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将6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1)A组:34例;(2)B组:32例。A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口服;B组采用克拉霉素+甲硝唑+雷尼替丁+米雅利桑爱儿A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IgG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HP根除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香砂六君子汤加根除小儿幽门螺杆菌疗效与B组(克

  • 标签: 香砂六君子汤 快速尿素酶试验 临床症状 根除率 清抗 无显著性差异
  • 简介:患者男,44岁,2010年3月10日因黑便B超示胰尾部占位,CT、MR示“胰尾部软组织块”(图1、2)而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0d后血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以“胰尾部占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Al9-9、CAl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初步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腺瘤)或胰腺内副,但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尾部3.5cm×2cm×1.5cm肿物,质软,暗红色,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胰腺组织内见由白髓和红髓组成的组织,呈淤血改变,与胰腺组织分界明显(图3),脾脏被膜完整,小体清晰可见。诊断为胰尾部内副

  • 标签: 胰尾部 副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脾脏切除术 CAL9-9 胰腺组织
  • 简介:患者男,64岁。1h前突然便新鲜血1次,量约1000ml,伴头晕、乏力而入我院。3年前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体检: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指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71×10^12/L、血红蛋白84g/L。给予止血、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

  • 标签: 下消化道大出血 胰腺假性囊肿 脾动脉 结肠 急性胰腺炎 移动性浊音
  • 简介:1病历介绍患者,男,78岁,于2002年11月1日2:00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呈绞痛,伴恶心,呕吐2次,无呕血及放射性痛,也无发热及腹泻,自服胃药无效,于4:00急诊人解放军161中心医院.

  • 标签: 老年 自发性脾破裂 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对病情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病情转归
  • 简介: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的关系方法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102例、NSTEMI114例、STEMI120例,入院当13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的转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脑钠肽
  • 简介:随着B超、CT、MRI等影像辅助手段的发展,腹腔内副的诊断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10%的人存在副[1]。然而囊肿的发病率罕见,不到1%[1]。本院收治两例“胰腺体尾部副来源的表皮样囊肿”,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脾表皮样囊肿 胰腺体尾部 文献复习 胰体 MRI 诊断率
  • 简介: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不全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急性重型肝炎。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乃气血水互结为患,以致正气日衰,臌胀日甚。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实脾饮 中西医结合
  • 简介: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常并发一种或多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且影响到预后。已有文献报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功能亢进(亢)性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可达50%以上,多呈轻、中度(较少发生重度)下降。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64%表现为多种血细胞减少,36%表现为单种血细胞减少。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外周血细胞减少 hypertension 并发 脾亢 门脉高压症
  • 简介: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

  • 标签: 肝胆胰脾外科 学术 论坛 中华 十二 征文
  • 简介: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新一届“论坛”将围绕当前肝胆胰外科面临的“热点”、“难点”讨论和争鸣。除专题演讲外,“论坛”将选集同道们共同关心的学术课题,开展“陪审团式”的圆桌讨论,由“坛主”主持,讨论、辨论、争论……各抒所见,提出问题,对比探索,共同思考,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和水平。

  • 标签: 肝胆胰脾外科 论坛 学术 中华 十二 征文
  •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通过移植外源性B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B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而取自受体自身的MSCs又能有效地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因此,本实验观察静脉移植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迁移分布和巢,为临床上更有效合理地利用MSCs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患 体内分布 归巢 模型鼠 注射胰岛素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健脾丸辅助治疗肺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6例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予人参健脾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肺功能、BODE指数。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治疗后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胆固醇较常规组明显增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0.05)。2组患者治疗后SGR0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伙0.05)。2组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6MWD2个维度和BODE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ODE指数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健脾丸辅助治疗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人参健脾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脾肺气虚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