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提升中药煎药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中药煎药室的实际情况,对煎药室布局、人员素质、中药材领取、煎煮记录、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考察工作效率的变化。结果中药煎药室经一系列改革后,煎药室环境、人员素质、中药煎煮等各个环节均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中药代煎服务增加。结论适时对中药煎煮室的硬件、软件等进行升级,可显著提升中药煎药室的工作效率,提升其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保障了中药汤剂质量和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药煎药室在中医治疗中应有的重要角色。

  • 标签: 中药煎药室 规范化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的评估表对血液透析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评估等级,以便能合理安排护士,指导护士给予相应护理,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与安全。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242例患者透析次数共计38680人次,结合血净病房现实情况制定评分表格,每次每位患者透析前进行评估,并填写在血液透析单上,根据评估等级护士长分配相应的护士进行护理并给予指导。结果这种评分表更能真实地反映透析当日患者的病情,更能反映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同时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论本文所提出的评估表能够为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所负责患者的情况更好地服务,有利于护士长合理安排护士所看护患者的人数,确保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患者评估表 应用
  • 简介: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既往多基于危险因素及是否已经发生冠心病、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然而,约半数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于表面健康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明显升高者¨。,如何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外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危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前期病变(preclinicalatherosclerosis,PCA)的研究。PCA通常指已有客观的动脉硬化证据,而尚无重要动脉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外周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而导致明确相应临床症状的情况,也有人称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subclinicalatherosclerosi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临床症状 前期病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疾病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P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生41人为实验组,采用BPL教学方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生39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期间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在出科前对两组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等方面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查房质量的提高。

  • 标签: PBL教学 临床护理 教学查房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教学方法在心电图授课中的效果。方法:102例学员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2组:普通组,实验组,两组学员均为大专毕业,性别比例,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普通组接受传统理论教学,实际操作演练;实验组在普通组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接受辅助教学。结果:与普通组得分(73.31±13.87)比较,实验组得分(82.41±13.46),显著好于普通组(t=3.36,P=0.03)。结论: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除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多角度多手段的辅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心电图 教学方法 学习
  • 简介: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是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全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1.7%,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左右,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 标签: 老年人 医学教育 心血管病学 教学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生41人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式带教。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生39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期间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带教。在出科前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等方面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带教实习护生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

  • 标签: PBL教学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1研究背景1967年,Yasargil等首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1],以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arterybypass,EIAB)为代表的血运重建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曾风靡一时。198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论--EIAB并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2]。短时间内,EIAB治疗脑缺血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但部分学者始终未放弃对此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由于精确定量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方法的出现,对1985年的临床试验结论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不断,北美国家和日本已经开始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工作[3-4]。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随机对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