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也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使患者情绪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给癌症疼痛患者治疗时,必须做出癌痛评估,如果忽视这项工作,往往是不能有效控制癌痛。在治疗前重视、及时、准确的癌症诊断;客观完善的制定对疼痛的程度评估方法,癌症疼痛治疗的工作重点是实现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及治疗的副作用三者的同步评估

  • 标签: 肿瘤 疼痛 评估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术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现已证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有30%~40%为舒张性心衰,在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女性这一比率可高达50%左右.舒张功能异常与收缩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故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和程度的准确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然而,仅仅依据病史、体检、心电图或胸片等临床资料很难将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鉴别开来.需要找寻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外的客观测定参数.

  • 标签: 舒张功能异常 超声心动图 评估 充血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衰 收缩性心衰
  •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通常表现为:特殊的心电图表现,收缩期心室造影时异常的左室图形,心脏超声显示典型的不对称性增生以及舒张期左室异常充盈.自从大约五十多年前这些肥厚型心肌病特殊的表现被描述出来以后,HCM一直受到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关于这种疾病的某些方面引起了广泛争论,例如某些病人的室内血流压力梯度的形成机制(和存在性)问题.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危险因素 评估 心电图表现 心室造影 超声显示
  • 简介:急性肺栓塞(APE)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APE患者早期、快速的诊断及危险分层尤为重要。心电图(ECG)反映了APE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ECG改变与APE患者肺灌注缺损程度、右心室收缩功能、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对ECG各种波形改变及DanielECG评分与肺栓塞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旨在增强大家对ECG在肺栓塞危险分层中价值的了解。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Daniel心电图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与人员培训,落实隔离措施,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争取家属支持。结果本组27例艾滋病手术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住院21~45d,平均35d;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手术患者术期的护理与管理,是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代谢性高血压的概念传统上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90%以上,后者约10%,而常见的高血压继发因素有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贫血、内分泌疾病、颅脑病变、大动脉炎、妊娠、红细胞增多症和某些药物因素等。一些代谢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高血压
  • 简介:左西孟旦是一种钙离子增敏剂,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左西孟旦起效迅速且作用持久,与其活性代谢产物OR-1896有关。可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保护心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术后心脏功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症,提高术后脱离体外循环率。现有研究表明对于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左西孟旦能减少心脏术后死亡率,但仍需要一个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

  • 标签: 左西孟旦 钙离子增敏剂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仍是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率。由于获取方便、长度足够、管径大等优势,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GSV)仍是目前全球各大中心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大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偏低一直是妨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术中获取的牵拉损伤、静脉保存液的选择、手术方法等都会影响其近期和远期的通畅率。研究进展近5年,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GSV的近期或远期通畅率,给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及线索。内容本文将综述影响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近期及远期通畅率的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通畅率
  • 简介:对于颈动脉斑块的评估,经典的策略是通过影像学进行狭窄程度分级,从而决定临床干预方式.而随着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斑块稳定性这一指标比狭窄程度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症状和预后、评估再血管化指征.本文整合了近年来经典或新型影像技术(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分子成像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斑块形态及稳定性方面评估的原理和优劣,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 简介:胸内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廓入口以下及肿大的甲状腺原发于纵膈内,由于其位置与颈部甲状腺疾病不同,故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都有其特殊性。1991年4月至2009年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头颈外科诊治胸内甲状腺肿合并吞咽梗阻、呼吸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19例,现将其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胸内甲状腺肿 胸骨后 围手术期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患病后,其病情可因治疗得以改善,也可能由于急性加重,病情恶化。临床上应该随时对患者病情作出科学评估。常用COPD病情评测指标分类如下:①生理学指标,主要为肺功能指标;②功能性指标,根据呼吸系统症状及活动能力评测;③总体临床指标,包括健康状况及COPD急性加重等;④生物/结构指标,包括肺组织活检,呼吸道分泌物、呼出气检测及影像学技术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病情恶化 科学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道分泌物
  •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的流行病现况。方法依据先心病有无左向右或双向分流且血氧饱和度≤90%,将661例患儿分为紫绀组和非紫绀组,并按照年龄〈1岁,1-3岁和≥3岁进行亚组分析。术后常规进行TEG检测比较主要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先心病患儿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高达46.3%,其中,血小板功能低下发生率43.7%占主要原因,其他凝血异常发生率如纤维蛋白原缺乏13%和凝血因子缺乏4.2%。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患者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63.4%显著高于非紫绀组39.7%,且凝血因子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亚组分析显示,〈1岁患儿凝血异常风险相对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增加,但紫绀患儿在1-3岁时纤维蛋白原功能和血小板功能低下发生率反而更高。结论先心病患儿心脏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较高,其中血小板功能低下是主要原因。低龄和紫绀可能是术后凝血异常的高危风险因素,其次较大紫绀儿童的凝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先天性心脏病 凝血异常
  • 简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一直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术前准确了解其状态,不仅能预测乳腺癌的分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能指导术中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等[1]。腋窝淋巴结通常分3组:Ⅰ组即胸小肌外侧组,包括肩胛下组、中央组,腋静脉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等;Ⅱ组即胸小肌后组,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组;Ⅲ组即胸小肌内组,位于胸小肌内侧的腋淋巴结,即锁骨下淋巴结[2]。据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如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为阴性,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如评估为阳性,根据临床分期,行相应的治疗模式[3]。因此,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学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

  • 标签: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状态 影像学评估 乳腺癌预后 前哨淋巴结活检 胸肌间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BISAP评分体系(bedsideindexforseverityin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为SAP的患者68例,分别进行BISAP、APACHEII、Ranson以及CTSI评分。BISAP评分标准包括患者入院24h内的尿素氮水平、受损精神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5项内容。以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3分、CTSⅡ〉3分为SAP的评估标准,分析这几种评分系统评估SAP的正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BISAP≥3分者43例,占63.2%;APACHEⅡ≥8分者41例,占60.3%;Ranson≥3分者41例,占60.3%;CTSI≥3分者46例,占67.6%。BISAP评分系统与APACHEⅡ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比较,评估SAP的正确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评分体系可推广应用于SAP的评估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损伤严重度评分 BISAP评分 APACHEII评分 RANSON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96例老年AP患者,通过与Ranson评分比较,分析BISAP评分对老年AP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胰腺炎63例,中、重度胰腺炎33例,BISAP评分及Ranson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及死亡率预测无显著性差异;BISAP评分在预测老年AP严重度中有较高的敏感性;BISAP评分与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钙、血清白蛋白有相关性,BISAP分值越高血清CRP、血糖值越高,血钙、血清白蛋白值越低。结论BISAP评分操作简单易行,对老年AP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老年人 胰腺炎
  • 简介: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完善,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作为目前临床开展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显著而肯定的临床效果。但是PCI术后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S、(119.53±52.36)0.5ml·100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