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分析对象,由我院独立完成,主要从本院接收的新生儿中选择8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新生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40例每组的方法将新生儿均分至两组,对不同分组的新生儿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到参照组中,研究组护理的过程中则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新生儿接受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护理后临床的相关信息,记录两组新生儿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家属是否对护理满意。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20.0%(8/40)比研究组5.0%(2/40)},前者的数据低于后者,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研究组满意人数38例,参照组满意人数33例,后者有明显不足(P<0.05)。结论:由于新生儿较为特殊,在护理期间有较高的风险发生率,为了减少新生儿的影响,临床护理中应该加强风险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以此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内科收治的91例患者展开深入探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比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比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后得知观察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诱发急诊儿科各类护理风险时间的因素,并围绕此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6月所收治的94例急诊科患儿作为试验调查对象,在整理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后,按照对照组(n=47,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n=47,护理风险管理)进行随机划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护理风险因素,从整体风险因素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投诉、风险事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切实降低ICU病房风险,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ICU病房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及潜在风险。方法 选取本院102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总结且潜在风险,强化防治措施。结果102例患者中有65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有25例累及全身,有11例累及呼吸系统,有20例累及胃肠系统,有6例累及心血管系统,有8例累及神经系统,有1例累及泌尿系统,有2例累及肝胆系统。 结论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潜在风险,强化防治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不良反应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实施唤醒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唤醒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骨密度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髋关节及腰椎BMD值相近;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及腰椎BMD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唤醒式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精神科患者采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可以使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 标签: 预见性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护理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