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seruminterleukin-6,IL-6)水平及腹内压(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的影响。方法SAP并发ACS共53例,其中41例在ICU进行常规治疗+血液滤过治疗,为观察组;余12例因经济等原因只进行常规治疗未行血液滤过及手术治疗,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d,IL-6及IAP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前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IAP和IL-6水平即开始明显下降,对照组第3天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6d,观察组的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均〈0.01)。治疗前后IL-6和IAP的变化趋势明显一致,相关分析显示IL-6与IAP呈明显正相关(R=0.48,P〈0.01),且治疗前后IL-6差值与IAP差值亦呈明显正相关(R=0.39,P〈0.05)。结论IL-6与ACS腹内压明显相关,在ACS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血清IL-6,显著降低ACS的腹内压,从而调节全身炎症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适用于SAP合并ACS的早期治疗。

  • 标签: SAP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内压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本文试图在羊急性心梗模型上建立miRNA表达谱,为LVAD治疗急性心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小尾寒羊经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心脏不停跳植入FW-2型轴流泵,连续卸负荷循环辅助3天。取出的心脏用组织染色法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miRNA表达谱。结果对照组动物实验共进行7只,其中3只造模成功。LVAD组动物实验共有5只,其中3只成功。miRNA测序结果共发现已知miRNA成熟体152个,新miRNA成熟体1582个。卸负荷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差异表达,其中oar-miR-19b(上调)和oar-miR-26a(上调)得到RT-PCR验证,与芯片结果相符。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miR参与调节的功能及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利用FW-2型轴流泵成功地对急性心梗的羊进行了3天的循环辅助,证实LVAD可有效减轻心梗程度。成功地建立了急性心梗和LVAD干预的miRNA表达谱,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表达谱可用于探索未知的miRNA,并研究它们参与急性心梗反应的调控机理。

  • 标签: MICRO-RNA 表达谱 急性心梗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 简介: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全部患者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所有患者首先给予维持剂量0.05μg/kg/min静脉泵入,如患者能耐受,则2h后增加剂量到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共给药12.5mg。治疗结束后,受试者接受为期5-7d的住院观察。在此期间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统一的操作培训后采用Simpson法),检测呼吸困难改善及全身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应用左西孟旦静脉泵入后,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良好,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患者用药后心脏的大小均较用药前缩小,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在增加多巴胺静脉泵入剂量后均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改善ADHF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显著降低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提高患者的LVEF,并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多次洗胃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OPP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次洗胃法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经口留置胃管洗胃,至洗出液澄清、无蒜臭味后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在初次洗胃结束后,保留胃管进行多次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次性洗胃比较,多次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能更彻底地清除胃内毒物,显著缩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治疗 间歇多次洗胃
  • 简介: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药物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极为有限。再灌注治疗方面,经过筛选的老年人早期进行血运重建对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即使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接受适当的溶栓治疗方案总体结局也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尚需谨慎。尽管新型循环辅助装置尽管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老年人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AMI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过度用力、大便硬结、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平均时间为(2.26±0.34)d,对照组为(2.63±0.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有效预防AMI患者发生便秘、改善便秘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前瞻性护理模式 焦虑 抑郁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阿司匹林早期使用可明确降低死亡风险,指南推荐无禁忌症患者尽早服用。评价农村地区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东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其早期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的AMI病历,提取病历信息。分析阿司匹林在入院24小时内的三个年度的加权使用率及各医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东部农村32家医院参加研究,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无阿司匹林禁忌症的AMI住院病历共2785份。2001、2006及2011年的加权使用率分别为79.1%,78.3%和86.4%(趋势P〈0.001)。医院间使用差异逐渐缩小。住在教学医院,或有高血压病史、有胸部不适症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比例相对高;反之,高龄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东部农村地区AMI住院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2001-2011年呈上升趋势,医院间差异缩小,改善明显。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东部农村
  •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中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计算院内他汀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5家医院1895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的加权使用率从2001年的11.0%增加到2006年的56.1%,和2011年的78.5%(趋势P值〈0.001)。在三个研究年份中,整体而言,院内他汀的使用率随LDL-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测量LDL-C的患者他汀的使用率最低。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入院时有胸痛(OR=2.03;95%CI1.03-4.02,P=0.041)、既往有冠心病史(OR=2.06;95%CI1.21-4.53,P=0.008)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的比例更高。然而即使在各个年份当中,不同医院的他汀使用情况差异也非常显著。结论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中部农村AMI住院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大幅增长,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是,他汀应用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他汀 血脂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14岁,发作性头疼伴血压升高1年余。患者入院前1年发作头晕、头疼,伴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测血压(BP)180/130mmHg,诊断考虑"高血压",予降压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先后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达标。在当地曾行主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示双肾动脉主干狭窄,左侧几乎闭塞。期间反复多次行外周血管超声及CT检查未见主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明显异常。

