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598例复治涂阳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了解复治涂阳患者的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及复治患者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结核药物和治疗方案。方法:对598例复治涂阳培养和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8例复治涂阳共分离结核分枝杆菌53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9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链霉素26.9%、异烟肼35%、利福平30.7%、乙胺丁醇15.5%、氧氟沙星12.9%、卡那霉素1.5%;MDR耐药率为23.2%;XDR耐药率为1.1%。结论:复治涂阳患者的耐药率比较高,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部分复治涂阳患者为NTM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标签: 分枝杆菌 耐药性 细菌
  • 简介: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redcellexchange,TP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文献报道的通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病种已超过100余种。虽然TPE不一定能去除基本病因,但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TPE中,置换(RF)主要为晶体溶液(CF常用生理盐)、蛋白质溶液(常用FFPAIP)及血浆代用品(常用706代血浆)联合使用。一个血浆容量的置换,病理性去除率约为66%,

  • 标签: 血浆 置换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的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查使用Combas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例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例阳性,阳性率53.9%,70例良性肿瘤仅1例阳性,阳性率1.4%;细胞学检查,39例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阳性16例,阳性率41.0%,70例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为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为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学、DNA异倍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联合灵敏度为87.0%,联合特异度为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 标签: DNA异倍体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10—01—2011-12临床分离菌,采用合肥恒星HX-2l型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纸片扩散法(K—B法)对药敏试验进行补充。结果:300株CNS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21株(73.7%)。药敏结果显示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CNS菌株。结论:MRCNS的高检出率及多重耐药性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极大压力。万古霉素可作为多重耐药CNs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 标签: 老年患者 痰培养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稀释剂Ⅲ在血液保养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血液保养先用稀释剂Ⅲ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和供试品干扰试验均无干扰。结论:在血液保养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用稀释剂Ⅲ将供试品先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按规定进行检查。

  • 标签: 稀释剂Ⅲ 内毒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对肝损伤小鼠模型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型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处理;LPS/D-galN组:仅用LPS/D-GalN处理(LPS50mg/ml,D-GalN500mg/ml);LPS/DgalN+复方甘草酸苷(CG)组:在LPS/D-GalN诱导后2,4,8h腹腔注射5mg/ml的CG注射3次;LPS/DgalN+复方苷草酸苷和血浆(CG和Plamsa)组:在LPS/D-GalN诱导后2,4,8h尾静脉注射150μl血浆3次,并腹腔注射CG注射3次。12h后牺牲小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利用AST和ALT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ST和ALT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变化;肝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LPS/D-GalN组对比,LPS/D-GalN+CG组和LPS/D-GalN+CG和Plasma组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AST和ALT水平(P〈0.05);炎症相关因子IL-6和TNF-α,转录因子NF-κB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IL-6和TNF-α,并降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改善LPS/D-GalN诱发的小鼠肝损伤。

  • 标签: 肝损伤 复方甘草酸苷 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α 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