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肠道微生与整体健康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肠道微生系统在新生儿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发育均有着深远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肠道微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然而,许多外部因素可能干扰新生儿的肠道微生平衡,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调整肠道微生,可能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并探索新生儿健康促进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新生儿 肠道微生态 健康 免疫系统 神经发育
  • 简介:目的:研究微生制剂对小年龄组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思密达对照组(50例)和思密达+培菲康实验组(58例),观察用药72h后腹泻好转情况(显效、有效、无效),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其中显效率为40.00%,而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6.20%,其中显效率为58.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正规地应用微生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确切。

  • 标签: 肺炎 腹泻 微生态制剂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微生失调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试验抽调我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2例患者;选取时段在2022年1月-6月;甲组给予常规护理(31例),乙组接受口腔优质护理(31例),比较2组护理成效。结果:乙组干预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明显低于甲组,其香农指数及辛普森指数均高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口腔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微生失调状况。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口腔微生态失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针对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中,乳果糖、微生抑制剂的效果差异。方法:将50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用乳果糖治疗,乙组患者用微生抑制剂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检测指标对比显示乙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甲组(P0.05)。结论:乳果糖和微生制剂针对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相近。

  • 标签: 轻微肝性脑病 乳果糖 微生态抑制剂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食管癌术后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微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微生肠内营养支持)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 康复
  • 简介:医院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手术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媒介.我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1],切断经手术器械传播途径非常必要,现将手术器械微生物污染及消毒现状综合如下.

  • 标签: 医院 消毒 手术器械 微生物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儿科听诊器被微生物污染情况,探讨有效的消毒措施。方法对儿科使用过的90个听诊器消毒前进行微生物监测,将90个听诊器平均分成3组,分别用2%消佳净、0.5%碘伏、75%酒精消毒后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随机抽样的90个听诊器于消毒前被微生物污染阳性率达86.67%,并分离出9种微生物,消毒后污染的阳性率降至13.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科听诊器污染严重,用2%消佳净、0.5%碘伏、75%酒精消毒听诊器是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听诊器 微生物 监测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腹泻诊断中采取粪便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因腹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共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作为研究标本对其进行粪便微生物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 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腹泻诊断中施以粪便微生物检验能够检查出导致患儿腹泻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感染类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腹泻 粪便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种类 感染类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1041份)和对照组(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血培养样本(X2=4.388,P=0.036)、粪便样本(X2=4.471,P=0.034)、呼吸道样本(X2=5.420,P=0.020)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X2=18.536,P=0.001)。结论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程度。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的上万份样本进行相关因素的检测,探讨影响微生物培养质量的具体原因,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程度。结果:本次研究认为影响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含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员因素,具体培养的准确率达到82.08%,符合质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所有样本的类型当中,痰液样本受到的影响最少准确率最高,病原菌耐药程度按照类型来进行划分。结论:开展综合质量监测,做好规范性存储,提高采集的精准程度,可以减少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于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着重提升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技术水平,以改善科室管理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病原菌耐药 科室建设
  • 简介:如何构建一支理论、知识、技能和涵养等文化互补的生态护理团队,破解医患关系紧张对病房护理造成负面影响的难题,避免和降低临床护理面临的诸多风险,是健康中国视阈下病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归纳生态护理品牌的特点和现实意义,阐述了三项原则、六项措施、八大工程,打造了既促进服务对象机体内生态的良性互动又改善治病疗伤的外生态和照护方式方法的和谐平衡之生态护理品牌。

  • 标签: 生态护理 品牌建设 实践 微生护理 文化护理 生态医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文明视域下医院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路径。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后勤管理面临着从传统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后勤管理的现状与挑战,然后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采购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路径。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创新实践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医院后勤管理的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生态文明 医院后勤 管理模式 创新实践 路径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个人负担体验,以期给予有针对性地生理、心理护理及家庭与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云南某三甲医院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并行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访谈提纲,对33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负担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 ,7个亚主题 :微观系统 (躯体功能受损 、持续的负性情绪、社会功能较差 );中观系统 (家庭冲突及氛围的改变 、社交关系的改变); 宏观系统(医疗资源的不足、期待更多的外部支持)。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应关注其身心健康,医务人员可以依托临床路径,提供最佳诊疗服务,减轻生理负担;医、护、患、家属等多元主体构建协同护理模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去除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多方面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负担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