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①对我院输血科过去段时间工作进行评价;②从输血反应层面,探讨输血发展方向。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第二附属医院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情况,结合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结果:①未发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总计917人次;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已成为个例,而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确是大面积存在,且不受重视。结论:①我院输血科很好地保障临床安全用血任务;②控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以后输血发展方向。

  • 标签: 溶血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发生率 发展方向
  • 简介:1题名1.1题名应符合3个C:确切(correct),简练(concise),醒目(clear)题名命名应突出论文词放在开始。

  • 标签: 医学论文 书写规范 英文摘要
  • 简介:随着社会和科学迅速发展与进步,临床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人类不仅仅满足于治病这初衷,还要进步通过对卡川体各项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的研究,探索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转归,从而更好地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治。因而各种与之相关检验项目也就应运而生,临床诊疗与检验医学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

  • 标签: OSCE 医学检验 专业技能
  • 简介:l病例资料患者,女,76岁,因呼吸道疾病入院,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时3种筛选细胞均呈阳性。妊娠史与输血史:孕3产3活1,头胎正常存活;50年前患者生第2胎时因剖腹产而大量输血,1个月后出现腰背痛、全身不适等反应,新生儿于1周内死亡;生第3胎时新生儿发生严重黄疸,于当天死亡。经过Rh血型系统鉴定、谱细胞检测等判断为IgG抗-D、抗-C混合抗体。

  • 标签: IGG抗-D 抗-C 抗体鉴定
  • 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检验系《临床输血检验》课程2013年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项目,这是该课程继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2009年获湖北省精品课程、2010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后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 标签: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医学检验 教学改革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中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血管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稀少和临床输血中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严重流失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分重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管理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注对创伤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输血治疗146例严重创伤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失血4h内输注FFP和悬浮红细胞(SRBC)比例进行分组。FFP∶SRBC=1∶3为低FFP组,51例;FFP∶SRBC=1∶2为中FFP组,46例;FFP∶SRBC=1∶1为高FFP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输血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组患者输血前在年龄、体质量、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等主要生命体征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输血前PT、APTT、TT、FIB、PLT等指标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输血后24hPT、APTT、TT、FIB、PLT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中FFP组和高FFP组PT、APTT、TT、FIB、PLT等指标恢复情况好于低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比例FFP输注能在定程度上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出血,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堰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认阳性者分布特征,降低输血传播HIV风险。方法:查找抗-HIV确认阳性者个人信息,血液采集信息及检验信息,分析其感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和感染途径。结果:212302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122例,WB法确证阳性4例,其中献血前未知4例,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3例,经血液传播1例。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招募、体检征询、献血者信息管理、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IV阳性 十堰
  • 简介:临床输血管理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纽带和桥梁,建立先进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式已成为输血科现代化管理需要。套系统、完善、规范、准确临床输血全过程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保证。网络平台不仅加快了实验数据传送速度,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明确各部门责任,为避免发生争议提供记录和科学依据。医院业务迅猛发展背景下,手工记录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本院自2010-01-2013-08利用该软件管理临床输血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计算机软件 输血管理
  • 简介:患者出院后,病历按规定时限要求回归病案室称为病历归档~([1])。归档病历反映患者接受医疗全过程,其是医疗及相关行为如病情记录、医疗信息分析、共享、科研、保险、司法等重要载体~([2])。医院输血管理必须体现安全、科学、合理原则,病历是输血治疗行为可追溯性原始依据。为更准确了解医院临床输血运行状况,促进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我院将归档病历考评运用于临床用血日常管理,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输血 病历归档 管理
  • 简介:输血作为种特殊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拯救患者生命同时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甚至是致命。充分认识输血治疗危险因素,规范输血科建设管理,是临床用血安全重要保证。

  • 标签: 输血科建设 临床输血 安全
  • 简介: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重要支持疗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些长期反复输注血液制品患者,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严重出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免疫因素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HLA-I类抗体是最受临床关注关键因素,如何为患者提供HLA相合血小板供者是成功处理免疫性PTR关键所在。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Matchmaker分析技术 HLA半相合
  • 简介:血液成分制备是采供血活动和服务链条中个重要环节,制备过程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血液浪费,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质量,从而引发临床输血安全事件。因此,血液成分制备流程中风险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为了加强成分制备过程管理,我们对本单位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差错和存在隐患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成分制备 采供血机构 防控机制
  • 简介:<正文>临床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基础,临床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检查基本项目,可以确定血液中可见成分质量和数量,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有效检测细菌性传染病。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去体检还是生病,医生通常都会要求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然而,很多人都很被动,甚至不愿意去。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血常规检查是无用,他们无法理解。然后他们就不会依赖医生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应该错误地花钱。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血常规检查是人体健康检查中最常见检查项目。它可以直接反映人们身体状况,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如何通过检查血常规报告来初步判断他们身体状况呢?今天,让我们给你些科普知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汇集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汇集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将混合白膜和延迟同型血浆混合在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46例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比较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出血时间(lvy法)。结果:89.1%(37/46)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CCI、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集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 标签: 白膜 白细胞过滤 单一延迟血浆汇集血小板
  • 简介: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个信息孤岛。为了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 标签: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 简介:1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不同程度血液供应紧缺,有些城市甚至出现年献血人次或献血量2位数降幅,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行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启家庭互助献血,试图力挽这局面,但仍难以从根本上奏效[1]。

  • 标签: 夜市献血点 血荒 个人自愿献血
  • 简介:目的Ax是种罕见ABO亚型,其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以个Ax亚型家系和个无关Ax亚型献血者个体为对象,研究中国人群Ax亚型分子基础。方法ABO血清学定型、血浆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A酶)活性测定、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扩增、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显示,家系先证者和无关献血者个体ABO基因分别为A/O01和A/O02基因型,第7外显子均存在426G〉C杂合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氨基酸发生M142I改变。120个正常样本中未检出此突变。结论ABO基因426G〉C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第142位氨基酸置换改变了酶保守区域,从而降低了酶催化活性,导致Ax表现型。本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 标签: Ax等位基因 ABO基因 血型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