  • 标签: 大动脉炎 双肾动脉 孤立 降压药物 肾动脉造影 血压升高
  •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因各种原因首次在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2~2015年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科共报告急性腹痛患者256413例,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腹腔器官急性炎症(45.98%)、急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34.5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9.93%);急性腹痛的诱因主要有不洁饮食(93821例,占36.59%)、不规律饮食(57360例,占22.37%)和既往病史(25975例,占10.13%)。结论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复杂,与个人卫生以及饮食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预防急性腹痛的发生应以避免诱因、加强卫生宣教为主。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诊 门诊 急性炎症 牵涉性疼痛 全身性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应用情况,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检测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具有中部农村代表性的AMI患者样本,通过收集相应病历及对协作医院开展问卷调查,分别获取AMI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及医院特征信息,描述各医院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开展情况,AMI患者中心肌标志物检测率及变化趋势,以及有检测能力的医院中心肌标志物的应用率。结果来自中部农村地区35家医院的1694份AMI病历被纳入研究。2001年、2006年、2011年开展肌钙蛋白或CK-MB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20.0%、72.9%和91.6%(趋势P值〈0.001),开展肌钙蛋白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2.9%、31.5%和67.0%(趋势P值〈0.001)。十年间AMI患者中肌钙蛋白或CK-MB的检测率明显增长,分别为15.0%、54.9%和89.8%(趋势P值〈0.001),其中肌钙蛋白的检测率2001年为0.77%,2011年升至39.8%(趋势P值〈0.001)。在具备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的医院中,各医院检测率有明显的差异且十年间无明显变化,2011年仍有40.9%的医院检测率不足50%。结论2001年至2011的十年间,中部农村地区医院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已逐渐普及,但肌钙蛋白检测的开展及应用情况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应提高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着力推广肌钙蛋白检测,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记物 肌钙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缬沙坦对病毒性心肌小鼠的脂联素、TGF-β1、periostin表达影响。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和模型组行VMC造模,空白组正常饲养;空白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组用缬沙坦干预;检测脂联素、TNF-α、IL-8、Periostin、TGF-β1水平,评估炎症积分。结果观察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观察组及模型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观察组与模型组心肌组织中TGF-β1、periostin、IL-8水平及炎症积分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抑制TGF-β1表达,调控脂联素、periostin表达,降低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心肌组织损伤。

  • 标签: 缬沙坦 病毒性心肌炎 脂联素 TGF-Β1 PERIOSTIN
  • 简介: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是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累及弓横部近段、弓横部远段、峡部。该文报道了一例以颈部异常搏动包块、右上肢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疑似大动脉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不良的罕见病例,有助于完善对主动脉狭窄病因的鉴别及认识。

  • 标签: 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主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的慢性前列腺患者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水平,评价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别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创立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CPSI)分为细菌感染组CPSI高分组和CPSI低分组、非细菌感染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前列腺液常规镜检(EPS-RT)。结果重症组(高分组)CD64表达量为(4857.25±278.45)分子数/细胞,明显高于轻症组(4124.59±19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组)(P〈0.05),轻症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D64表达与部分白细胞呈正相关,但整体不相关,据受试者数据绘制ROC曲线,当CD64为2135.2分子数/细胞,敏感性为92.9%,特异度为91.7%。结论定量检测前列腺液中CD64可作为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CD64 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通过乳酸清除率及SOFA评分的变化,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通过代谢复苏对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左卡尼汀组(以下简称B组),观察两组乳酸清除率及治疗前后SOFA评分和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于治疗第一天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动态检测乳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乳酸清除率均有改善,但B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8.29±13.85、65.62±9.64、84.27±4.27,显著高于A组(13.64±12.37、53.09±9.12、70.31±5.15,P均〈0.05),治疗第3天(3d)、第7天(7d)的SOFA评分显著低于A组,LVEF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卡尼汀注射液能通过代谢复苏有效减少合并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早期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不全 乳酸清除率 SOFA 左卡尼汀 代谢复苏
  • 简介:目的研究评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自2013年1月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6431例ACS患者,急诊室采血或空腹12h后采血检测PDW,使用三分位法将PDW值分为3组,组1:PDW≤11.4%(2113例);组2:PDW11.4-12.9%(2150例);组3:PDW〉12.9%(2168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定义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同时计算SYNTAX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再流定义为术后TIMI血流0或1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W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PDW不同组之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p=0.899)、冠脉病变SYNTAX积分(p=0.923)、术后无再流发生率(p=0.377)均无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DW与AC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OR(95%CI)=1.003(0.978-1.029),p=0.821]。结论PDW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合并DM患者10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50例.PCI术后24~48h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最大血凝块幅度(MAADP).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72.3±26.6)%vs(54.0±31.4)%,P=0.041]和ADP抑制率[(76.5±22.1)%vs(43.4±28.7)%,P=0.016]均显著增高,MAADP幅度显著降低[(33.2±10.5)vs(48.2±13.6)mm,P=0.024].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50%(14.0%vs38.0%,P=0.006)和ADP抑制率〈30%(6.0%vs28.0%,P=0.003)的患者数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8.2%vs22.9%,P=0.045);两组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CS合并DM患者,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栓弹力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