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缺损大小5~36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2~4cm,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腋下小切口 外科封堵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简介:癫痫是小儿神经科的第一大类疾病,是成人神经科的第二大类疾病,是老年神经科的第三大类疾病。我国现有癫痫患者约1000万,每年新增癫痫患者约50万,其中约1/3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反复癫痫发作,给患者带来神经功能和认知损害以及羞耻感,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响驾驶等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能使其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

  • 标签: 癫痫 外科手术 前颞叶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方式 预后
  • 简介:随着支架植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患者选择植入支架的治疗策略而非外科搭桥,但是对于这类患者中外科搭桥与介入治疗孰优孰劣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大型研究纳入了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分析发现,选择介入治疗的患者5年内发生卒中的风险要远低于选择外科搭桥的患者。该研究纳入了来自11项对比PCI和外科搭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共计11518例受试者(PCI:n=5753,CABG:n=5765),平均随访时间3.8年,发生了239例卒中。

  • 标签: 支架植入技术 患者 搭桥 外科 卒中 风险
  • 简介: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单纯左胸径路房颤超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共201例房颤患者于我院接受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阵发性房颤98例,持续性及长程性房颤103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5例;年龄29~81(58.7±15.4)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访视;手术专用设备、器械及材料的准备;术中体位摆放,设备仪器的连接使用,手术台上操作配合以及对术中突发异常情况的配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转为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4.9±37.2)min,手术配合及护理达到预期目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50ml,均无输血.73例(70.9%)持续性或长程性房颤接受术中电复律.所有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均维持窦性心律,仅1例患者术中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无起搏器植入病例.8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行电复律治疗,出院时190例(94.5%)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脑卒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无死亡病例.结论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高质量的术中护理配合,对顺利的开展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房颤动 微创手术 射频消融术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微创组占51.65%(47/91),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开放组占48.35%(44/91),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开放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开放组,术后再出血率小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开放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达标率均大于开放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血肿清除效果良好等优势,显著改善预后,可能与稳定控制患者的血压有关,对于减少术后再出血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的血小板变化规律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IABP超过3天者共1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应用IABP前的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应用IABP后每日血小板计数,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分析血小板减少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共有104例(59.1%)应用IABP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Ⅰ度减少22例、Ⅱ度减少51例、Ⅲ度减少23例、Ⅳ度减少8例.全组共有17例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无1例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中149例存活并顺利康复出院,2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存活患者中141例患者在出院时血小板计数即恢复正常值,其余8例患者仍为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应用IABP的并发症之一;但只要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即使出现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同时,血小板减少并不引起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能并非IAB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90件手术器械,以及实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90件手术器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比的内容包括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以及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及包装质量评分。结果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相比,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之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包布质量合格率,手术器械洗涤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消毒灭菌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颅内动静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AVM患者14例,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1例。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1)全切除病灶13例,残留1例。术前肢体偏瘫4例,术后新发肢体无力1例,随访1~4年,均见肌力改善或恢复正常。(2)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术前癫痫患者,3例术后未再发作,1例得到控制。(3)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8例为0分,4例为1分,2例为2分。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1~4年,未见血管畸形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初步观察显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AVM,具有定位精准、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术中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并给予全身麻醉下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统一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和介入治疗,但SGB组额外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应激反应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相关激素胰岛素(InS)、血糖(BS)、β-内啡肽(β-EP)和生长激素(GH)水平均相近(P〉0.05),经手术治疗后72h,SGB组患者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激素水平及治疗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GB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缓解机体应激反应状态。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患者男,65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18年2月2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偏高,神经系统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25/70mmHg左右。既往多次发生短暂性肢体麻木。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有呕血症状。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颞叶占位(图1),肿瘤卒中可能。头部增强MRI示,右侧颞叶占位,血肿可能,右侧基底节区近期脑梗死(图2)。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血栓性巨大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波生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达拉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5%vs.81.40%,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9.30%,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他达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 他达拉非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