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近几年来婴幼儿ABO血型正反血定型结果不合情况,探讨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生成变化趋势。方法:对1177例婴幼儿血型进行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婴幼儿标本1177例,舍去AB型标本198例,其余979例标本中,血型IgM抗体生成与文献数据比较呈提早趋势。结论:应重视婴幼儿血液检测特别是新生儿正反定血型交叉配血,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 标签: 婴幼儿 血清抗体 IGM抗体 生成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氧基聚乙二醇(mPEG)遮蔽修饰的红细胞RhD血型抗原的有效稳定性以及被修饰红细胞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用mPEG-SPA修饰RhD血型阳性人红细胞,观测修饰未修饰红细胞的抗-D凝集反应、mPEG结合产物稳定性、电镜下细胞形态、变形指数、渗透脆性、自身溶血率、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膜Na^+,K^+ATP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胆固醇含量。结果:0.5mmol/L、1.0mmol/L、2.Ommol/L、2.5mmol/L5.0mmol/L的mPEG-SPA修饰红细胞与抗D的凝集反应情况依次为50%凝集、可见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无凝集,在4℃保存14d和在37℃保存2d的修饰红细胞与抗D均无凝集反应,末修饰红细胞则全凝集。电镜下修饰未修饰红细胞均为双凹圆盘状形态.细胞大小均一。修饰未修饰红细胞的各观测指标分别为: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71.00±12.88)mmol/L(65.13±13.98)mmol/L,红细胞沉降率(2.75±2.05)mmjh(8.00±3.82)mm/h,细胞变形指数(0.98土0.18)(0.98士0.29),自身溶血率(2.27±0.28)%(1.32±0.32)%,渗透脆性(0.44±0.06)%(0.44±0.03)%,膜胆同醇含量(0.10±0.03)g/i.(0.10±0.06)g/L,Na^-,K^-ATP酶活性(4.834±1.27)U/mg(5.41±1.32)U/mg,乙酰胆碱酯酶活性(27.88±5.09)U/mg(29.68±4.165U/mg。修饰红细胞的沉降速率低于未修饰红细胞,自身溶血率高于未修饰红细胞(P<0.05),但是修饰红细胞沉降速率自身溶血率都在参考值范围。结论:2.0mmol/L的mPEG-SPA能够有效并且稳定遮蔽红细胞RhD血型抗原。修饰红细胞具有未修饰红细胞的双凹圆盘状形态、细胞膜结构、变形运送氧气能力.

  • 标签: 红细胞 RhD血型抗原 甲氧基聚乙二醇
  • 简介: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多参数、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标准统一、方便卫生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细胞分析中。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由于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及抗凝剂的标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个别血样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为避免仪器的错误计数不能及时被发现,错误的结果误导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患者因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所产生的身心影响,本文对我中心所遇到的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时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作了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分析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直接从标本中快速检测耐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临床送检标本中筛选出4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标本,进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与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Compact)/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比较,评价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VITEK-2Compact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其中MRSA12株,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其中MRSA13株,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95%CI,75.75,100),97.06%(95%CI,85.08,99.48)。2种方法有很好的一致[Kappa=0.945(95%CI,0.839,1.000)]。结论:实时荧光PCR法是一种能从标本中直接检测MRSA的快速,敏感的方法。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时荧光PCR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亚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含有1μmol/L亚蓝的血浆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经光照强度为3.8万Lux的可见光照射30min。结果:经亚蓝光化学法处理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大部分在20%以下,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稍有减少。结论:亚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新鲜血浆 病毒灭活 亚甲蓝光化学法
  • 简介: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的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对6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的关系。结果:6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表达 输血安全
  • 简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溶血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致溶血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黄疸、乏力、肝脾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表现,

