FAK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作者两院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髙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A、IgG含量髙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髙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M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疗效优于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腹泻缓解时间,安全性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三联活菌片 老年 慢性腹泻
  • 简介: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治疗前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较本组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的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较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比较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C)与急诊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应用SLC治疗52例,应用急诊Lc治疗40例。在行SLC时,先行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抽出胆汁,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在炎症控制后3月,再人院行Lc,在行急诊Lc时,于发病72h内行急诊LC术,手术中依照常规方法留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SLC治疗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2±7.0)min、(24.1±3.3)h和(5.6±1.3)d,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5.8%)和0例(0.O%),而急诊Lc治疗组则分别为(58.7±8.1)min(P=0.784)、(26.2±5.8)h(P=0.047)和(8.1±1.9)d(P=-0.029),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20.0%,P=0.018)和7例(17.5%,P=0.039);SIC组术后发生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S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好,更安全,应尽量减少行急诊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治疗
  • 简介:目的使用裸金属支架(BMS)和聚四氟乙烯(胛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疗效和技术设备成本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5年6月对1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S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6±12)岁,女性占32.9%。其中接受BMS支架80例,接受覆膜支架83例。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5%,术后门体梯度压从(16.1±4.8)mmHg下降至(5.1±2.1)mmHg;两组技术成功率和门体梯度压降无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14d、6m和2a一期支架通畅率存在显著性差别,其中PTFE-覆膜支架组通畅率高;两组1a生存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金属支架和覆膜支架总成本分别为66570元和70455元。结论TIPSS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裸金属支架和PTFE-覆膜支架均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裸金属支架 PTFE-覆膜支架
  • 简介:背景:Bcl-2基因转录异常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系密切,对Bcl-2与原发性胃肠道DLBCL(PGI-DLBCL)的关系则缺乏充分研究。目的:探讨PGI-DLBCL中Bcl-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6例手术治疗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生存信息。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Bcl-2基因扩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中,33例(24.3%)Bcl-2基因扩增阳性,90例(66.2%)Bcl-2蛋白表达阳性;基因扩增与肿瘤原发部位、Ann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和免疫表型相关(P〈0.05)。Bcl-2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和免疫表型为非GCB型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显著低于相应阴性患者(41.5%对71.5%,P〈0.05;54.6%对84.6%,P〈0.05)。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CHOP化疗的5年OS显著低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48.6%对80.3%,P〈0.05;66.4%对83.4%,P〈0.05)。结论: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PGI-DLBCL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Bcl-2基因扩增者预后较差。非GCB型PGI-DLBCL中,Bcl-2蛋白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利妥昔单抗可提高Bcl-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髙渗盐水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补充液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5%氧化钠溶液(4mL/kg)。比较两组腹围缩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平均治愈时间、CPK变化,胃管停留时间,胃管重置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腹围缩小(18.1±3.2)cm,较观察组的(5.1±3.7)cm更明显(P<0.05);排气排便恢复时间(3.9±2.6)d和平均治愈时间(12.5±7.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CPK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管停留时间(4.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3.0)d(P<0.05);治疗组胃管重置率为9.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髙渗盐水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治疗中有明显作用。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高渗盐水 结直肠癌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入院时,两组APAHC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HCEⅡ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7%(P〈0.05),病死率为4.7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
  • 简介: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对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164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联合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单独预见性护理、单独循症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四种护理方案,定义为联合组、预见组、循证组和常规组,分别有患者48例、40例、41例和35例,本研究采用的观察指标有治疗效果以及出院患者情况等,判断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的价值。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预见组的75.00%、循证组的75.61%以及常规组的62.86%;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并发症较少,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时联合组生活习惯优良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出血次数、降低止血时间方面突出,联合应用两种护理方法则会进一步增加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 简介:结直肠癌(CR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在大量研究中被证实是CRC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较之目前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筛查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筛查腺瘤、息肉等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有限,用于评估CRC术后复发和放化疗效果的潜力则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就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CRC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早期诊断 DNA甲基化 SEPT9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检出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行MRI、DWI和DCE扫描序列,以早期发现复发癌灶。结果在术后1年,43例HCC患者中发现54个复发病灶;DWI联合DCE对复发的mHCC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7.1%和94.4%,DCE单独诊断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79.6%,而DCE单独诊断复发m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低,分别是60.O%,67.7%和64.8%(P〈O.05)。结论在MRI检查中应用DWI和DCE扫描序列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复发的mHCC的发现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