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觉系统的发展过程涉及了从基本的视觉功能到复杂的视知觉整合的逐步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视觉刺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新生儿视觉系统的发展过程出发,详细探讨了早期视觉刺激对其发展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如高对比度图像、运动刺激和面部表情等,都对新生儿视觉能力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地,研究表明,在早期阶段进行适当的视觉刺激可以加速新生儿视觉系统的成熟,对其后续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了解早期视觉刺激的重要性,为婴幼儿提供合适的视觉刺激环境,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视觉发展 早期刺激 认知 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视觉质量影响状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80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50%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50%采取角膜塑形镜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法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在明视敏感度、暗视敏感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暗视敏感度也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明视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塑形镜 视觉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性视觉损伤疾病,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借助患者残余视力功能实现视觉损伤康复,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重点。本文将对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青光眼 视觉康复 研究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弱视及斜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抽取本院收治的40例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用常规训练,实验组用视觉功能训练,就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水平。结果:治疗效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水平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弱视及斜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又能改善视力水平,故值得积极实施并大力推广。

  • 标签: 弱视及斜视 视觉功能训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患有斜视的儿童视力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会导致产生弱视。双眼视觉主要是指人体的双眼协调、准确以及同时工作时人体视力功能中关键的部分,如果人体的双眼视觉受到损害,会对人体的生活和学习造成相对应的困扰,当前双眼视觉成为了斜视治疗中治疗的关键。通过视觉训练能够使斜视矫正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建立效果更加理想,维持斜视矫正手术后眼位矫正的实际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并且使患者的术后视力障碍减少,保证治疗的满意度。

  • 标签: 斜视 双眼视觉训练 视功能重建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代意义的视网膜复位手术所强调的最佳治疗方案是:更稳妥的一次性视网膜永久复位,更早期的视力提高,更大程度的视功能康复,最少的并发症及最小的手术创伤或不适。这也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局麻下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患者的视觉体验,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 局部麻醉 视觉 视网膜复位手术 最佳治疗方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共同性斜视术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00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分为两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各50例,除训练方式以外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随访结果。结果:视感知觉训练组与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患者的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和垂直眼位偏移在术前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和垂直眼位偏移数据均降低,且视感知觉训练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视感知觉训练组与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患者的立体视功能变化在术前差别不大(P>0.05);术后视感知觉训练组的远立体视功能与近立体视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影响较大,视感知觉训练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双眼视觉训练,能够更好的控制眼位,有利于重建立体视觉功能。

  • 标签: 眼位 共同性斜视 视感知觉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采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AS评分较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中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数,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手术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接受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内选择48例,根据训练形式分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实验组接受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功能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任务导向性训练 手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基于思维导图护理模式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围术期应用对视觉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曲光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围术期应用思维导图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围术期 思维导图护理模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视觉功能改善效果
  • 简介: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由于贸易往来的需要于1987年正式发布的,它是一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其中ISO9001是用于如医院、卫生防疫站等机构,证实其有能力提供满足病人需求和运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的服务。2005年12月我院在申报“三级甲等医院”的前夕,经过充分的准备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在我院的认证,为晋级“三甲”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一年多的运行,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国际质量标准 管理质量 ISO9000质量标准 高护理 ISO9000族 质量管理标准
  • 简介:护理文书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的病情观察、检测、处置、护理等活动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记录的文书,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的“病人有权复印或复制”的客观记录,是解决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定依据。所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书写质量管理,是保障医务人员和病人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我院通过近4年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会到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的管理。

  • 标签: 书写质量管理 护理文书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结果以简报的形式下发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质量质控小组按照就酒钢医院护理质量质控标准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编写成护理工作简报,每月一期按时下发。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质控结果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质量督导结果以简报的形式反馈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工作简报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项目小组管理模式在临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8—2019年,自2018年1月起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项目小组管理模式,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详细的质控制度,全面构建质控体系,按照PDCA模式进行小组质量管理和记录,比较应用质量控制小组项目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项目小组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减少10以上、病人满意度得分95分以上,与实施前相比(P

  • 标签: 项目小组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小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方法,检验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制定三级医院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按照规定的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该模式实施后持续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服务态度和母乳喂养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导致了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周期。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xx科疗养员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分级护理、护理文书、安全管理评分分别为(23.22±2.26)分、(23.21±1.65)分、(23.23±1.95)分,高于对照组的(18.26±2.26)分、(18.21±1.55)分、(19.02±1.26)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内科护理中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本院内科86例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内科 质量管理 护理 质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致力于深入探究与细致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护理质量管理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80例耳鼻喉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40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40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研讨组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护理质量管理评分优势,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对于耳鼻喉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管理评分,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护理质量 质量改进 耳鼻喉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台账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3年6月开始尝试使用台账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与督导。设定基础台账,对台账进行常规管理和质量督导;确立督导方式并实施。[结果]护理台账的应用明确了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向、规范了护士长工作程序、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认可度和病人满意度。[结论]护理台账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督导 质量监控 台账