  • 标签: 贫血 溶血性 黄疸型肝炎 Coomb
  • 简介:血小板运输要求维持20℃~24℃恒温保存不断振荡,青海地处高原,具有海拔高低温缺氧,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等特点,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血小板长途运输对运输设备就会要求更高,因为血小板温度过低时会发生聚集,一旦发生聚集,将无法还原,导致血小板失去活性[1],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荡,避免血小板损伤,给患者输注达不到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高原地区 血小板 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 运输 冷链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CpG-ODN对Daudi细胞株共刺激分子CD80、CD8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μmol/L浓度的CpG-ODN(M362)、对照GpC-ODN(M383)体外孵育Daudi细胞4、12、24h后实时荧光RT-PCR检测CD80、CD86mRNA的水平。结果:①Daudi细胞能够表达TLR-9;②M362能够上调Daudi细胞CD80、CD86分子的mRNA的表达,且其作用是时间依赖的;③M362的对照序列M383不具备上调Daudi细胞CD80、CD86分子的mRNA的表达的作用。结论:CpG-ODN中起免疫刺激作用的基序是CpG,刺激CpG-ODN能够诱导Daudi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

  • 标签: CPG-ODN 实时荧光PCR 共刺激分子 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型淋巴细胞(异淋)EBV(Epstein-Barrvirus)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单核增多症(IM)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80例IM患儿hsCRP、异淋EB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IM患儿hsCRP1~3d正常,7d后并发细菌感染轻度增高,经抗菌治疗14dhsCRP正常。异淋发热1~3d偶见异淋,3d后异淋出现并逐渐增高,7d后异淋达10%以上,以不规则形为主,经更昔烙韦对症治疗第14天异淋占2%~9%。EBV抗体EBV-VCA-IgM1~3d阳性率为61%,7d阳性率为90%,14d阳性率为15%,出现较早。EBV-VCA—IgG在1~3d阳性率为30%,7d阳性率为59%,14d阳性率为86%,出现较晚。结论:IM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伴发多脏器损伤诊断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hsCRP、异淋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IM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超敏C-反应蛋白 异型淋巴细胞 EBV抗体
  • 简介:胆固醇、三酰甘油、葡萄糖的旧制单位mg/dl现已废除,新的法定计量单位为mmol/L。胆固醇、三酰甘油、葡萄糖新旧单位之间的换算系数分别为:0.0259、0.0113、0.0555。例如:胆固醇:110mg/dl×0.0259→2.85mmol/I。;三酰甘油:20mg/dl×0.0113→0.226mmol/l。;血糖:70mg/dl×0.0555→3.89mmol/L。

  • 标签: 三酰甘油 法定计量单位 胆固醇 旧制单位 换算系数 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与湖北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13例RA患者及126例健康人进行TNF-α的-308位点多态分析。结果:RA组与对照组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多态与RA活动期指标ESRCRP高低无关。结论: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严重程度的一个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间确诊为TTP的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000~3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的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阴性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8例PB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AMA-M2,两者均为阳性者即为AMA阳性组,均阴性者为AMA阴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免疫学指标、病理特征。结果:98例PBC患者中,AMA阳性组有81例(82.7%),AMA阴性组有17例(17.3%)。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征分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MA阳性组患者IgM水平均明显高于AMA阴性组,AMA阳性组患者ANA、S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M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阳性与阴性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征分期相似,但AMA阳性PBC患者的血清IgM水平升高,ANA、SMA阳性率降低。

  • 标签: 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血清学 免疫学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排除不规则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干扰,分析IgG类及IgM类不规则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提取正反定型不一致并且抗体筛选阳性的血型标本,用谱细胞鉴定抗体。放散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标本,制备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反定性红细胞,重新准确鉴定血型。结果:用适当反定性细胞可以有效排除不规则抗体的干扰。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病例中,IgM类抗体占92.6%,IgG类占7.4%。结论:可以通过选择反定性细胞排除不规则抗体的干扰。高效价的IgG类不规则抗体同样可以引起血型正反不一致。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血型鉴定 抗体效价
  • 简介:血型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遗传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各民族血型分布各有其特点,血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对研究人类起源、进化种族间的差异有一定意义。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群体调查,不仅为人类群体遗传学、人类学医学遗传学提供基本资料,而且有助于研究各民族的遗传

  • 标签: ABO、Rh血型 乌鲁木齐 基因频率 民族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基层输血科现有资源配制输血相容检测试验室内质控品,建立符合本实验室的质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6-06配制的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稳定性均一,并与商品化室内质控品结果比较,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的临床可行。结果:自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与商品化质控品在批内稳定性及重复性检测、批间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批间差小,抗原抗体反应稳定性好,可以满足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 标签: 输血相容性检测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品 均一性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