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际心理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人际心理治疗,并对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SDSS评分、SS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抑郁障碍患者人际心理治疗,能够对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有效提升,改善其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抑郁障碍 SDSS评分 SSRS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躯体化障碍患者用心理治疗对待心理障碍症状的有效性和预后情况。方法 用2020年7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4例出现心理障碍症状的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心理治疗,比较相关评分。结果 治疗后,相关评分较好的为观察组,参照组略差,差异大(P<0.05)。结论 心理治疗能减轻精神、心理上的压力,促进睡眠等,有助患者休养,治疗效果显著,可保障预后。

  • 标签: 心理治疗 躯体化障碍 心理障碍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85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1月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43,接受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1组为联合组(n=42,接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8周、12周后抑郁症评分方面,联合组同基础组相比显著更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联合组(97.62%)同基础组(81.40%)相比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疾病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入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两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26例(81.25%),观察组综合有效31例(96.8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体征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的SAS、HAMA指标显著改善,SES、GCQ指标显著提升,结果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指导方式可以帮助焦虑症患者改善自身的病症问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药物治疗 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行焦点解决治疗技术+常规药物、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5月-2021年9月收治78例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取样法”分基础组(常规药物、心理治疗,n=39)、联合组(基础组基础+焦点解决治疗技术,n=39),2组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基础组比较,联合组HAMD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焦点解决治疗技术 常规药物 心理 青少年 重度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不孕不育患者中对其治疗信心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科室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7名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法将病例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信心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统计显示:研究组干预后治疗信心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75%(P<0.05)。结论 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并改善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负面心理,从而对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不孕不育 健康教育干预 治疗信心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WHO/ISH及我国新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的4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病人,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2]测评两组病人的心理情况。对比分析症状减轻天数、住院时间、病情好转等方面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84例慢性肾炎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肾炎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42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针对性心理护理)72例,B组(常规护理)70例,比较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心理状态比较,A组焦虑[(22.48±4.59)分]轻于B组[(38.17±4.68)分],A组抑郁[(38.17±4.68)分]轻于B组[(39.52±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比较,A组[(90.89±7.60)分]高于B组[(79.5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A组[98.61%(71/72)]高于B组[81.43%(5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可缓解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针对性心理护理 早期先兆流产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护理结果,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建立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情绪,以及护理后患者满意率;结果:护理前组间心理情绪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低于护理前,两组相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1.11%)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护理期间,以常规护理方式为基础,落实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症患者 心理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中选择80例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治疗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具有极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对于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综合心理治疗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手术前的焦虑、期待以及手术后的自我形象认同和满意度等因素,都与整形美容手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心理护理模式通过提供专业支持、心理咨询和应对策略等手段,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整形美容手术,减轻负面情绪,并达到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心理护理模式 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 满意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