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它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胆固醇和血糖;减轻压力。别着急,还有更多:它也可降低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几率,甚至可延长生命。这个灵丹妙"药"其实并不是药物,而是运动。但是,只有约一半的成人进行足够的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对于有心脏疾病风险或已有心脏疾病的人,运动尤其有用。"医生非常擅长开具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但不擅长开具已有的一种最有效治疗,那就是运动。

  • 标签: 最佳药物 疾病风险 运动强度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事件 体力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伴长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13(3G)记录到的19例房颤伴长R—R间距者进行相关分析,对19倒分成平均心室率〈60次/min及≥60次/min,长R—R间距〈2.5s厦≥2.5s.长R—R间距与睡眠相关及与睡眠不相关进行比较。结果19例中长R--R间距238次,白天32次(17.7%)、夜间206次(82.3%);平均心室率〈60次/rain13倒、≥60次/rain6例;长R—R间距〈2.5s7例、≥2.5s12例;长R—R间距与睡眠相关11倒、不相关8例。19倒中6例有头晕、黑礞或晕厥病史.其平均心室率〈60次/rain,最长的R—R间距均≥2.5s,且与睡眠不相关。结论房颤伴长R—R间距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其平均心室率越慢R-R间距越长.与睡眠不相关时易发生头晕或晕厥.多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 标签: 心房颤动 长R—R间距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患者男,52岁。劳累后疲乏、无力、心悸、眩晕1年,加重1月。平时有室性早搏(PVS),曾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丹参注射液等治疗。图1示:窦性心律,Q-T间期正常(0.30s),频发PVS,联律间距270~320ms,先后点滴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补钾及硫酸镁治疗,但未能控制心律失常。期间患者发生短暂黑蒙,心电显示短联律间距诱……

  • 标签: 极短联律间距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病例报告
  • 简介:对不少老人来说,“吃好”不难。但“吃对”可就不容易了。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会让他们摄入营养素的量和方式都发生变化。

  • 标签: 老人 蛋白 鸡蛋 身体机能 营养素
  • 简介:《健康13》(10月25日)报道,发表在《美国肾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服用血压“药的最佳服用时间是睡前”。这项研究共纳入661名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一半患者在睡前服用医生开的降压药,另一半在晨起服药。平均随访时间达5.4年后,研究人员发现睡前服用至少一种降压药的患者血压控制得更好,出现心脏相关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或卒中的患者是晨起服药的约三分之一。

  • 标签: 睡前服用 降压药物 心脏病发作 最佳服用时间 慢性肾脏疾病 随访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60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距的动态心电图(DC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以DCG24h记录60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距的临床资料,统计长R-R间距发生总次数、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及长R-R间距、逸搏及逸搏性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60例发生1.5s以上的长R-R间距共1285次,其中夜间965次,占75%,白天32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60例中A组42例(70%),B组18例(30%)。A组发生长R-R间距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性心律)的频率分别100%、9.5%、11.9%;B组发生长R-R间距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性心律)的频率分别100%、88.8%、83.3%。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DCG诊断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距时,应检测长R-R间距发生的频率、发生时间、与睡眠的相关性,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病窦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甚至停用抑制房室传导的药物,必要时行人工起搏治疗。

  • 标签: 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