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心理调试策略。方法:抽取30例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给予心理调适措施,探究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结果表明,通过给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过及时给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及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 标签: 核酸采样  护士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在提高急诊住院患者核酸采样检测中应用的实施效果。方法 运用PDCA工具,通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及标准化步骤来完成活动,从而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结果 急诊住院患者快速核酸采样检测率由改善前的19.1%提高至改善后的71.3%。结论 PDCA活动,不仅提高急诊住院患者快速核酸采样检测,规范了急诊核酸采样管理程序,保证核酸采样工作有效、安全的开展。提升急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 急诊住院患者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病毒鼻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新冠病毒鼻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满意度、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冠病毒鼻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新冠病毒 鼻咽拭子采样 核酸检测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核算检测集中采样的受检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月-2月的受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共计3000例,3-4月的受检人员为观察组,共计3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措施管理,对比两组采样操作时长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样操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核算检测集中采样的受检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月-2月的受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共计3000例,3-4月的受检人员为观察组,共计3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措施管理,对比两组采样操作时长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样操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危急报告制度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成立临床危急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流程重置,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相关知识以及危急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2010年全年共接到危急报告123例,且有42%的危急报告在夜班进行接收,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对临床危急实施质量控制,规范了危急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危急的处理效果。

  • 标签: 危急值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2019-nCoV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案。方法:2022.8.25我院成立专门的核酸检测队伍,负责对管辖区域内民众开展常态化下2019-nCoV核酸检测工作。工作时开展新式核酸检测管理办法,分析效果。结果:截至调查日,本院共派出67批次采样队伍。队员1742人次,完成了管辖区域内2019-nCoV核酸采样116万人次,实现预期工作目标。结论:在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下2019-nCoV核酸检测集工作中,应用新式核酸检测管理办法能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常态化疫情防控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婴儿骨密度增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0~1岁婴儿304例,采用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传导速度(SOS),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71例和对照组133例。干预组从第1次测试之日起,在喂养方式,被动操训练,日晒时间,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婴儿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个月后回访观察婴儿SOS水平。结果两组婴儿第1次测试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婴儿钙营养,改善喂养方式,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量及种类,进行婴儿被动操训练,加强户外活动,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感染性疾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婴儿骨密度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骨密度 骨发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上肢术中止血带安全、有效的压力。方法检测56例幼儿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在此基础上探索达到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范围,观察年龄、性别等对上肢止血带有效压力的影响,并观察可能的止血带损伤。结果最低止血压力为20kPa但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男、女幼儿及各年龄段指动脉搏动消失时止血带压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为21kPa,〉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为22-25kPa。

  • 标签: 幼儿 上肢 止血带 压力
  • 简介: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6例危急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危急值报告流程 门诊 护理安全 实施
  • 简介:血压是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壁弹性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应。血压测量是最基础的临床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教材示血压计袖带缠放时应平紧贴近肌肤表面,临床上秋冬季节为了病人的方便,于2006年2月-2006年8月将血压计袖带分别缠放于紧贴肌肤和秋衣上,对不同位置测量的血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压计袖带 血压值 临床护理工作 血流动力学变化 周围血管阻力 循环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予以介入高耗材实施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最为常规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予以介入高耗材实施PDCA管理模式为探析组,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探析组积压评分低于常规组,探析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避免库存积压情况出现,还可达到理想的管理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介入高值耗材管理 库存积压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体检中,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高耗材管理方法,明确高耗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21年5月引入高耗材管理系统,对比实施前(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21年5月至12月)高耗材配送核对情况、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高耗材配送所需时间、核对每日耗材用量用时、发放次日耗材用时、核对前一天耗材用量用时均明显更短,且实施后手术室高耗材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值耗材 手术室 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院感防控督导机制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点的应用情况。方法:某市新冠疫情期间构建院感防控督导机制,利用《大规模核酸筛查采样点督查表》检查部分核酸采样点的工作情况,分析院感防控督导机制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点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采样点区域设置不合理、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和使用不规范的占比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院感防控督导机制用于大规模核酸采样点的效果良好,有利于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冠肺炎 院感防控督导机制 核酸采样点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个性化培训在社区志愿者核酸采样中的应用及对技能的影响。方法 抽选参与本社区核酸采样工作的社区志愿者资料共计48名,时间段为2022年4月至2022年6月,根据入选时间段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4名,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培训。观察组接受个性化培训措施,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志愿者的采样操作、个人防护、感染控制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性化培训 社区志愿者 核酸采样 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1041份)和对照组(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血培养样本(X2=4.388,P=0.036)、粪便样本(X2=4.471,P=0.034)、呼吸道样本(X2=5.420,P=0.020)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X2=18.536,P=0.001)。结论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