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改进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改进探索

徐志幸  ,黄凯 ,杨金飞 ,刘秋燕 ,张南叶

务川县人民医院 56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6月-9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常规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参照组)以及2022年10月-12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PDCA管理模式下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研究组)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临床出现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整合数据,分析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00%),总满意率98(98.00%);参照组发症发生率18(18.00%),总满意率83(83.00%);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数据更具优势性。结论 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得到优化,可很大程度降低临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获得患者满意,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PDCA管理模式;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

静脉输注是临床最重要的给药途径,静脉穿刺也是每个从事临床护理的护士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技能。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急诊过程中,穿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无法保证,很可能会耽误危重患儿的抢救时间[1]。本文重点探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改进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2年6月-9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常规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参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18-62岁(40.15±2.36)岁;以及2022年10月-12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PDCA管理模式下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研究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8-64岁(41.21±2.25)岁;将两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对比,两组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 方法

参照组:常规静脉穿刺管理。

研究组:PDCA管理模式下静脉穿刺管理,方法为:① P(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医师、护士等相关医务人员,确保其临床操作娴熟,方法正确,并且理论知识过关,具备较强的临床综合能力,确保静脉穿刺能够一次完成,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二次痛苦。② D(执行):对患者进行有关静脉穿刺的知识宣教,采用多种形式对各项操作技能进行详细讲解,并在实际操作中对相关管理内容予以完善;由专业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领导讲解留置针理论知识,包括:血管选择、消毒、穿刺、固定、冲管、日常维护等,在讲解期间亲自示范整个操作流程,并对授课内容进行考核[2]。③ C(检查):对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每周进行督察,并评估其管理情况,考核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并对考核成绩进行总结,并按规定做好奖罚工作;并在工作期间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④ A(处理):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个循环进行解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此计划[3]

1.3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统计两组综合数据,并以临床获得数据为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检验用χ2;计量用(x±s),检验用t。文中所体现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深入处理,若显示P<0.05, 说明了有意义。

2 结 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感染

红肿

疼痛

外渗

总发生率

研究组

100

1(1.00%)

1(1.00%)

1(1.00%)

1(1.00%)

4(4.00%)

参照组

100

4(4.00%)

3(3.00%)

7(7.00%)

4(4.00%)

18(18.00%)

P

<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100

68(68.00%)

30(30.00%)

2(2.00%)

98(98.00%)

参照组

100

47(47.00%)

36(36.00%)

17(17.00%)

83(83.00%)

P

<0.05

3讨论

急诊输液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有效给药途径。它可以通过静脉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效果显著,见效快,不仅可以减少治疗时间,还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但是,有些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配合度较低,所以只能通过静脉输注进行治疗[4]。不过,会有部分患者因其耐受性差、情绪不稳定、皮肤状况不好等不良因素出现,对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所以,在静脉输液期间,优化穿刺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非常重要。通过PDCA四个步骤紧密实施,找到目标制定计划、按照计划实习、检验成效、处理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解决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中的危险因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参与的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促使技术操作更加规范,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缩短患者疗程,从而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00%),总满意率98(98.00%);参照组发症发生率18(18.00%),总满意率83(83.00%);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数据更具优势性。

综上所述,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得到优化,可很大程度降低临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获得患者满意,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倩,仇兰香,薛艳. PDCA循环管理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60-162.

[2] 黄丽芬,张婷翼,兰一江.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30):138-139.

[3] 陈凤,郝卫文,缪艳霞,等. PDCA模式在提高急诊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0):62-64.

[4] 高雅丽,沈晓勤,梅伟强. PDCA在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0):209-211.

[5] 叶日珍,谢文娴. 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注射室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2):1697-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