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文献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滤网装置的使用逐渐增多,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不断下降,因而滤网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中。作者观察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滤网装置保护,行CAS治疗的1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滤网装置 疗效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保护 高危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对蛛网膜腔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对138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开颅夹闭动脉瘤组(60例)、血管内治疗组(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22例).结果138例患者中60例接受手术夹闭治疗,5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2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死亡,134例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常为单发的中小动脉瘤.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血肿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上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并不少见,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对收治的70例高山区合并慢性硬膜血肿,现对其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如下报道:汉

  • 标签: 高血压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4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subvalvularaorticstenosis,SAS),单纯作隔膜或肌纤维环切除10例,隔膜或肌纤维环切除加流出道肌肉部分切削或切开2例.常规方法矫治合并的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行主动脉瓣替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UCG检查无狭窄复发.结论:SAS是较少见的先天畸形,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外科治疗 aortic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瓣替换 主动脉瓣病变
  • 简介:患者女性,64岁,因突发胸痛,外院诊断为急性壁心壁心肌梗死,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仍有顽固性胸痛,无创判断血管未通,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立即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当时查体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急性壁心肌梗死,SCA示左主干,左回旋支无异常,左前降支近端2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分叉前95%限局性狭窄TIMIⅡ级,左心室造影示壁不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手术治疗 抢救
  • 简介:因为心血管病人伴性功能障碍者更常见,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出现突破,心血管医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处方已处于非泌尿科医师的领先地位,心脏康复医师应掌握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篇幅关系,分次刊登本文的:一、性功能障碍;二、心血管病人性活动减少;三、心血管病人性活动危险分层;四心血管病人恢复性活动的指征;五、降低性生活危险性的治疗;六、恢复性功能;七、附录: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等.本刊今年第4期291~296页刊登了本文的第一、二部分,现续登其它部分,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病人 性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目的:对心电监护拔牙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参数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为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确诊的患心血管疾病,需拔牙的老年患者168例,拔牙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对比观察术前及局庥后、拔牙中和拔牙后10min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耐受拔牙,其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分别为3%、5.46%、7.14%;局麻后和拔牙时心率均较拔牙前明显增加(P〈0.05);头晕、胸闷等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电监护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拔牙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拔牙 心电监护 老年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筛选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ECG改变.结果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aVR导联ST段压低.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壁心肌梗死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为判断急性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新标准.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做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然后行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32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为平常的1/2~2/3.结论该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 标签: 胸骨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手术 心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结果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 标签: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放射学特点 诊断标准 预后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 简介:急性壁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段下移的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壁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 标签: 心肌梗塞 胸前导联ST段 下移
  • 简介:目的探讨再灌注治疗急性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急性壁MI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该组急性壁MI患者中急性壁合并右室MI的发生率为32.4%。②急性壁与急性壁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③溶栓与不溶栓患者急性壁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右室MI多与急性壁MI同时发生;急性壁MI者合并急性右室MI是明显影响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可使急性壁合并右室MI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改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再灌注治疗 临床意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合并症 预后
  • 简介: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d)、亚急性期(SAH后4~13d)或晚期(SAH后≥14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并发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下壁急性心梗(AMI)时侧壁、壁导联ST段压低,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将24例壁AMI早期ECG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壁AMI62.5%RCA阻塞,25%LCX阻塞,②STI、aVL下降≥0.1mV诊断RCA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3.4%。STaVL↓>STI↓诊断RCA阻塞敏感性73.3%,特异性100%;STⅢ↑>STⅡ↑诊断RCA阻塞敏感性86.7%,特异性83.4%;STⅡ↑>STⅢ↑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7%,特异性100%。

  • 标签: 下壁急性心梗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 ST段改变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作用,以及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对24例确诊为DVT患者均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1例患者指引导丝经健侧髂总静脉置入患侧髂总静脉,并置入溶栓导管;13例经患侧股静脉置入溶栓导管.24例均经溶栓导管注入尿激酶,40~60万u/d,连续3~5d,每例患者结束溶栓前均行造影.结果无1例发生肺栓塞.21例造影显示小血管壁光滑,血流通畅,3例造影显示血管壁光滑,血流饺缓慢;24例患者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DVT安全、高效,尿激酶用量少,出血少.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 导管 血栓内溶栓 联合治疗 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