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 标签: 县级公立医院 国务院办公厅 医院改革 补偿机制 经营管理权 管理体制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防护 课程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模拟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综合模拟人对134名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模拟教学的评价。结果分别有97.76%、97.01%、94.03%、96.27%、95.52%、98.51%、97.76%、94.78%、98.51%的护生的认为模拟教学在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技能操作练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综合能力的提高、临床思维及应变、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习效果、身临其境等方面具有优越性。结论模拟教学使护生在近似真实的临床场景进行学习,有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模拟教学 基本护理技能 护生
  • 简介:目的探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革方法,使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适应临床需求,满足临床对高技术型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模拟案例情景实训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结果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的结合。结论实践教学改革缩短了学生向专业护士转化的过渡期,符合培养高技术型护理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

  • 标签: 教育 护理 实践教学 急救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明确主讲教师权利与义务,制定主讲教师遴选、考评以及奖惩制度,探索和完善主讲教师负责制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方式。结果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6年中,主讲课程的总评优秀率达到100%;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优质双语示范课程,2门军队优质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骨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1名主讲教师获得总后勤部育才金奖,2名教师获育才银奖.3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2名教师获校特级优秀教师称号,10名教师获校A级优秀教员称号。结论主讲教师负责制对调动护生求学积极性。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护理学科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改进和完善。

  • 标签: 护理 课程 主讲教师 师资培养
  • 简介:根据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分析护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和质性研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护理学研究生质性研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质性研究课程的构想。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课程 定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为优化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各校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87.2%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中医护理相关课程约占总学时比例的10.6%;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之比约18∶1。结论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护理的优势与特色,但其在课程开设形式、课程比重设置、中医护理技能实践学时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 标签: 教育 中医 护理 中医院校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