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2018年10月的《乳品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小型研究表明,早餐摄入额外的蛋白质有助于控制饥饿感。该研究将32名健康成年人分为两组,一组吃两份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麦片,另一组喝一杯牛奶(含12.4g蛋白质)或一杯由牛奶和全脂牛奶浓缩成蛋白或乳清蛋白粉(含28g蛋白质)。研究人员先测量他们的空腹血糖,两到三个小时后,再次测试他们的餐后血糖。

  • 标签: 蛋白质
  •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不同合并症患者间的差异。方法:按照合并疾病,3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被分为单纯UAP组(UAP对照组,82例),高血压组(89例),糖尿病组(133例)和脑梗死组(94例)。分别检测比较4组患者发病6h时和出院前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随访4组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心绞痛发作6h时,脑梗死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UAP对照组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依次为(61.13±3.32)ng/ml,(59.77±3.15)ng/ml,(52.12±3.27)ng/ml,(48.55±3.14)ng/ml],以脑梗死组最高,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与发作6h时比较,出院前4组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其水平排列次序及组间差异显著性未变。4组半年内脑梗死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UAP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7%,6.0%,3.4%,2.4%,脑梗死组的显著高于UAP对照组,P=0.04,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凝血球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要显著高于缓解期,且于合并脑梗死者中升高最明显,半年内合并有脑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也最多。

  • 标签: β凝血球蛋白 冠心病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脑梗死
  • 简介:对QRS记分法和ST段运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作评价,此法虽不能用于所有AMI者,但对于ST段抬高这类病人仍具有一定意义。方法简单实用、经济无创伤,适合于基层医院。……

  • 标签: 心电图定量 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 QRS记分法 ST段运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彩色血流汇聚法(2D-PISA)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性反流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单纯性二尖瓣偏心性反流患者31例,用2D-PISA法定量评价二尖瓣反流相关参数,以心脏磁共振(CMR)结果为标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D-PISA法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2D-PSA)为(0.19±0.07)cm2,反流容积(RV2D-PSA)为(28.74±9.51)ml,反流分数(RF2D-PISA)为(24.28±7.95)%;CMR法反流容积(RVCMR)中位数为24.0ml,四分位数间距为15.75ml,反流分数(RFCMR)为(35.38±14.89)%.各参数2D-PISA法与CMR法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60,P均<0.01;EROA2D-mA&RFCMR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7.24+149.011X,RF2D-PISA&RFCMR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7.216+1.16X.结论2D-PISA法可较准确地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性反流程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二维血流汇聚 彩色多普勒 心脏磁共振 二尖瓣偏心反流
  •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后的血流特性改变,以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Microport,上海)治疗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15例.以相同标准采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后常规造影图像,并通过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生成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载瘤动脉远端显影延迟时间、动脉瘤瘤体内血流达峰时间、瘤体内血流曲线下面积以及瘤体内血流最大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通过DSA分析软件术后即刻分析发现,与术前相比,载瘤动脉远端延迟时间缩短中位数(M)1.031s(范围0.324~2.143s),动脉瘤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相对值)以及最大斜率(相对值)分别减少57±15和49±25.结论Tubridge支架置入前后载瘤动脉远端显影时间延迟、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及瘤腔内血流最大斜率的下降,证实采用血流定量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对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即刻治疗效果是有效的,但其对于远期疗效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型 血流导向装置 血流定量分析
  • 简介:美国学者William等比较局部脑组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12道脑电图技术在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夹闭颈动脉过程中脑缺血方面的价值。他们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对单中心经过术前筛选的年龄〉18岁、行单侧CEA的90例患者术中除脑电监测之外,还通过放置在双侧眉弓上方的感应器对患者进行连续近红外光谱监测。剔除17例患者,对其余73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术中脑电监测结果,有4例患者(5.5%)需要行术中转流。采用颈动脉夹闭前1min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和夹闭后5min内的最低值,对手术侧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的绝对值每下降1%、较基线值相比每下降1%,术中转流的可能性升高50%(以绝对下降值计算:OR=1.50,95%CI:1.03~2.26,P=0.03;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技术 定量监测 脑电监测 价值 脑组织氧饱和度
  • 简介:心电学已日趋成熟,牵涉到心脏病学的理论、诊断及治疗等各个领域,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是每个医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目前,县、乡镇、社区、基层卫生队医疗单位都已装备了心电图机。心电诊断技术已逐渐在广大的基层人员中普及应用。

  • 标签: 心电图机 心电诊断技术 医学工作者 基层卫生队 心脏病学 基础学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血管疾病的零级和一级预防是关键,“只治不防,只会越治越忙”。如何让老百姓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做好大众的健康管理,除了要依靠院内个性化的治疗和宣教以外,我们的临床医生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科普写作工作,使其成为临床医学工作的“助手”和有效补充。

  • 标签: 医学工作 科普工作 常态 一级预防 临床医生 心血管疾病
  • 简介:工作紧张指你正在进行无法掌控的要求高的工作,这个因素或能稍微增加卒中风险。这个研究结果于2015年2月发表在《卒中》杂志,与较早的研究结果遥相呼应,提示心脏疾病和工作紧张有联系。

  • 标签: 卒中 工作压力 风险 工作紧张 心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提升中药煎药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中药煎药室的实际情况,对煎药室布局、人员素质、中药材领取、煎煮记录、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考察工作效率的变化。结果中药煎药室经一系列改革后,煎药室环境、人员素质、中药煎煮等各个环节均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中药代煎服务增加。结论适时对中药煎煮室的硬件、软件等进行升级,可显著提升中药煎药室的工作效率,提升其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保障了中药汤剂质量和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药煎药室在中医治疗中应有的重要角色。

  • 标签: 中药煎药室 规范化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在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临床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极多,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当前,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防治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改善治疗的方式,然而,仅仅对治疗方式进行改善还是不够的,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也有着极大的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当前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Q—T间期是指Q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这段时间,反应心室激动到恢复的时间。因为除极时间很短,往往把Q—T间期看成心室复极的时限。Q—T间期受心律、电解质、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其与心率的关系尤为密切,故需用心率校正之,一般采用Bazett公式.

  • 标签: 临床工作 心室复极 心率校正 电解质 等因素
  • 简介: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体系,它浓缩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实践的精华,逻辑思维则是贯穿于整个科学的精髓,是科学思维的特征.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批判的方法,找出事物间相互关系,概括了科学的结构、性状和运动规律,使之成为环环相扣、链条状、螺旋式递进型的一种思维方式.心电学已是一门日趋成熟的科学,它必然离不开逻辑思维.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激发电场中的电位变化,并不直接记录电源本身电活动.

  • 标签: 心电工作者 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训练 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施护在肺心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肺心病的患者一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护 肺心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