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臂指数与代谢综合症相关性。方法纳入入院患者356例,其中代谢综合症患者184例,无代谢综合症患者172例。研究各代谢综合症包含因素个数和各代谢综合症及糖尿病分组的ABI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非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群中,代谢综合症与ABI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代谢综合症包含因素个数的增加,ABI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09)。代谢综合症及糖尿病均为(-)的人群ABI最高,代谢综合症及糖尿病均为(+)的人群ABI最低。各分组的ABI值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在糖尿病人群中,在校正上述影响因素后,代谢综合症与ABI显著相关(P=0.018)。结论在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踝臂指数与代谢综合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2型糖尿病 臂踝指数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岁.其中CAS后再狭窄9例,CEA后再狭窄10例,均经DSA确诊,并行CAS治疗再狭窄,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对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狭窄率均〈20%.术后患者自觉神经缺损症状消失.术后各时间点随访均未发现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事件.随访终点时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复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预后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间在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100名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而观察组50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出院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100名患者都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手术平均时间为62min,术中止血平均为58ml,术后患者恢复较好,住院时间平均为6天。经过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有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显著有效34例,有效9例,无效7例。结论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的风险,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卵巢囊肿剥除术 术后护理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当中,患者的术后再出血高危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后凝块形状异常以及患者出现脑出血后经多长时间接受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要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患者脑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前的时间长短,脑出血20d以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大幅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因素分析
  • 简介: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全肺切除术由于创伤大、肺功能丧失多、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术后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而容易产生纵隔移位等原因,较肺叶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更为常见,严重者可致死亡。过去认为,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心肺代偿功能欠佳,不适宜行全肺切除术,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监护和治疗手段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单纯年龄不属于手术禁忌证,而且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许多高龄肺癌患者愿意选择外科治疗。我们回顾了近7年来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9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9例,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加强随访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P波间期 P波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PCI术后常规心脏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治疗12周;对照组PCI术后只给以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压低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6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收缩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结论西酞普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抑郁 西酞普兰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的愈合反应。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PCI术后 再狭窄 病理生理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O比(10.41±1.01)cmH2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排血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舒通胶囊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冠脉支架置入术成功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及冠心舒痛胶囊组(51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2周时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电图ST段、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复查冠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3d、7d时的CRP及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周冠心舒通胶囊组的CRP及IL-6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较术前仍偏高(P<0.05).冠心舒通胶囊组在术后1d、3d、7d、2周时的CRP及IL-6水平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均明显偏低(P<0.05).术后6个月时,冠心舒通胶囊组的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明显降低(P=0.028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能减少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降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这种作用可能与冠心舒通胶囊降低支架置入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冠心舒通胶囊 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目的调查和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分析97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临时起搏器置入(OR=6.314)、房颤病史(OR=2.583)、感染(OR=8.368)、吸烟(OR=1.639)、心功能≥NYHAⅢ级(OR=1.972)为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β=-1.761;OR=2.169)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临时起搏器置入、房颤病史、感染、吸烟、心功能≥NYHAⅢ级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舒血宁辅助治疗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164例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次日清晨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清晨血浆PTX3水平均较植入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血浆PTX3水平均较支架植入术后次日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PTX3水平在支架植入术后次日及出院前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引起的炎症状态。

  • 标签: 正五聚蛋白-3 炎症 舒血宁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定)能否更有效地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方法将拟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80例,通过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142例)和对照组(n=1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控制血压、血糖及水化等治疗,未服用瑞舒伐他汀及其他调脂药,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使用对比剂前3天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比较两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对比剂肾病16例(5.71%),其中对照组13例(9.42%),瑞舒伐他汀组3例(2.11%),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对比剂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