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因脑卒中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与帕金森氏病(PD)不同,故本文主要探讨脑卒中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从病史、症状、体征分析,并经颅脑CT和,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6例。结果全部患者均系中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病史,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见,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尾状枝、苍白球、内囊、壳核、中脑等基底节区和,或额叶白质小灶性病变多见。早期应用脑保护剂。活血化淤药物及血小板抑制剂可改善症状,而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大。结论根据病情及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颅脑CT 卒中性 临床分析 中老年患者 腔隙性脑梗死
  • 简介:韦格纳氏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syndrome,CSS)、微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tis,MPA)、局限于肾脏的血管炎(renallimitedvasculitis,RLV)等患者血液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高达80%以上,临床也将这些疾病称之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AAV至今仍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的严重疾病,它可以导致器官衰竭而使患者死亡。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治疗方法仍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治疗、维持治疗、复发的认识和防治,而治疗主要目标已向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远期器官功能保护转移。本文就AAV近几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治疗进展 syndrome 韦格纳氏肉芽肿 微型多血管炎
  • 简介: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上海市嘉定区纳入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其CIMT值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两侧CIMT中较大值的相关性。CIMT≥0.7mm定义为CIMT增厚。结果:纳入受试者共2496名。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3.59±1.34)×109/L,CIMT平均为(0.58±0.12)mm。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四分位水平的升高,CIMT增厚的患病率亦随之升高(趋势P=0.000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β=0.000511,P=0.0018)。校正全部因素后,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增高,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且中性粒细胞计数的第4四分位组(〉4.238×109/L)相对于第1四分位组(≤2.671×109/L),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增加55%[比值比(OR)=1.55,95%可信区间(CI):1.13~2.14,P=0.0006]。结论:中老年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CIMT增厚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粒细胞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水平,评价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别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创立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CPSI)分为细菌感染组CPSI高分组和CPSI低分组、非细菌感染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前列腺液常规镜检(EPS-RT)。结果重症组(高分组)CD64表达量为(4857.25±278.45)分子数/细胞,明显高于轻症组(4124.59±19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组)(P〈0.05),轻症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D64表达与部分白细胞呈正相关,但整体不相关,据受试者数据绘制ROC曲线,当CD64为2135.2分子数/细胞,敏感性为92.9%,特异度为91.7%。结论定量检测前列腺液中CD64可作为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CD64 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并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stagediabeticnephropathy,ED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245例,根据有无糖尿病肾病分为EDN组120例,单纯T2DM组125例,并选取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空腹血样本检测血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并行尿白蛋白/肌酐测定。结果EDN组和单纯T2DM组患者NLR(2.14±0.73vs1.78±0.58vs1.46±0.48,P<0.05)、PLR(116.11±36.43vs100.65±27.83vs90.24±26.17,P<0.05)和MPV(11.29±1.16vs10.37±1.01vs9.78±1.28,P<0.05)均高于对照组;EDN组NLR、PLR和MPV均高于单纯T2DM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病程、血压、血脂等后,NLR(OR=3.77,95%CI2.12-6.08,P<0.01)、PLR(OR=1.81,95%CI1.02-2.89,P=0.04)和MPV(OR=2.08,95%CI1.22-5.04,P=0.01)均是EDN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发现,NL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截断值取1.82时,灵敏度为79.20%,特异度为68.60%,故NLR为EDN最合适的预测因子。结论NLR、PLR和MPV均是EDN的危险因素,其中NLR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诊断预测价值最大,在临床上,对于NLR>1.82的T2DM患者,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DN。

  • 标签: 炎症指标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