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肌酐(Cr)、尿酸(UA)、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关系。方法根据Hcy水平将18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Hcy正常组(68例)和Hcy升高组(121例)两组,检测其Cr、UA、PTH水平,分析Hcy与Cr、UA、PTH的关系。结果Hcy升高高血压组患者Cr[(78.65±27.75)μmol/Lvs(61.96±10.97)μmol/L,P〈0.01]、UA[(370.34±93.54)μmol/Lvs(328.04±80.78)μmol/L,P〈0.05]、PTH[(59.51±11.95)pg/mlvs(37.30±10.18)pg/ml,P〈0.05]显著高于Hcy正常高血压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PTH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Hcy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易出现Cr、UA、PTH升高,且Hcy水平变化与PTH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肌酐 尿酸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汇总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评价其方法学偏倚及其证据体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及WangfangData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11月。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AMSTAR评价纳入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方法学评估纳入的系统评价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4个系统评价,7篇是中文文献,7篇是英文文献。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iskofbias工具的有9篇,使用改良Jadad量表的有4篇,1篇使用改良牛津量表。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11个条目中,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条目3“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条目4“发表状态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存在的方法学偏倚最大。GRADE系统方法学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估,均为低级别或者极低级别。结论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但其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实际中应用该证据时应当慎重。

  • 标签: 针灸 原发性高血压 系统评价再评价
  • 简介:目的探究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高原发性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0.8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在保障降压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 标签: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原发性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抗阻训练组(75例,实施抗阻训练)。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12.8)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5.9±2.1)mmol/L比(4.5±2.0)mmol/L]、甘油三酯[TG,(1.7±0.5)mmol/L比(1.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1.2)mmol/L比(2.0±1.1)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3)mmol/L比(1.9±0.4)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结论:抗阻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压 脂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改善
  • 简介:目的讨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胺碘酮)和观察组(51例,胺碘酮+替米沙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房颤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07%)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情况,疗效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胺碘酮 替米沙坦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17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组109例,预后不良(mRSI〉3分)组6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等,根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行急性脑出血患者90d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NLR以中位数为截点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带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较高[11(8,16)分比3(2,5)分],GCS评分较低[13(6,15)分比15(15,1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手术治疗比例较高,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27/68)比14.7%(16/109),P〈0.01];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NLR值[8.92(4.83,16.07)比3.45(2.22,5.81)]及人院时血糖水平[7.36(6.19,9.25)mmol/L比6.33(5.27,8.18)mmol/L]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肌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肿体积较大[38.64(16.89,77.14)ml比9.69(2.64,19.12)rnl],破入脑室比例较多[60.3%(41/68)比22.0%(24/109)],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脑出血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标签: 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水平、炎症反应及心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对照组和ACEI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ACEI组给予福辛普利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干预后测定心脏组织中炎性因子、重构分子的含量以及肾脏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干预后2周、4周、6周、8周时,ACEI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呈逐步降低趋势,对照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无明显变化,ACEI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8周,ACEI组大鼠心脏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CTGF、α-actinin、MMP-9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F-κB(3.28±0.64)ng/mg比(6.61±0.93)ng/mg、IL-1β(1.02±0.17)ng/mg比(1.92±0.28)ng/mg、IL-6(0.74±0.11)ng/mg比(1.87±0.30)ng/mg、TNF-α(1.46±0.22)ng/mg比(3.42±0.57)ng/mg、CTGF(152.52±25.25)pg/mg比(353.68±51.24)pg/mg、α-actinin(1.86±0.26)ng/mg比(4.25±0.67)ng/mg、MMP-9(177.53±23.15)pg/mg比(353.64±46.79)pg/mg];大鼠肾脏组织中NF-cB、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F-κB(2.24±0.35)ng/mg比(5.58±0.79)ng/mg、IL-1β(1.42±0.19)ng/mg比(3.20±0.56)ng/mg、IL-6(1.18±0.22)ng/mg比(2.78±0.35)ng/mg、TNF-α(0.51±0.62)ng/mg比(1.24±0.19)ng/mg].结论福辛普利用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能够降低血压并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血管重构.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炎症反应 心血管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对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PTT、PT、TT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FI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老年 冠心病 凝血功能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4月于石家庄市第-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8例,年龄50~78岁,平均(62.11±3.49)岁.存在焦虑抑郁纳入研究组(n=41),不存在焦虑抑郁纳入对照组(n=58).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定焦虑抑郁水平,包括HADS总表(HADS-t)、焦虑亚量表(HADS-a)和抑郁亚量表(HADS-d).检测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脂氧素A4(LXA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以及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研究组患者HADS-t、HADS-a及HADS-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MPO、LXA4、CRP、IL-8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MD和N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MPO、LXA4、CRP、IL-8、TNF-α及sVCAM-1水平与HADS-t、HADS-a及HADS-d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而FMD、NMD与HADS-t、HADS-a及HADS-d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且炎症因子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血管内皮功能与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

