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豆类、扁豆、鹰嘴豆和其它可食用的豆荚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纤维及其它营养物。在素食食谱中,豆荚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最近,豆科植物家族的一个分支受到了国际关注。豆荚类食品是指从豆荚中收获的豆类干种子,如鹰嘴豆、扁豆、干豌豆、干豆等。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联合国因此将2016年宣布为"国际豆荚类食品年"。

  • 标签: 可食用 食品 营养价值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来源 豆科植物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来本院就诊的AMI患者102例(AMI组)和冠心病(CHD)患者132例(CH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扫描确诊AMI,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ECG检查,记录不同部位的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比较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碎裂QRS波在AMI组患者的下壁发生率最高,病理性Q波在AMI组患者的前壁发生率最高。除侧壁的碎裂QRS波以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和CHD组的前壁(0.8%比22.5%、13.6%)、下壁碎裂QRS波(6.7%比26.5%、17.4%);前壁(0比41.2%、29.5%)、下壁(0.8%比40.2%、35.6%)和侧壁病理性Q波(0比2%、2.3%)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病理性Q波比较,碎裂QRS波诊断AMI的敏感性(40.00%比89.47%):诊断CHD的敏感性(41.94%比91.50%)显著升高(P均〈0.01),但在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碎裂QRS波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辅助指标,与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AHCM的诊断指导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AHCM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我院正常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及有无特征性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伴ST段下移及左室高电压表现;胸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均超过正常值;在ST段分别表现为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出现V3~V6T波倒置.患者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0.05mV,T波对称性倒置,左胸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心电图诊断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辅助指导价值,对AHCM患者早期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其疾病确诊率.

  • 标签: 心电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ST-T改变
  • 简介: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评价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栓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CHD)患者,按照是否有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CHD组(58例)与CHD合并高血压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程度。结果:与单纯CHD组比较,CHD合并高血压组血凝块形成时间[K:(2.53±0.72)min比(1.82±0.64)min]、凝血反应时间[R:(8.66±1.86)min比(7.18±1.85)min]、花生四烯酸通道诱导的血小板活性[AA:(57.36±16.91)%比(46.73±20.73)%]明显减少,血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57.31±7.75)mm比(64.36±7.85)mm]、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值[Angle:(53.26±7.78)°比(64.38±7.85)°]明显增加(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Angle、MA成明显正相关(r=0.607、0.405,P均〈0.01),与R、K成明显负相关(r=-0.256、-0.541,P均〈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更容易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应重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高血压 冠心病 血栓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_1WI、T_2WI、T2-FLAIR)、DWI、3D-TOF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性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MRA阳性+ASL阳性的患者13例(24.5%);3D-TOF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的患者18例(34.0%);3D-TOFMRA阴性+3D-ASL阴性的患者9例(17.0%)。结论3D-ASL、3D-TOF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的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依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尿氮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49%vs97.56%,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具有极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管造影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颤动数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的122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105医院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常规参数指标,获得高质量的二维图像,测量左室局部纵向舒张早期、晚期峰值应变率(LsSRe、LsSRa),圆周局部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CsSRe、CsSRa),并计算出整体舒张早期应变率LgSRe、Cg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LgSRa、CgSRa,计算LgSRe/LgSRa、CgSRe/CgSRa、E/LgSRe、E/CgSRe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左室LsSRe明显减低(P〈0.05),LgSRe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17比1.30±0.22,P〈0.05);LgSRe/LgSR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比值〈1(0.91±0.19比1.20±0.39,P〈0.05),E/LgSRe较对照组增高(0.92±0.16比0.67±0.22,P〈0.05)。③左室圆周应变率各项参数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STI能够客观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左室舒张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
  • 简介: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fourchamberview,FCV)+三血管切面(threevesselsview,3V)在产前超声初步筛查妊娠中-晚期(18~40周)胎儿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妊娠中晚期(18~40周)5395例经追踪随访的胎儿,比较单纯FCV、左或右心室流出道切面(ventricularoutflowtractview,VOTV)、3V的所费时间及显示率,通过病理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比较以上切面组合初步筛查中晚期胎儿心脏病的敏感性。结果耗费时间:FCV〈3V3V〉VOTV;敏感性:FCV+3V为82.9%(34/41)、FCV+VOTV为68.3%(28/41)、FCV为46.3%(19/41);FCV+3V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V+3V能简单、快速、有效地提高中-晚期胎儿心脏病检查的敏感性,是初步筛查胎儿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产前 四腔心 三血管 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术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非COPD组48例,分别采用Cog-12、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种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效力。结果COPD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COPD组(74.6%vs43.8%),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比例明显高于非COPD组(30.5%vs25.0%,44.1%vs18.8%,P=0.003)。COPD组与非COPD组Cog-12、MoCA和MMSE评分[(15.44±12.60)分vs(7.54±8.09)分,(19.19±7.53)分vs(22.91±6.33)分,(22.46±8.38)分vs(25.71±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的MoCA曲线下面积0.964;MMSE曲线下面积0.911;Cog-12曲线下面积0.884。Cog-12界值取6分时,对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8.6%。结论Cog-12是简明而全面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可用于临床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筛查。

  • 标签: 认知障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ROC曲线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MI患者72例为AMI组,另选取30名同期行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血压并计算其白天、夜间和24h的舒张压变异性(dDSD、nDSD、24hDSD)及白天、夜间和24h收缩压变异性(dSSD、nSSD、24hSSD),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尿酸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检查所得的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统计AMI组28d病死率。比较Gensini积分〈30分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以及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BPV及血尿酸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8d病死率、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5.28%、55.56%和44.44%,且死亡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存活患者高,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联合检测血BPV及血尿酸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联合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其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和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结果两组测得的baPWV、TBI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收缩压是IMT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T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TB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合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IMT,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因其简便性、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好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趾臂指数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