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正>人们从1985年于亚特兰大召开的首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听到了一个可怕的隐喻:那种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艾滋病,是个令人类永远摆脱不掉的恶梦。它实际上有两个梦魇相随,尤其是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症候群,包括连带的痛苦和必死的结局;其二是叫人胆寒的流行性和一旦感染上便遭到的歧视。那种种使生活崩溃的力量,在某个有三位血友病孩子家庭生活体验中被充分地证实。当这些孩子的父母自愿公开了他们的宝贝带有HIV抗

  • 标签: 艾滋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社会震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青年人 流行性
  • 简介:目的了解社会福利院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老年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对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年龄≥60岁的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共调查常住老年人218名,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均高于同龄女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65.32%)显著高于男性(51.06%);60~、70-、80~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54%、56.10%、65.0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高血压知晓率(70.37%)显著高于男性(52.08%),女性高血压治疗率(67.90%)高于男性(50.00%),女性高血压控制率(49.38%)高于男性(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福利院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福利院等养老机构需要做好高血压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综合管理工作,以提高高血压防治能力,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使老年人能在养老机构度过幸福的晚年。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社会福利院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 简介:目的对我院发生的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有效的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有关护理方面的投诉,对护理纠纷变化动态、分布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护理发生频率最高,此后我院大力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纠纷稍下降,但仍保存在较高水平.在148例护理纠纷中,由护理操作引起的最多,为61例,占41.2%,其次是服务质量,为42例,占28.4%.结论防止护理纠纷应从两方面入手:(1)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强化服务观念;(2)医院方面应在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改善医疗环境方面不断努力.

  • 标签: 医疗管理 护理纠纷 服务质量
  • 简介:<正>一、关于国家结核病预防法的再次修定日本结核病预防法自颁布以来,已经过多次不同时修改,此次重新修定的国家结核病预防法的提案。已于1995年5月12日在国会通过,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修改内容如下(表1)。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控制对策 预防法 日本 修改内容 地区特点
  • 简介:化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癌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化疗药物经静脉注射时,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如局部红肿、水泡甚至出现组织糜烂、坏死等。发生此类并发症后,一方面给患者带来痛苦,另一方面会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为此

  • 标签: 化疗 药物外渗 护理对策 癌症
  • 简介:<正>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察的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而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与医扩人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变化,它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作为护理专业人员,不仅要解除病人躯体疾病,还应帮助病人解除心理负担并满足其心理需要。因此,追求理想的护患关系,不仅可满足病人的需要,还可使护士心情舒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对研究护患关系文献进行综述。1护理模式转变是护患关系发展的前提保证护理工作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建构新的护理学知识体系,建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贯彻

  • 标签: 护理专业人员 功能制护理模式 护理学知识 整体护理模式 心情舒畅 就医过程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每周不定期检查各病区晨间护理质量,了解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护理人员方面:对晨间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慎独精神、沟通能力不足、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掌握患者病情、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患者方面;(3)家属、陪护方面。结论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理管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是提高晨间护理质量的对策

  • 标签: 晨间 护理质量 原因分析
  • 简介:<正>青年慢性重症肺结核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生命质量的影响姑且不论,作为慢性传染源,对周围人群的危害很大,为探讨其成因,就我院近年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慢性重症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5~35岁。农民43例(占80%),个体户5例,工人4例,干部1例,学生1例。大专文

  • 标签: 重症肺结核 肺结核病人 青年 生命质量 慢性传染源 综合医院
  • 简介:通过对几家医院的临床用药调查,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不但影响疗效,还发生了严重毒副反应,现就不合理用药现象摘要列举和剖析,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用药调查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 标签: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 简介: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inPatientwithAnti-hypertensionTherapy.CPAT)是指高血压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能遵医嘱服药。不随意换药或增减药物.对药物的副作用能耐受且血压控制理想。高血压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有效方法.由于多数患者没有该疾病的痛苦主观感觉.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依从性 血压控制
  • 简介:<正>自去年末至今年1月间,在综合医院内发生结核病集团感染的事件,各地媒体相继有所报导,对于遭遇此类事件的医院及有关人员而言,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涉及需要很长时间采取各种对策。为了防止在医院内的结核病集团感染,现就其实况及对策探讨如下。一、日本曾发生过的结核病集团感染的事例1965年,在新宿日赤产院以早产儿为中心的结核病集团感染事件,在我国是首例。以后30年间

  • 标签: 结核病 感染者 综合医院 内集团 医院内感染 工作人员
  • 简介: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人占全球总数的16%~1。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直接影响到全球结核病控制战略的实施和结果。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并付诸行动,《全国结核病防治

  • 标签: 中国 结核病 控制 流行病学 预防
  • 简介:脑卒中患者常因不能进食需留置胃管给予营养支持和灌注药物等。但时常发生插管困难,增加了患者痛苦,并耗费护士不少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该类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现根据有关方面资料及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78例脑卒中患者鼻饲插胃管困难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脑卒中 插胃管 原因分析
  • 简介:<正>他汀类药物自问世后的十多年来,经临床应用与5个(4S,CARE,LIPID,WOSCOPS,AFCAPS/TEXCAPS)著名的大规模,长期(29820例,5年以上)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他汀类药物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mzym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迄今已上市的5种他汀药物(阿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其英文名称词尾均为-Statins,故称为他汀类,即statins。在药理学和药动学上,本类药物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活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并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从而有效地降低LDL-C,TC和T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肌病 他汀药物 肌溶解 极低密度脂蛋白 普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