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髋骨骨折患者若伴有心血管风险增加则不能从大量输血获得生存或功能改善的益处”。研究人员发现60天内死亡或走路需协助的患者比例约35%,无论患者是否有输血。研究人员称住院患者冠状动脉事件或死亡率各组问无差异,60天内死亡率也相似。

  • 标签: 大量输血 手术后 髋关节 骨折患者 冠状动脉事件 医学杂志
  • 简介:新的研究提示,人们多吃全谷物食物(如全麦、全黑麦、全燕麦、糙米等),可减少糖尿病的危险。作者调查研究了800多人的饮食习惯,发现多吃全谷物食物纤维的人,可减少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代谢综合征的征象主要为:腹部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高血压、高血糖等。超重和

  • 标签: 全谷物饮食 糖尿病 饮食习惯 代谢综合征
  • 简介:随着每年使用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数目不断的增长.这些仪器引起的感染也越来越普遍。超过6%的使用起搏器或植入式除颤器的患者出现了感染.且感染率增长加快的速度超过了植入率。这些感染中,有些是轻微的,但也有些是严重的。

  • 标签: 植入起搏器 感染率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植入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人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骨髓像分析、贫血三项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29例、脾功能亢进25例、巨幼细胞贫血19例、溶血性贫血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减少 病因
  • 简介: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CVD)来说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表明,中年人膳食中如果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则可以降低冠心病(CHD)、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人生的早期便开始,但是如果成年早期的饮食中富含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会对该过程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清楚。

  • 标签: 冠状动脉钙化 心血管疾病 成年早期 粥样硬化斑块 基线时间 饮食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对减少右心室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双腔起搏器置入指征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模式(AAI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模式(DDD)2种工作模式下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比例,随访3个月,进行ECG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分析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心房的相关性。结果与DDD比较,AAISafeR模式下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增加(34.61±9.82)%vs(73.18±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83.71±11.76)%vs(23.61±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SafeR模式减少右心室起搏6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与心室起搏百分比呈正相关(r=0.398,P=0.0003),LVEF与心室起搏百分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3,P=0.26)。结论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可能影响心腔结构短期内重构,但尚未引起心室功能的改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复建 心室功能 危险因素
  • 简介:血小板减少是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PDA)介入封堵术少见的并发症,目前仅有个案报道。2014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1例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经内科治疗8周痊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岁9个月,体质量9.5kg。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于2014-05-26入院。我院超声心动图提示PDA(漏斗型,肺动脉端大小7mm)。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我们现在饮食中的盐主要是氯化钠,如果应用氯化钙盐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许多人更喜欢草本和香料混合物。如果你有高血压,减少饮食中的盐是个明智之举。过多的钠(盐的主要成分)使机体与更多的水结合,可引起血压升高。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盐的总量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1500mg限值的2倍多。

  • 标签: 盐摄入 替代物 美国心脏协会 氯化钠 血压升高 混合物
  • 简介:三个人中大约有一人患有高血压,但由于降压药带来乏力、疲劳、干咳的副作用而停止用药,使得他们当中只有一半的人群血压可得到控制。一个最新的研究显示,采用较小剂量的几种降压药联合降压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纳入了42个研究中的2万余名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安慰剂组、不同剂量降压药单独降压组或联合降压组。

  • 标签: 降压药 小剂量 副作用 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 人群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的血小板变化规律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IABP超过3天者共1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应用IABP前的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应用IABP后每日血小板计数,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分析血小板减少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共有104例(59.1%)应用IABP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Ⅰ度减少22例、Ⅱ度减少51例、Ⅲ度减少23例、Ⅳ度减少8例.全组共有17例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无1例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中149例存活并顺利康复出院,2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存活患者中141例患者在出院时血小板计数即恢复正常值,其余8例患者仍为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应用IABP的并发症之一;但只要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即使出现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同时,血小板减少并不引起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能并非IAB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牛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141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观察对其中76例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结果76例患者,并发血管迷止神经反射的4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预防了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脏介入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医院Jones等研究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的效果。他们分析了2003年至2014年血管质量计划(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数据库里的患者资料,比较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主要结局有出血再次手术和梗死性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心肌梗死]。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出血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