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术后罹患院内获得肺炎的影响因素,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75例行急性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58例患者罹患院内获得肺炎,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11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院内获得肺炎的相关因素,给予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情况,探讨其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手术侵入操作(气管插管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两组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及病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年龄、吸烟、手术侵入操作(气管插管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是其危险因素,在治疗上应予以注意,以降低院内获得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院内获得性肺炎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的V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EN和PN组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流质饮食及静脉营养。比较各组营养支持2周后营养状态、临床有效率、撤机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及臂肌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其中,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炎性指标则明显降低,EN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是PN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N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及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PN组及对照组(P〈0.05),而PN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提高VAP患者营养状态,其中EN效果最显著,更有助于改善VA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营养支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输入营养液成分一致,观察组采用持续24h肠内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间断推注营养液,3次/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胃内容物反流、口咽分泌物误吸、VAP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4.230,7.348,4.592,6.916,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内容物的反流率、误吸率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42,5.186,4.04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6,5.64,4.13,4.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输注可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率、口咽分泌物误吸率,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标签: 鼻饲 营养泵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意义。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无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AP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浆NT-PROBNP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肺炎提供合理化的用药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以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患者504株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居160株首位,达31.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5株(22.82%),肺炎克雷伯菌73株(14.48%),大肠埃希菌50株(9.9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5.7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耐药率〉70%,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5%,可作为严重感染时的经验用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耐药率〉5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很高,MRSA检出率34.5%,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100%敏感。结论加强对医院肺炎的细菌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肺炎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肺炎病原菌 分布 耐药率
  • 简介:目的探讨锌辅助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80例小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葡萄糖酸锌片70mg/片口服,早晚各一次,对照组给予给予安慰剂口服,早晚各一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实验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2.43±0.64d),咳嗽消失时间(4.44±1.86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34±2.12d)及住院时间(11.23±4.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3.44±0.87d;6.34±2.12d;8.34±2.39d;14.34±4.37d),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试验组组患儿IgA水平(1.94±0.19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0.16g/L)和治疗前(1.53±0.14g/L),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有助于缩短疗程,其机理可能与锌制剂调节免疫有关。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小儿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哮喘患者给予吸入舒利迭和异丙托溴铵喷雾剂,疗程为1个月。比较50例健康体检者及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FeNO、肺功能变化,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治疗前FeNO、Eos、N水平明显升高,各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PEF、FEV1、Eos、N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控制组,完全控制组FeNO、Eos、N水平均明显低于部分控制组(P〈0.05);治疗前,哮喘组患者FeNO水平与Eos、N呈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但治疗后,FeNO水平与Eos、N呈正相关(P〈0.05)。结论FeNO水平在哮喘患者中明显升高,结合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提高老年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老年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利迭吸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与生活质量SQGR评分。结果经过7d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FEV1/FVC、FEV等生理指标与生活质量SQG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7d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m及6m后,FEV1/FVC与治疗7d时比较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m后实验组患者SQG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重度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 舒利迭 老年患者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