  • 标签: 不良情绪 冠心病 炎症反应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盐酸曲美他嗪片等治疗.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7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增加注射川芎嗪.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发症情况,包括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结果试验组显效25例(8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对照组显效19例(63.3%),有效6例(20.0%),无效5例(16.7%).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D均升高,试验组升高更明显,[(7.44±1.55)%vs.(10.3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6和TNF-α均降低,而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川芎嗪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快心率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分析心电编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快心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录152例。根据是否使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未进行心电编辑,实验组接受心电编辑。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将快心率患者在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图像伪影消除,提高图像清晰度和质量,值得在今后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编辑功能 快心率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绝对值
  • 简介: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D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曲美他嗪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浆内皮素(ET)-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96.55%比82.76%,P=0.0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6MWD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LVEDd、血清hsCRP、Hcy、NT-proBNP和血浆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2.31±7.37)%比(47.86±7.42)%]、6MWD[(290.62±28.36)m比(348.63±28.54)m]和血浆NO水平[(61.54±9.67)μmol/L比(72.62±10.41)μmol/L]升高更显著,LVEDd[(58.13±5.82)mm比(55.36±5.27)mm]、血清hsCRP[(3.86±0.85)mg/L比(3.49±0.67)mg/L]、Hcy[(12.68±2.47)μmol/L比(11.34±2.23)μmol/L]、NT-proBNP[(924.17±175.87)ng/L比(836.35±158.70)ng/L]和血浆ET-1水平[(55.83±11.64)ng/L比(49.36±10.23)ng/L]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3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显著改善疗效及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疗法 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抗炎功能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冠心病患者及4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血脂四项、Lp-PLA2;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健康人血浆样本中提取HDL,将各组患者的HDL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共同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表达量,从而比较各组HDL抑制黏附分子表达的能力。结果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Lp-PLA2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HDL抑制ICAM-1及VCAM-1表达能力较健康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浓度与ICAM-1表达水平(回归系数为1.02,t=3.12,P=0.018)及VCAM-1表达水平(回归系数为0.98,t=1.22,P=0.022)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HDL抑制ICAM-1及VCAM-1表达能力减弱;Lp-PLA2浓度越高,HDL抗炎能力越弱。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高密度脂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
  • 简介: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观察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d、28d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剂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指数(PRI);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术后24h、7d、28d观察组MPAR、PR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术后24h、7d、28d观察组P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RI≥50%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随访1年,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vs.3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次要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相比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拮抗作用更佳,能够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术后 血小板功能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给予胺碘酮+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OT离散度(QTe)变化情况,根据患者心功能及心律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及心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vs65.85%;87.81%vs75.61%),血压、心率及QT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胺碘酮 慢性心衰 心律失常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笔者两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PCI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PCI组患者在院期间行PCI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0例),2周后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总有效率、BNP水平及NYHA心功能情况。结果PCI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YHA心功能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PCI组NYHA心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PCI组的BNP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PCI治疗对有适应症无禁忌症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血清BNP水平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提示PCI对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1β(neuregulin-1β)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促血管生成素(Ang2)、大麻素受体(CB1)、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neuregulin-1β干预组(eachn=10)。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0mg/kg)的方法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并通过心脏超声确定模型成功。干预组于建模成功后连续1周每天尾静脉给予neuregulin-1β(10μg/kg·d),正常组给予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均于实验第9周行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测,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KC蛋白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2、CB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neuregulin-1β干预组在第8周心脏超声指标均显示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建立成功。neuregulin-1β干预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性降低(P<0.05),左室缩短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均显著性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性降低(P<0.05);PKC相对蛋白量显著减少(P<0.05);Ang2和CB1阳性区域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病理结果显示,neuregulin-1β干预组较模型组心肌病变较轻,除部分心肌水肿外,未见明显的心肌细胞坏死、炎证浸润及明显的血管充血扩张。结论neuregulin-1β的干预显著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病变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KC蛋白及Ang2、CB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1β 慢性心衰 促血管生成素 大麻素受体 蛋白激酶C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波生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达拉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5%vs.81.40%,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9.30%,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他达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 他达拉非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