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Ax种罕见ABO亚型,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以Ax亚型家系和无关Ax亚型献血个体对象,研究中国人群Ax亚型分子基础。方法ABO血清学定型、血浆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A酶)活性测定、ABO基因7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扩增、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显示,家系先证者和无关献血个体ABO基因分别为A/O01和A/O02基因型,第7外显子均存在426G〉C杂合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氨基酸发生M142I改变。120正常样本中未检出此突变。结论ABO基因426G〉C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第142位氨基酸置换改变了酶保守区域,从而降低了酶催化活性,导致Ax表现型。本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 标签: Ax等位基因 ABO基因 血型 亚型
  • 简介:中央电视台《新闻1+1》以《血荒,心慌》题报道我国昆明等部分城市临床血液供应得不到保障,出现“血荒”问题。随后段时间,“血荒”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焦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发生“血荒”原因。作者作为血液管理工作者,结合我市采供血工作实情,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提出无偿献血工作“四转移延伸”[1](即由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转移;次献血向多次献血转移;次献血量200ml向400ml转移;临床用全血向成分血、自体输血转移;无偿献血工作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较有效地保障了临床安全、充足用血。

  • 标签: 无偿献血 安全 充足
  • 简介:《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献血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采用2不同生产厂家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新版(2015版)血液检测策略采用2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或1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法 检测策略
  • 简介:目的:观察汇集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汇集血小板输注有效性。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将混合白膜和延迟同型血浆混合在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46例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比较汇集血小板机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出血时间(lvy法)。结果:89.1%(37/46)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汇集血小板机采血小板CCI、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集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达到较好止血效果,并且节约血源,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 标签: 白膜 白细胞过滤 单一延迟血浆汇集血小板
  • 简介:1题名1.1题名应符合3C:确切(correct),简练(concise),醒目(clear)题名命名应突出论文要词放在开始。

  • 标签: 医学论文 书写规范 英文摘要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ELISA间接法试剂和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效能,探讨确证结果用于试剂选择,灰区范围设置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ELISA方法检测反应性及灰区4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厂家抗-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实验确证后,假阳性率分别为70.6%、44.1%、2.9%,灰区标本15例,未确认阳性检出。结论:确保血液质量,血筛实验室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双优试剂,以有效提高抗-HCV反应性标本检出率。献血管理中,参考确证结果用于献血反馈,特别是长期固定献血,对单试剂反应者经6月以上屏蔽期可以重新参加检测确认,合适献血可进入归队献血程序。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ELISA有反应性 确证实验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雷达接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取100μl抗凝血加入3试管中,各试管中分别加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CD3-FITC/CD19-PE、CD3-FITC/CD16+CD56-PE各20μl,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应用ELITE4.5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143例雷达接触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检测值分别(71.08±9.86)%、(35.34±7.02)%、(31.59±8.25)%、(1.21±0.48)%、(14.60±7.79)%、(7.23±2.90)%;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5%、21.7%、24.5%、23.8%、11.2%和42.7%,其中CD3+CD4+、CD3-CD19+细胞检出值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CD3+CD8+细胞检出值高于正常参考值,CD3+和NK细胞检出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参考值,但前者多见。结论:部分受检雷达接触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CD3-CD19+细胞减少,CD3+CD4+细胞减少和CD3+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降低,NK细胞减低多见。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雷达接触者 免疫
  • 简介:1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血液供应紧缺,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年献血人次或献血量2位数降幅,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行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启家庭互助献血,试图力挽这,但仍难以从根本上奏效[1]。

  • 标签: 夜市献血点 血荒 个人自愿献血
  • 简介:目的:研究经血小板滤器去除手工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后对血小板质量及体外功影响。方法:从新鲜全血中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用床边型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滤除白细胞,分别用细胞计数、离心、血小板质量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过滤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CD62p表达率、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并观察临床输注反应。结果:经床边型血小板滤器除去白细胞后,浓缩血小板回收率90.32%,白细胞去除率98.21%。除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外,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低渗休克反应和CD62p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浓缩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过滤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要求,可以明显降低临床输注反应发生。

