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吸收不良是指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障碍。它不同于营养不良,后者是指摄入的食物量不足。吸收不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标签: 吸收不良 胃肠道 营养物质 胰腺疾病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A)以炎症细胞浸润关节为特征。滑膜的血管高度增生,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促进滑膜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导致骨和软骨的破坏。在骨关节炎时,软骨细胞受刺激后产生蛋白水解酶,破坏局部软骨,部分病例也可观察到滑膜炎症改变。

  • 标签: 关节疾病 病理机制 糖皮质激素 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正>慢性乙型肝炎125例分为苦参、干扰素及苦参联合干扰素3组,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轻重等方面皆具可比性。观察3、6、及12个月HBV-M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苦参、干扰素及苦参联合干扰素组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30.4%,36.6%和39.5%;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9.1%,41.5%,和50.0%。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HBehg、HBV-DNA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12%,9%和18%;苦参联合干扰素治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阴转率 乙型肝炎 DNA 阳转率
  • 简介: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急诊疾病,而皮肤吸收中毒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在门急诊误诊误治。我院1995—2002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48例,其中12例误诊,误诊率8.7%,均为经皮肤吸收中毒,为了提高对皮肤吸收中毒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误诊 皮肤吸收中毒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己酮可可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使用己酮可可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随机开放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76%,总有效率92%;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64%,总有效率72%。己酮可可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己酮可可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 标签: 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死 复方丹参注射液
  • 简介:高粘综合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是脑梗死的前期临床症状。为了更好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我院运用乙酮可可,加用脑复康治疗高粘综合症78例,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乙酮可可碱 脑复康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高粘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对含氟脲嘧啶联合化疗方案对药的大肠癌,在加用HCPT后的联合化疗效及毒性变化。方法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5-FU/CF治疗2个周期后未达到PR及以上疗效者于第3、4周期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加用HCPT治疗2个或2个以上周期,结果20例用5-FU/CF治疗未达PR的患者,加用HCPT后。仍有15%的有效率(PR)。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对5-FU耐药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原方案基础上加用HCPT,仍可取得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羟基喜树碱 联合化疗 治疗 5-FU 毒副作用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后期发生感染性并发症,两者导致高病死率。作为基层医院,入院时对SAP早期进行病死预测,从而决定是否转院和加强治疗非常重要。但传统的评分方法组成复杂。所以寻求评估早期病死的因素非常重要。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病死 乳酸脱氢酶 预测 剩余碱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苦参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l990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SWl990细胞株,用氧化苦参处理SWl990细胞后,采用MrIYr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氧化苦参呈剂量和时问依赖性抑制SWl990细胞的增殖。2mg/ml氧化苦参处理SWl990细胞1h后,细胞的体外黏附抑制率为(35.23±8.56)%;处理24h后,细胞的过河时间为(65.46±4.25)h,较对照组的(34.50±4.12)h显著延长(P〈0.05);穿膜细胞数为(91.9±9.6)个,较对照组的(144.24±17.2)个显著减少(P〈0.05);细胞VEGF、MMP-2mRNA的表达及VEGF蛋白的分泌量均显著下调[0.5154±0.063比O.8174±0.054,0.3434±0.072比0.650±0.068,(265.50±5.45)pg/ml比(441.064±16.70)pg/ml,P值均〈0.05]。结论氧化苦参可能通过抑制MMP-2和VEGF表达进而抑制胰腺痛SWl990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氧化苦参碱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及己酮可可(pentoxifylline,FTX)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NP组、PTX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假手术组只翻动十二指肠.PTX组在制模后经阴茎静脉注射PTX25mg/kg体重.术后3、6、24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测淀粉酶、D乳酸及TNF-α含量,取胰腺及末端回肠常规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结果建模后6h,ANP组血清淀粉酶、TNF-α、D-乳酸含量分别为(9141±672)U/L、(347.96±79.47)pg/ml和(10.21±1.08)mg/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723±57)U/L、(134.09±31.36)pg/ml和(4.33±0.49)mg/L(P值均<0.01);PTX组血淀粉酶、TNF-α、D-乳酸分别为(7965±318)U/L、(238.48±44.35)pg/ml和(8.75±1.28)mg/L,较ANP组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假手术组大鼠肠黏膜上皮ZO-1阳性率为(3.29±0.36)%;ANP组为(1.91±0.32)%,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PTX组为(2.53±0.43)%,较假手术组减少,但较ANP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PTX可减轻ANP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肠黏膜上皮ZO-1的降解.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连接蛋白类 己酮可可碱 肠道屏障
  • 简介:在心室收缩期心肌的同步收缩产生将血液泵出心脏的力量。与之相反,在舒张期肌细胞的松弛和心室的被动运动(主要由胞外基质的性质决定)决定了心跳间期心脏的充盈。许多相互影响的调节机制保证了心脏可以很好地工作并满足循环的需要。本文对心肌收缩的调节机制、以及该调节机制功能失调在疾病状态(如心力衰竭)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肌收缩 调节机制 生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结构 兴奋收缩偶联
  • 简介: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isistant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XDR—TB)是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化学药物仍然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武器。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就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药物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 标签: 化学治疗药物 耐药结核病 TUBERCULOSIS 耐多药结核病 公共卫生问题 化学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灌注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e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HOCM患者在PTSMA术中向拟订靶血管远端注入声学造影剂后即刻观察造影剂显影范围,选择靶血管,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09例HOCM患者于PTSMA术中全部施行MCE检查,101例MCE技术判断适于PTSMA术,术后无并发症,左室流血道压力阶差(Leftventrieularoutcometractpressuregradients,LVOTPG)由术前78.0±30.7mmHg降至术后即刻37.4±30.0mmHg(p〈0.001)、术后6月随访进一步下降至33.3±23.4mmHg(p〈0.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症状无改善,于术后或直接行外科Morrow手术。结论MCE技术可在PTSMA术中判断远期疗效,判定正确的靶血管,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导管消融术 心肌灌注声学造影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低细菌性饮食(ND)对恶性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化疗)后粒细胞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ND用于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双方核对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111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常规饮食与ND对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30,95%可信区间(CI)(1.01-1.68),P=0.05]。结论:无充分证据证明ND能减少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率,建议可适当放宽肿瘤患者的饮食习惯,将重点转向食物处理方法的安全指导,以防止食源性感染。

  • 标签: 低细菌性饮食 化学治疗 恶性肿瘤 感染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