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最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的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的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的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的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肝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肝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的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剂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及临终关怀病房住院诊治的362例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男性168例,女性194例,年龄61-103岁,平均年龄(73.91±9.742)岁。根据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2组,对照组(256例)和心律失常组(106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发生心律失常前)、体力状况评分(ECOG)、吸烟指数(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年龄较大,住院天数增加,ECOG升高,合并冠心病、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酸中毒、肺部感染比例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和EF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OR=15.858,95%CI:2.294-109.624)、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OR=10.768,95%CI:1.949-59.687)、冠心病(OR=10.306,95%CI:1.796-59.159)、酸中毒(OR=7.618,95%CI:1.431-40.550)、体力状况评分(OR=3.342,95%CI:1.810-6.174)、住院天数(OR=1.201,95%CI:1.114-1.295)、年龄(OR=1.108,95%CI:1.021-1.202)、血红蛋白(贫血)(OR=0.929,95%CI:0.889-0.970)、LVEF下降(OR=0.873,95%CI:0.817-0.933),是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冠心病、酸中毒,年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以及EF下降,易并发心律失常。

  • 标签: 临终 肿瘤 老年 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性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图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6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极为简单,止血迅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s,VEC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ECs细胞模型;100ng/mL瘦素刺激内皮细胞0、1、3、6、12h;10μmol/L阿托伐他汀干预细胞0、1、3、6、12、24h,再用100ng/mL瘦素干预细胞6h.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TNF-α表达浓度.结果瘦素刺激组TNF-α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瘦素作用时间延长,TNF-α表达也随之增加.阿托伐他汀组TNF-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阿托伐他汀作用时间的延长,TNF-α表达也随之降低,24h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瘦素时间依赖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NF-α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弱瘦素诱导的TNF-α的表达.

  • 标签: 瘦素 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性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复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复时间为11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的转复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复效果不显著。

  • 标签: 维纳卡兰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y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11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造影剂肾病发病率(CIN%)[OR=0.49,95%CI0.32~0.75,P<0.01]、造影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Scr)[MD=-4.33,95%CI-6.66~-1.99,P<0.01]、血管造影前后血肌酐变化(△eGFR)[MD=4.59,95%CI1.75~7.43,P<0.01]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CIN发病率.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