  • 标签: 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滤除 血小板质量 血小板功能 体外
  • 简介:目的: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分别采用卡式法、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吸收放散试验等多种方法鉴定血型。结果:2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中,ABO血型亚型10例、抗原(抗体)减弱或消失7例、冷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3例、自身加同种抗体1例、异常血浆蛋白2例、近期输注不同型血干扰1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要结合病史,借助多种方法正确鉴定血型,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输血
  • 简介:<正文>临床检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基础,临床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检查基本项目,可以确定血液中可见成分质量和数量,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有效检测细菌性传染病。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去体检还是生病,医生通常都会要求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然而,很多人都很被动,甚至不愿意去。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血常规检查无用,他们无法理解。然后他们就不会依赖医生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应该错误地花钱。事实上,这种想法错误。血常规检查人体健康检查中最常见检查项目。它可以直接反映人们身体状况,医生诊断提供依据。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如何通过检查血常规报告来初步判断他们身体状况呢?今天,让我们给你些科普知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稀少和临床输血中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严重流失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稀有血型献血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管理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在这支可贵献血队伍中,少部分志愿者献血过程中,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
  • 简介: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重要支持疗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些长期反复输注血液制品患者,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严重出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最主要原因之,其中HLA-I类抗体最受临床关注关键因素,如何为患者提供HLA相合血小板供成功处理免疫性PTR关键所在。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Matchmaker分析技术 HLA半相合
  • 简介:目的:了觧和掌握重复献血献血动态情况,评价现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效果,制订和调整新形势下招募策略,建立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月调查在本中心流动采血车献血3次以上2713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情况及检测结果,调查内容包括献血品种、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等。结果:2713重复献血中,首次献全血200ml、400ml人次比例分别为51.42%和48.58%;随着献血次数增加,400ml全血采集人次比例逐渐递增,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占献血总人次66.37%;血小板捐献的人次也相应增加,但只占调查总人次1.97%。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献血(P〈0.01)。结论:重复献血对无偿献血持有积极动机;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度较高,反复献血行为积极;多次定期献血,血液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 标签: 重复献血者 献血情况 血液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6677献血员ALT值,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地区无偿献血ALT值7.3~50.1U/L,其中男性8.7~58.2U/L,女性6.6~38.5U/L,男女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18~25岁组6.8~45.1U/L、26~35岁组7.9~59.9U/L、36~45岁组8.2~57.2U/L、46~55岁组8.8~48.2U/L,18~2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按年龄呈偏态分布。结论:徐州地区无偿献血ALT参考范围卫生部发布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相接近,男女人群中参考范围及18~2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均差异统计学意义。因此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参考范围,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无偿献血者 速率法 参考范围
  • 简介:免疫固定电泳(IFE)将区带电泳和免疫扩散结合起来,种灵敏性和特异性很好分离和鉴定M蛋白方法,可以鉴别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并对异常免疫球蛋白亚类分类,M蛋白存在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重要证据,因此对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疾病鉴别诊断很大价值。

  • 标签: 免疫固定电泳 M蛋白 免疫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献血Kidd血型人群分布状况,对Kidd血型不配合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2013-03-2013-09温州地区献血血液标本67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法进行Kidd血型抗原鉴定,再用血清学方法对可疑Kidd血型抗原进行确认。结果:672献血中,Jka和Jkb基因频率分别为0.4428和0.5572。Jka和Jkb不配合机率分别为0.2141和0.1576。经χ2检验,Kidd血型观察值期望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良好。结论:温州地区献血Kidd血型抗原分布具有多态性,临床随机输血中Jka和Jkb不配合机率合计0.3717,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献血者 KIDD血型 抗原 分布
  • 简介:1对象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6年12月无偿献血67800。1.2试剂IgM抗-D、抗-E、抗-e、抗-C、抗-c、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IgG加C3d)均由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批IgG抗-D试剂分别由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台湾贝索公司提供。

  • 标签: Rho(D)抗原 初筛 确认 献血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年起,《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将实施GB/T7714—2005格式。GB/T7714—1987比较,GB/T7714~2005以下变更:①文献序号加[];②作者姓名全部大写(Jr.除外);③文题后加[文献类型标志];④专著中析出文献出处文献关系用“//”表示,不再用“见:(或In:)”;⑤专著中年份后“.”改为“:”。GB/T7714—1987GB/T7714—2005著录格式比较示例见表1。

  • 标签: 文献著录 临床血液学 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