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理性情绪疗法的起源、基本原理和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主要贡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同行的意见和观点,归纳并分析了对理性情绪疗法的质疑和争议。

  • 标签: 理性情绪疗法 作用 争议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妇科肿瘤病患常见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0例存在负性情绪的妇科肿瘤住院病患,统计负性情绪类别,并从多角度比较影响因素。结果 最常见负性情绪为对疾病的恐惧感(84%)及焦虑/抑郁(76%);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期望、肿瘤类型、治疗费用来源、躯体症状均可能成为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 妇科肿瘤住院病患易因多种因素出现负性情绪,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应予以疏导,让患者调节心态、改善情绪。

  • 标签: 妇科肿瘤 负性情绪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体检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2019.6~2020.5内收治的80例老年体检者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比组(n=40,一般护理)与心理组(n=40,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均低于对比组,P<0.05;心理组体检满意度为95.00%,相比对比组的80.00%更高,P<0.05。结论 对老年体检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提高其体检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负性情绪 体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叙事心理治疗对喉癌患者负性情绪的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我院收治的60例喉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0例。甲组常规护理;乙组叙事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乙组患者的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升,P

  • 标签: 叙事心理治疗 喉癌患者 负性情绪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截瘫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截瘫患者家属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家属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家属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截瘫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截瘫 家属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10—2019-04入住本院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和出院时(第15天)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得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24.07±5.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A评分总分46.41±4.00,其中焦虑部分得分12.07±2.11,抑郁部分得分11.78±1.396,内向激惹部分得分10.96±2.0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内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 负性情绪 相关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05-2022.05于本院行分娩的产妇共计92例,抛硬币法分设组别,范例组(常规护理,n=46);探讨组(心理护理,n=4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分娩结局。结果:最终护理结果显示,探讨组负性情绪改善幅度显著高于范例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探讨组分娩结局较范例组更佳,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产妇分娩中引入心理护理模式,一方面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其分娩结局,可推广。

  • 标签: 负性情绪 分娩结局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本院接收的 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占 20例,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SAS评分与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心绞痛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焦虑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甲状腺手术患者 疼痛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护理干预后,两组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但第8周末干预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本院接收的 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占 20例,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SAS评分与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心绞痛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净化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分析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150例血液净化患者分组进行研究,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 效果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图(S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9-05/2021-05某医院妇科收治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9例行分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SDS、SAS和Piper修订疲劳量表(RPFS)得分均下降,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层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负性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肿瘤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1-2021.1收治的70例脑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对比家属心理状态、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心理状态、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肿瘤 延续性心理护理 家属负面情绪
  • 简介: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疗法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9例,行常规护理与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48例,只行常规护理。于入纽当天和出院时进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测评,并于出院时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测评。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水平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可减轻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耳穴压豆 冠心病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8月的 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和心理组(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护理干预后的药物依从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SDS和 SA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 P\u003e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 SDS和 SAS评分均显着低于护理前,而心理组的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 P \u003c0.01)。心理组患者中有 98%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对照组中有 86%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并且心理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 P\u003c0.05)。结论:对于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他们的药物依从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 负性情绪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缓解不孕不育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 80 例,系统随机分配成 2 组 。 对照组 40 例,给予普通护理的干预方式;观察组 4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不孕不育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不孕不育,焦虑 / 抑郁,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14d两组患者在坚持运动、纠止不良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戒烟、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d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峰持运动、戒酒、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复杏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理性情绪疗法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